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奇觀:太空電梯
作者:才不是妹控      更新:2020-06-25 19:56      字數:3135
  隨著穿梭舟引擎的啟機,烏惟臣麵前的幾塊顯示麵板也應聲啟動,在烏惟臣的麵前投影出了穿梭舟正前方的景象。雖然烏惟臣坐在最安全的位置,但他的視角卻已經轉移到了穿梭舟的最前端,可以清晰的看到周圍的障礙物,和穿梭舟自身的一些狀況。

  這些麵板當然不是玻璃,但是它們卻可以把自己變成玻璃的樣子。當穿梭舟真正開始啟動之後,烏惟臣坐在駕駛位上,或許感覺就和開懸浮車差不多。

  反正都是雙手按著方向球嘛,隻需要把控大方向就足夠了。至於其他的問題,比如說飛行姿態什麽的,會不會撞車之類的,則通通都已經交給了智能程序去處理,駕駛者本人是不需要去操心的。

  人工智能已經主宰了人類的生活,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如果哪一天人工智能癱瘓了,人類的世界絕對會瞬間崩潰的。智能程序已經閹割了人類大部分的生存能力,如果突然沒有了智能程序的幫助,說不定人類就連自己做壺燒水都做不到……還別說,真的做不到,至少楚月生自己就做不到。因為燒水使用的是數控的陶瓷茶壺,下方的電磁爐灶也是智能程序控製的。要是沒有了智能程序,電磁爐灶就沒有辦法開啟,而單純使用火燒的話,耐高溫陶瓷了解一下?

  好在人工智能一直都是人類最信賴的好朋友,原初人工智能“楚茹”也在三百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的維係著人類社會的平穩。既然這麽多年都沒有問題,那麽大概就不會有問題了吧。畢竟要是出問題,早就該出了,根本不會等到幾百年之後的現在才爆發。

  在智能程序的輔助下,烏惟臣操縱著方向球,在智能導航的引導下,平穩升空,朝著太空電梯的方向飛去。

  隨著高度的不斷升高,下方的景物也變得越來越小,甚至已經開始有白色的雲出現,這說明楚月生他們此時距離地麵的高度已經超過一千米了。

  這個高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懸浮車的適行高度。除了宮子夢的那輛動力鬼一樣強的怪物懸浮車之外,絕對沒有哪一輛懸浮車可以在沒有外力(沒錯,說的就是你,太空電梯。)輔助的情況下下開到這個高度。能夠憑借自己的動力飛到這麽高的,除了那些專門用於大氣層內飛行的航·空·器之外,也就隻有負責天地往返的穿梭舟了。

  中心城的太空電梯絕對是火星上三座太空電梯中最繁忙的,在地麵上的時候還沒怎麽看出來,因為那個停靠站還是很安靜的。但是當高度升高之後,無數艘或是剛剛離開太空電梯的電磁影響或是正準備進入太空電梯被電磁場捕獲的飛行器就如天上的繁星一般多了起來。這琳琅滿目的飛行器讓中心城的高空變得無比擁擠,但這種景象卻又透著一股勃勃的生機。

  畢竟有智能程序把關呢,撞車是不會撞車的,雖然看起來很混亂,但智能程序掌控著這混亂中的秩序,反而讓混亂顯得十分的自然,看起來就像是春天草地上一根根冒出來的青草一樣,透露著昂揚的朝氣。

  在那茫茫多的飛行器之後,更遠的地方,一根粗大的、上麵環繞著無數個金屬環的銀白色柱體傲然聳立在天地之間。一端埋藏於雲層之下,另一端延伸至天穹之上,哪怕是窮及目力也根本無法看到其頂端位於何處,無比的壯觀。

  這根柱子,就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終極產物,太空電梯了。

  最初的太空電梯,確實就是電梯的功能,使用的是堅固的碳纖維材料,將太空港像是拴在繩子上的重物一樣拴在近地空間,讓太空港與下方的星球保持相對靜止狀態。但是後來,就有人感覺隻是電梯的話,運力實在太小了。就算這個電梯的主幹再怎麽粗壯,可以容納再多台電梯轎廂同時往來於天地之間,其運力終究還是有限的。

  恰好在這個時候,人類在電磁學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懸浮車的技術成熟就是那個時期的事情,隨著懸浮車的大麵積推廣,對地形存在嚴苛要求的輪動汽車正式退出了曆史的舞台。電磁學的進步不光使得懸浮車走進了千家萬戶,還為太空電梯找到了新的可能性——那就是電磁搬運技術。

  說起來也簡單,就是讓一根導線成為強大的磁場源,從而使導線周圍產生穩定的、持續不斷的、並且強度可控的圓環形磁場。磁場有了,隻要再有電流,這不就可以產生電力了麽。

  說起來簡單,其實就是電動機的原理,隻不過電動機是原地軸向轉動,而電磁搬運技術產生的是持續不斷的向上或者向下的力。具體是怎麽實現的就不說了,因為作者菌也不知道該怎麽編,但反正太空電梯變成了一個穩定的磁場發生器之後,運力一下子就提升了成百上千倍。憑借著這真正技術成熟的太空電梯,人類終於將頭頂的太空港從一座封閉起來的太空站擴建了一座懸浮於太空中的繁華城市。以這座城市為,人類開始了大步邁向無盡星海的征程。

  看上去隻有一根巨型柱體的太空電梯,其本質是無數根雖然很細但長度足有幾萬公裏長的超低電阻合成金屬絲。這些金屬絲中流淌著強大的電流,它們就是太空電梯穩定磁場的能量源。

  而那些環繞著太空電梯的粗大環形物體,才是生成磁場的裝置。它們在感應到有電流從它們的內部流過之後,就會感應產生出磁場。所有的環狀物都是同樣的結構,自然也會產生同樣的磁場。這些磁場連成一片,就構成了太空電梯周圍的強磁場空間。

  就和道路要分左右兩邊,單向通行一樣,太空電梯也有著同樣的限製。太空電梯的一側是上升通道,另一側是下降通道,兩邊涇渭分明,相互之間誰也不打擾。而在上下通行的方向不同之外,太空電梯還分成了載人通道和貨運通道。載人航天器往往體積偏小,也沒有十分強勁的引擎。既然無法產生強大的恒電流,那就隻能接住更強的磁場來產生足夠的推力了。反正牽引力的大小和電流、磁場強度成正比,一個弱肯定另一個就強。而貨運航天器(一般來說,指的就是貨運穿梭舟。)則情況完全相反,龐大的體型使得貨運穿梭舟有足夠的空間去安裝功能強大的引擎,甚至如果一個不夠還可以多安幾個,在考慮成本的前提下,想安幾個就安幾個。憑借著引擎功率的強大,貨運穿梭舟哪怕是處於低磁場強度的區域也可以獲得足夠強度的牽引力,保持穩定的上升速度。再加上貨運穿梭舟龐大的體型和遠比載人航天器多的數量,太空電梯的貨運通道理所當然的就被安排在了比載人通道更加靠邊的外側。

  太空電梯不光是產生強磁場那麽簡單,它的內部是中空的,流淌著大量的濃縮空氣。這些空氣從太空電梯上均勻排布的氣孔中噴射出來,強行在空氣稀薄的高空,乃至是根本就是真空的太空中維持了一個標準大氣壓的環境,讓那些載人航天器中的乘客不至於因為呼吸不到氧氣或者是暴露在真空環境下而暴斃。當然了,標準大氣壓頂多也就是覆蓋載人通道了,再遠了,太空的真空環境會快速將空氣稀釋掉,讓那些空氣一下子消失不見。

  載人航天器和貨運穿梭舟的另一個區別對待是在終點到達那裏。等到兩種航天器搭乘著太空電梯離開大氣層到達太空港附近時,載人航天器會直接從太空電梯主體附近的標準大氣壓環境進入太空港的恒定生物圈,自始至終都不需要麵對危險的太空輻射和真空環境。而貨運航天器就沒這麽好的待遇了,畢竟和持續空氣噴射一樣,恒定生物圈也是很花錢的大工程,能縮小有效作用體積自然就要盡量縮小,節約成本才是王道嘛。反正貨運穿梭舟本身就帶著小型的生命維持係統,確保駕乘人員哪怕是進入宇宙也能活蹦亂跳到穿梭舟本身的能源耗盡。既然是這樣,在太空中繞一個遠也沒什麽吧。

  是的,貨運穿梭舟的停靠站在太空港的另一側,反倒是距離真正的太空港口比較近。畢竟有很多貨物是直接在太空港裝船就要發往其他星球的,在太空港的城區裏走一圈完全沒有必要,直接從太空繞著太空港的外圍飛過去就行了。這就和那些物流集散中心基本都建設在城市的周圍郊區是一個道理,在城區內交通的成本和城區外完全不品更,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委屈一下貨運穿梭舟駕駛員們在危險的太空中多捱一些太空碎片和宇宙輻射,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製定這些規矩的人自己又不開貨運穿梭舟,他們拍著腦門就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那些製定電動車行業標準的人,他們自己會去騎電動車上下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