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隊友的限製和新目標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12-01 20:04      字數:4387
  人造衛星的重生或新生,其實並沒有那麽簡單。

  因為有領航者航天公司的參與,人們可以直觀的看到科研工程師造衛星的過程,看起來仿佛很簡單,就是把一些提前準備好的東西安裝到位就可以了。

  其實這隻是被看到的,展現在鏡頭前的,而在鏡頭之後,工程師們有大量的事要做,甚至僅僅鏡頭前的這些工程師根本就不夠,還有大量的人員、設施和資源在圍著這顆人造衛星運轉。

  不過人類首次在外太空對人造衛星進行升級改造,看起來並不難,也給了更多的人信心。

  麵對宇宙,麵對人類未來的信心!

  甚至還有思考的,以後人類製造衛星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太空製造?

  直接在太空從零開始製造,那當然是有難度的,畢竟現在太空裏的製造設備隻有天庭空間站的這個製造中心,它的整體大小也才三十多米乘以十幾米,這個大小可能還沒有地麵的一台生產設備大呢。

  月球基地裏也有一些製造設備,但是大小比製造中心還小,一個製造中心可以抵得上好幾個月球艙。

  對了,還有國際空間站和天宮裏的幾個小3D打印機,那就更小了。

  事實上人們思考的是,零件生產階段依然在地麵進行,畢竟地麵有完善的生產體係,拋棄不用才是犯傻,人們說的在太空製造衛星,是在地麵把零件製造好,然後大包運到太空,最後再維修艙裏組裝完成。

  如果整體的衛星從地麵運到太空,那要考慮的東西都太多了,多到一大部分都不是人造衛星在太空運行時必須的,但是為了整體從地麵運到太空,那些東西又是必須的。

  如果隻是零件,單體的零件結構強度肯定遠大於人造衛星,隻要打包好,那麽完全可以暴力送上太空。

  在太空裏進行衛星組裝,那些與“暴力運輸”有關的輔助結構肯定就不需要了,所以相同的平台就可以加裝更多的設備,讓衛星的實用功能占比提升到最高。

  不過這得重新設計,一時半會可能出不來。

  但是直接在太空進行測試,而且測試物品還是報廢、半報廢的衛星平台,代價好像也不大,完全可以進行!

  是個很好的未來走向!

  不久,領航者和天夏這次的第一顆太空升級組裝衛星從維修艙運出,並且運行正常之後,所有人都感覺非常高興,人類的航天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新聞上說地球怎麽怎麽危險,環境多麽多麽惡劣,但是對一般人類說,地球的環境在怎麽惡劣,相對於太陽係其他的星球,那簡直就是天堂,好像發展航天技術不怎麽重要一樣。

  可是人類又是喜歡看熱鬧的種族,所以當航天技術不斷向前邁進的時候,他們同樣非常興奮。

  他們也想看看神秘的太空裏到底有什麽。

  比如隔壁的三體星係,到底有沒有三體人?

  因為隔壁恒星係距離太陽係最近,所以人類最它的遐想也最多。

  畢竟哪怕是最近的這個恒星係,人們分析過,以人類的航天科技水平,飛過去最起碼也得幾百年。

  幾百年……

  那時候還真不敢想象人類世界是個什麽狀態。

  最起碼從現在來說,地球軌道上的資源回收已經開始了。

  不過因為溝通可題,所以領航者目前還是跟天夏合作,打撈天夏的衛星,讓它們複蘇,為他們升級。

  他們的工作速度相當快,半個月就修好了四顆衛星。

  這裏邊包括第一顆重新從零開始設計升級的衛星,它足足用了十天時間。

  之所以半個月能搞四顆衛星,是因為有些衛星不需要向它那樣大費周章,有的衛星就是需要加注一次燃料。

  目前的燃料可題已經可以被月球基地接管了,畢竟剛開始,僅僅是給衛星和“工蜂”飛船提供燃料補給,日常消耗不算高,月球基地供給沒什麽可題。

  別看這些燃料需要奔月飛船從月球運過來,但是它的運送消耗遠比“近在咫尺”的地球小多了。

  這說到底還是重力和大氣層的可題。

  有充足的燃料,工程飛船就可以天天的出去浪,它們,嗯,就是它們,因為沒隔幾天,另一個維修艙就升空了,所以兩艘工程飛船就湊齊了。

  它們除了可以運送完整的衛星之外,還會在軌道上堆太空垃圾進行打撈,然後運回來。

  兩個維修艙可以運轉的大部分基礎就是製造中心,畢竟不能老是從地麵往天空上運,既然要探索人類在太空生存的可能,那麽製造中心的就要自給自足。

  太空垃圾不能隨意往回運,因為這些垃圾都是有主的,地球上每一次航天器的發射都有記錄,所以不能亂找。

  目前天夏這邊是沒可題的,簽了協議,完全報廢的航天設備直接回收,拆解沒用的物品直接丟進電熔爐一遍就可以了,還正好測試一下微重力熔煉項目。

  有的太空垃圾不行,因為那是完整的,權限非常清晰,屬於哪個國家就是屬於哪個國家,但是一些被撞碎的東西,那可就不好說了。

  比如一塊太陽能跟電池板的碎片,上邊沒有任何身份標識,那麽他們就可以拉回來回收再利用。

  哪怕是有標識的殘骸,其實也沒多大可題,搞回來之後直接丟進熔爐,出來的就是材料。

  隻要上邊不帶信標,不會讓原始權限擁有國知道它跟天庭空間站製造中心的位置重合了就可以。

  反正他們現在的策略就是完整的廢棄衛星不能搞,其他不帶信標的殘骸,都可以打撈回來丟進熔爐。

  因為工蜂飛船來回的次數夠多,進入製造中心和維修艙裏工作的宇航員也越來越多,他們有時候會給工業區拍攝一些相片或視頻,然後經過領航者航天公司處理之後傳到網上,人們也對製造與維修中心有了比較全麵的認識。

  領航者航天公司的動作相當迅速,工業區已經接近完工80%了。

  當然,主要還是移山哈火箭和設計計劃靠譜,工業區雖然看起來大,但它的運輸次數卻相當的少,單獨的模塊很大,所以隻發射幾次移山號火箭就可以了。

  現在它有一個製造中心和兩個維修艙,後來又加了八片巨大的散熱板,專用用來給製造中心散熱。

  它還差八個巨大的燃料儲存罐就可以完成100%的組裝了。

  不過那個不著急,畢竟現在太空沒那麽多太空船,也沒那麽多遠航太空任務,不需要大量的燃料補給。

  小型設備的燃料補給可以直接用維修艙的,它也可以儲存不少的燃料,足夠兩艘小工程飛船和衛星保養加注的。

  從某方麵看,製造中心、維修艙和散熱器的組合其實不算大,長寬也就五十來米乘以四十米,但是製造中心上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整列實在是大。

  它的展開長度達到了120米,寬也到了40米左右,所以在地麵的某些角度,用長焦鏡頭相機拍出來的效果跟國際空間站的大小差不多,頂多就是工業區的“光斑”顯得更細長一點而已。

  最終,它還是沒有跟現在的天宮空間站對接,哪怕它的大軸對接口看起來可以跟旋轉模擬重力艙的大軸對接口進行對接。

  它選擇了獨立運行,也證明了一些人之前的猜測。

  它會獨立建造完畢,等商業區製造完畢之後,才會進行最後的終極對接。

  其實……領航者公司這邊也不想這樣,它也想流暢的造完。

  從最開始的對接,然後一點一點的從少到多,遞增一樣的建造完畢。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先建造建造獨立模塊,最後才對接組成天庭空間站。

  這裏邊的可題就出現在天庭空間站是個男的的巨型項目,一個可以孕養很多公司的巨型項目。

  領航者在國內有很多同行,很多私人航天公司,但是與其說它們是同行,不如說領航者是大腿,而它們則是這條大腿上的掛件。

  兩邊的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實在是不再同一條線上,它們差領航者太多太多了。

  它們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隻要再給它們一點時間,它們會成長為一個擁有自己獨特技術的私人航天公司,是可以進入國際市場拚殺檢驗的。

  但,領航者出現了。

  它的技術對上那些私人航天公司,簡直就是降維打擊,也就是因為唐超是領航者的老板,他又是天夏人,明白麵對未來情況,獨木難支的窘境。

  所以他也同意扶持其他航天公司,並且還把國家隊拉出來,一塊做技術的“逸散”。

  隻不過也不能一味的出售技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隻有讓這些私人航天公司消化了它逸散出去的技術,並且總結出自己的新技術,整個過程才算完整,那些私人航天公司才算成長。

  現在就是這樣,那些公司拿到了天庭空間站的訂單,在消化吸收外來技術的時候,不斷尋求突破,好擁有自己的新技術,共同對人類航天走向起到“眾人拾柴火焰高”裏的“眾人”作用,而不是大佬一個人搞了一堆柴火回來,點了篝火之後他們在旁邊發彈幕。

  “哇,好耶!”

  “666666!”

  “大佬牛批!”

  “給跪了!”

  隻有一人幹活也隻能一個人幹的活,對於一個整體社會來說是非常不健康的,把所有的未來都係在一個人身上,那是非常危險的。

  唐超也明白這個道理,雖然他有了金手指,有一段時間以為自己是主角似的,但後來他有清醒了,覺得世界未來係在自己身上確實有點不靠譜,

  就像一個國家,出了一位富豪,甚至出了一位世界首富,但全國除了他的所有人都很貧窮,那麽這是一個發達國家嗎?

  顯然不是。

  這肯定是一個畸形的社會。

  唐超沒有自視甚高,他不想要那樣的世界,主要是除了自己都是窮逼,自己跟誰玩去?

  億萬富豪可以跟每天連吃飽飯都困難的貧民有共同語言嗎?

  那樣的世界肯定無趣,除非那個首富是個變態。

  但唐超顯然不是變態。

  所以,人類文明得全麵發展才行,哪怕因為種種原因做不到真的全麵,但相對全麵也是可以的,真不適合出現一枝獨秀的往前發展。

  說不定哪天這支獨秀隻花就被剪了,隻剩下滿院子的草坪。

  花都沒了,也就沒人關心這個院子了,草坪慢慢變雜草,最後成堆,更沒人理會,院子肯定破敗。

  隻是等人這件事,確實讓人不爽快。

  領航者這邊工業區都快造完了,等八個燃料罐造完,分四次就可以運上來,到那時整個工業區的進度就可以到達100%。

  隻要月球基地那邊給力點,地球軌道上的燃料補給站就可以開起來了。

  而商業區那邊,一點要發射的征兆都沒有。

  對了,也不是一點沒有,還是有的,就是那兩個大型的旋轉重力模擬環艙。

  它們是真的環艙,一圈的都是模擬重力艙,小型、中型的跟它倆根本沒法比。

  同理,大型旋轉重力模擬艙也更難製造和組裝。

  所以它們的生產製造公司為領航者航天。

  大型模擬重力艙和大型燃料罐都是領航者的工作,之後它們會按照計劃進行發射和太空組裝,這是領航者後期的事。

  另外天庭空間站要等其他公司,領航者當然不會閑著。

  “月球基地那邊要抓緊了,新的燃料製取設備要發射,還有專們用於運送燃料的飛行器也要加快進程。”

  唐超坐在會議室的主位上侃侃而談,說著他們隻要的任務目標。

  “移山號火箭已經是成熟的技術,把它的運載器改成轉飛月球和地區軌道的燃料運輸器應該也不難,它就進入地球大氣層了,我需要它跟奔月飛船一樣,專注月球與地球軌道之間的運送項目。”

  “目前其他私人航天公司的訂單都在按照計劃生產,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他們的速度太慢了,所以除了我之前說到的項目,我們也要再開新項目。”

  “我們得下一站,”唐超說著一點屏幕,大屏幕上同步顯示了一顆紅色的星球。

  “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