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震驚世界的冰塊!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11-08 22:32      字數:2688
  事實上那個名為“太陽能捕捉與反射跟蹤裝置”的東西,就是一個帶信號追蹤的鏡子。

  從它的結構就能看出來,它的作用就是反射太陽光,然後一直追蹤攜帶了信標的月球車太陽能板,讓月球車在永久陰影區也能獲得陽光。

  這方法不是領航者獨創的,也不是天夏宇航局想出來的,這種方法很早就有了。

  但是要說用在月球上,那還真是第一次。

  它之前計劃的用法更直接,不是給月球車充能用的,而是用來“燒開水”的。

  月球的陰影區有冰,這差不多已經算是一種共識了,剩下的就是怎麽登月、怎麽尋找的問題。

  這些-249°c的永久陰影區月球坑是太陽係中自然形成的最冷的地方,挖掘器械需要熱量和能量才能采出這些並,然後將其轉換成燃料。

  因為基於自然衰變產熱的鈈基電池對私營公司來說太貴了,哪怕對國家隊的科研任務來說也是一樣貴,所以月球采掘最好是利用太陽的能量。

  那玩意要便宜很多。

  歐羅巴的一個小鎮為此提供靈感,在十幾年前,人們在一座山上架設了一麵巨型鏡子,俯瞰小鎮,於冬天又陰又冷的中央廣場被照出了一塊明媚之地。

  科學家們希望未來月球冰的采掘者能在月球上效仿此舉,高山上的陽光可以直接折到坑裏,用來加熱冰並將其轉化成蒸汽,然後冷凝水就被轉移到處理廠中,借助太陽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些氣體會被儲存起來,用作燃料或是放到燃料電池裏供能。

  不過這種方法適合基建完善的月球基地,如果什麽都沒有的時候就用這種方法,那隻能是浪費水。

  另一種做法是多幾個步驟,就是探測車可以鏟起帶冰的土壤,並放到爐子裏加熱來釋放水,爐子可以直接用高能激光照射加熱,也可以先照射到太陽能板上,然後轉化成電能加熱。

  有人在實驗室裏測試過,結果都是可行的,具體怎麽在月球上實現,那就需要具體驗證了。

  如果無法獲得大塊的冰,那麽月球上還有另一種水源,就是月球土壤,又稱表岩屑。

  表岩屑裏包含了矽和金屬氧化物,平均來說包含43%質量分數的氧,月球上到處都有。

  從土壤裏提取的氧可以為遠離極地、具有科學或經濟價值的基地提供能量,並產生有用的副產物,如稀有金屬。

  表岩屑並不會輕易獻出它的“財富”,將氧從化學鍵中釋放比加熱冰更耗能。

  理論上說,反應器可以使用大型鏡子將太陽光折射到一個特殊反應爐裏,將月壤加熱到超過900°c,直到它發亮為止。

  在這一溫度下,從地球帶上去的氫氣或碳可以把氧從礦物中剝離出來,並和氫元素結合形成水。

  十幾年前,有科學家在實驗室裏使用模擬月球表岩屑進行的測試證明了這一操作是可行的,但是並沒有測試低重力和真空的環境,所以具體能不能在月球上用,也需要實地驗證。

  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再改進一下這項技術,減少必須從地球帶上去的東西。

  有航天科研團隊正在開發一個能在低溫下工作的原型機,它可以循環利用一切輸入物質,比如甲烷和氫氣,這樣隻需要消耗土壤就可以得到水和燃料了。

  不過一套設備需要花幾十年時間才能產生足夠燃料,把當初阿波羅計劃類型的登月器送進軌道上,所以要想真正用起來,那就得在月球上同時運行多個反應器才行。

  還有的團隊試圖不采用化學反應,而是通過向熔鹽浴通電來從固體金屬礦中脫氧,他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為航天工業提供高質量合金,未來還可能為月球上用的機器提供高純度的金屬。

  據估計,190噸月球土壤就含有15~16噸含氧鐵礦物,可製得1噸氧氣,而1年隻需要生產1噸氧便可維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類要在月球自給自足係統中生活,還必須保證食物供應,而食物,也需要水。

  食物從哪裏來呢?

  近幾年來,科學家在空間站上進行了大量的生物實驗,先後培育出了100多種“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麥、玉米、燕麥、大豆、西紅柿、蘿卜、卷心菜、甜菜、生菜等。

  而且證明在太空失重條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種子發芽率更高,生長更快,開花或抽穗時間更早。

  科學家還對一些動物進行了試驗,證明失重狀態不會影響新生命的誕生。

  在太空站裏,果蠅能像在地球上一樣交配、產卵、繁殖後代。

  蜜蜂會築巢,蜂王照樣生兒育女。

  送上飛船的60隻鵪鶉蛋,返回地麵後仍能孵化出小鵪鶉。

  在飛船上擱置了59天的魚卵,回到地麵全都順利地孵出了魚苗。

  哺乳動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籠子裏送上太空,照樣合歡同居,雌鼠照樣受孕懷胎,回到地麵後產下了第一代“太空鼠”。

  隻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農業和養殖業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來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研究也表明,月球基地的能源供應更不成問題。

  因為月球上無風無雨,晴朗無陰,終日有陽光照射,而且沒有大氣吸收,太陽的輻射強度大約是地球上的15倍。

  所以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陽能來照明、供熱、采暖、發電。

  當然,必要時……嗯,也就技術成熟之後,還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電站,以保證基地能源的充足供應。

  可以這麽說,科學家們很看好人類在月球上的生存探索,為此做了大量的實驗。

  就差進行真正的月球實驗了。

  不對,有月球實驗,當初天夏的嫦娥四號上就攜帶了一個微型生態圈,裏邊個種子就順利的長出了嫩芽。

  隻是因為微型生態圈過於“微型”,與其說是生態圈,不如說是生態罐,總重量才3公斤,所以沒有裝備加熱功能,以至於進入月夜階段之後,生態圈內部的溫度跟著環境溫度驟降,植物嫩芽馬上就死了。

  現在,領航者和天夏來了,還有完成的宇航員生存艙。

  宇航員的任務序列裏就包括動植物栽培,生存艙裏有一個角落,有種植模塊和養殖箱,專門用來栽培植物和養殖小動物。

  所以不僅燃料需要水,它們也需要水,並且還不能是從地球帶過來的水。

  而就在宇航員登陸月球的第二天傍晚,領航者和天夏航天局同時發布了一張圖片。

  圖片很清晰,有燈光照亮,燈光下是大片灰蒙蒙的土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隻白色宇航服手臂,或者說手掌裏那塊灰撲撲的結晶體。

  在燈光的照耀下,那塊結晶體有些地方反射著莫名的光彩,有些半透明的地方更引人注目。

  石英?

  水晶?

  不,隻是一塊髒兮兮的冰!

  是的,領航者和航天局給那張圖片配的名字就叫——《一塊髒兮兮的冰》。

  這就不用猜了,人家直接給出了謎底。

  灰蒙蒙的土地、宇航服手臂、冰塊!

  外界。

  “!!!”

  “等等,不是吧,是不是我想的那種?!!”

  “這才第一天啊,就有這麽大的發現嗎?”

  “這下實錘了,月球天生就是人類走向太空的中轉站。”

  “牛批大發了,在月球上找到了水,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切!!”

  “啊啊啊,世紀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