第一百二十六章 挽狂瀾(二)
作者:北渚以北      更新:2020-04-22 10:37      字數:2260
  夜行手記最新章節

  話說到這裏,封塵關於結界的信息已經不能再透露更多了。徐觀也沒有繼續問下去,一時間二人都沒有了言語。

  過了一小會兒,確定徐觀沒有其他的問題之後,封塵輕咳一下,說出了希望徐觀能前去帝都北麵的結界守護帝的想法。

  徐觀自然不會不答應,當即便點頭應下,腳踩著禦風訣就要飛過去,封塵趕忙把他攔下,道:“這裏可是帝都,更何況如今這個時代也跟從前不一樣了。你這樣從空中飛越過去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些。”

  徐觀臉上有些尷尬,他太過關心帝都的安危,倒是忽略了這些個問題。經封塵老道這麽一提醒,他才反應過來,四下張望一圈,才知道這裏屬於帝都的邊緣,再加上正值寒冬時節,所以盡管是白天,上街的人也極少,而且下麵路上的行人也都是裹緊衣服,低頭隻顧趕路,所以他才沒有被發現,沒有引起一陣驚叫。

  “是予疏忽了。”徐觀歉然抱拳。

  “你上次夜裏進帝都趕往鎖龍井應該沒來得及,也沒心思好好看看這座繁華的大城市吧。畢竟是睡了四百多年,你也該好好再看看這裏。”封塵微笑著,示意徐觀不要太過緊張:“巫妖一時半會兒還不會進攻帝都,即便是要攻,這裏還有結界守著呢,諒他們也攻不破。你就一路漫步輕走過去,順便了解一下這個時代的帝都。”

  “道長您說的是。”徐觀表示同意,朝封塵老道行了個拜別禮,轉身飄下去了。

  徐觀來到地麵,站在一條縱向北去的大道邊上,心裏默默地盤算了一下,若要以常人的腳力,由南向北貫穿整個帝都,恐怕需要一天的時間,他仰頭看了看太陽,知道此刻大概是下午三點鍾,若要以普通人的速度走過去,又有些太浪費時間。

  他思索一下,趁著這裏不甚繁華,街上行人也不多,便縱身向前衝去,在樓房和街巷間輾轉騰躍。雖不及淩空禦風飛行,倒也不慢,同時又能兼顧走馬觀花地瀏覽一下帝都。

  於是在大約一個來小時後,他站在了長安街上,隻見長

  街寬闊大氣,路中如水流般的車輛有序地從眼前經過。

  他穿過長安街,站在紫禁城外的一角,隔著護城河遙望著對麵的亮黃色古樓,心中升起無限感慨。

  四百年前,他就是在這座宮裏,於文華殿應試。當日萬曆帝親策於庭,所有在會試中中試的考生們都在殿內。

  要知道,明朝時,自嘉靖四十四年開始,皇帝就很少親自主持殿試了,尤其是萬曆年間,當時徐觀可謂是運氣極佳,趕上了萬曆帝為數不多的主持殿試的其中一次。

  那片熟悉的古樓建築群仿佛將徐觀帶回了四百年前,當時他還是個真真正正的年輕人,才二十出頭而已。而現在盡管他依舊是二十七八歲的容貌,但實際上已經是四百多歲,老得不能再老的老人了。

  “若不是進京趕考,予也不會遇到恩師。不遇見恩師,予也會像普通的書生一樣,考中之後等候補缺,運氣好的話,做個小官,掌著小小的職權,然後也許會滿懷一腔報國熱血兢兢業業,或是因太過剛直得罪權貴被罷官,甚至流放,或是良駒遇伯樂得上峰賞識,終能成長為真正的柱國之才;再也許滿腔的熱血終將冷卻下來,什麽丹青書劍誌,投筆報國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都被丟掉一旁,漸漸地,變得麻木,變得不仁,成為當初自己最看不上的那種人,然後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地度過這一生。無論變成何種人,予都會在幾十年後化作一捧黃土,絕不會在四百年後的今天還能站在這裏,隔著護城河遙望著同樣穿越四百多年光陰的紫禁城唏噓感歎。”

  徐觀喃喃自語著,清澈的雙眸中倒映著那座雄偉建築的影子,寒風吹過他清瘦的臉頰,鼓起他單薄的衣衫。他這副模樣,站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

  這裏因為是帝都的中心地帶,而且紫禁城也已經是人人可進的景區,這附近的老街上行人不少,倒也算的上是熙熙攘攘。

  如此寒冷的天氣,徐觀身上還穿著單層的休閑裝,而且這身衣服跟著他經過了夜魃巢穴的那一戰,變得破破爛爛,看起來更加不禦寒

  了。

  巧的是,他站的位置正好是在護城河的反夾角處,這裏經常有一些法師帶著相機和三腳架從這個角度拍攝紫禁城的一角,這些人經常在這裏一守就是一整天,為的隻是能找出一天中光線最好最恰當的時刻,拍出一張最令人滿意的照片。

  所以徐觀正還出神地望著紫禁城牆的時候,一個年輕法師,看見了他,從包裏拿出一件備用的禦寒長衣,給他披上。

  徐觀從回憶中驚醒,看見一個帶著黑色眼鏡的大男孩朝自己微笑。

  “多謝兄台。”徐觀察覺到身上多了一件衣物,當即反應過來,朝那大男孩抱拳,隨後將長衣脫下送回:“隻是予穿衣單薄慣了。此時節這等寒意,也還受得住。”

  “呃……”黑眼鏡的大男孩僵在那裏,任由徐觀將長衣送回自己手中,狐疑地看著他,心裏納悶,這個穿著破爛的年輕人,怎麽說話跟唱戲似的,莫非是個古風中毒患者?

  徐觀送還長衣之後,不顧那人的奇怪眼神,轉身沿著緊貼紫禁城的老街繼續向北去了。

  紫禁城的北麵就是煤山,帝都結界的陣眼所在,但是徐觀並不知道。他平靜地走到煤山公園的跟前,望了一眼其內的那座高山,在陰曆十五那夜過後,陰曆十六的清晨,徐觀就是在這座山上感受到的久違了四百多年的陽光。

  徐觀曾聽橘貓說起過,明朝在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帝時就亡了,當時亂軍闖進帝都,宮內守軍星散,在那日拂曉之時大火四起,城外火光映天。

  崇禎帝在前殿鳴鍾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不僅垂頭哀歎:“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他帶著貼身的老太監走出宮門,來到這座煤山上自縊而死,死時光著左腳,右腳僅穿著一隻紅鞋。

  徐觀曾想看一看那棵歪脖樹,奈何時光已久,那棵樹早已不複存在了。他不無遺憾地又望了煤山一眼後,繼續向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