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月球基地暢想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10-31 21:39      字數:2422
  “竟然真的是水,就這個冰塊來說,最起碼有一方吧?”

  “我感覺不止,而且這裏都看到冰塊了,那就說明這附近有更多的冰塊,甚至這裏就是一個巨大的水資源點。”

  “應該是了,看領航者的探測報告,這一片確實是水分子富集區,以前隻會猜測這裏有大量水資源,但現在看到了這塊水冰,基本可以確定這裏就是一個大冰礦了。”

  “好啊,這個地方好,這裏距離降落點不遠,是非常優秀的資源點,用這裏的資源,我們完全可以把波利德隕石坑作為我們前進基地所在地。”

  “沒錯,最初選擇降落地點的時候波利德隕石坑就屬於甲級降落點,它周圍礦產豐富,而且地勢相對平坦,隕石坑壁雖然陡峭,但缺口也多,非常適宜建設高速通道。”

  “嗯,所有條件都適合,現在有了水,最後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也補齊了,看來我們當初的計算是正確的。”

  “當初和領航者簽署了合作協議,它的科技加上我們的組織力量,相信我們可以很快在波利德隕石坑站穩腳跟,然後向周圍輻射勢……科學考察範圍。”

  “哎哎,嘴上最好有個把門的,別之後麵對媒體采訪的時候說漏了嘴,雖然事實已經這樣了,但是國際法理上的意見還沒有統一。”

  “懂了,懂了……”

  會議室裏,因為水冰的出現,其他人都興致勃勃的開始暢想未來,隻有龍老先生在和唐超討論細節。

  也不是其他人層次低,好吧,比龍老和唐超確實低了一點點,但主要還是因為在月球上發現大冰塊這件事太勁爆了。

  尤其是這個大冰塊還可能代表著一個巨大的冰礦,就在初始將落地附近。

  這就相當於玩《紅警》,基地車展開在了一個遍地黃金礦和寶石礦的地方。

  在月球,冰塊就是一切的基礎。

  說起來這次天夏的載人登月跟之前美瑞肯載人登月不同之處就是它不是“到此一遊”式,而是來了之後就入駐基地,基本上算是常駐了。

  宇航員過段時間會換班,但是基地會在這裏紮根,迎接一批又一批的科研工作者和開拓者。

  這裏將是天夏有人月球基地的開端,月宮二號是第一座基地的核心艙,而即將發射的“奔月號”登月飛船就有點複雜了。

  是的,雖然它不進入地球大氣層,隻在真空和低微重力環境中運行,但是作為第一艘月球飛船,它有自己的特殊定位。

  “第一”這個稱號在各個領域的定位是不一樣的。

  在競賽領域,它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

  而在科研領域,“第一”就不是單純的第一了,它往往還代表著“試驗品”。

  甚至以後的“第二”、“第三”、“第四”都是試驗品,到了“第十”才算是正式定型,之後才是“量產”之類的名詞。

  “奔月號”飛船就是這樣,作為第一艘飛往月球的登月飛船,它肩負著相當多的科研和測試任務。

  最主要的就是複用能力,以後“複用”就是飛船的基本能力,一次性的航天器都不好意思真的叫“飛船”。

  現在的月球上沒有任何配套設施,基礎建設為零,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從地球上發射,之後的燃料補給當然也要自己搞定。

  所以它上邊搭載了來自坎星的燃料轉化爐,它可以高效的分離水中的氧分子和氫分子,不用擔心混合發生危險。

  隻要把開采過來的冰塊進行融化,然後提純,把混合的雜物和水分離,再把水輸入進燃料轉化爐中,最後出來的就是液態燃料了。

  傻瓜式操作,很簡單。

  除了轉化爐本體比較複雜,其他的都是地球上的簡單設備,集成到一款就可以了。

  就是,因為是實驗狀態,所以燃料提取的速度不夠快,甚至萬一轉化爐無法轉化出符合要求的液態氫氧燃料,那“奔月號”登月飛船就危險了。

  倒不是說爆炸什麽的,而是說宇航員就不能搭乘它離開月球返回地球軌道了。

  沒有燃料,“奔月號”就不能起飛。

  如果是人類第一波登月期間,這種操作基本可以說死定了,小小的登月載人艙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兩名宇航員的長期生存。

  而且那個時候人類的航天能力有限,短時間內大概率也派不出新的登月設備進行救援。

  現在不一樣,月宮二號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生存基地,它裏邊的物資足夠四個人生存兩個月。

  加上這次“奔月號”攜帶的一個月生存補給,足夠四名宇航員在月球穩穩當當的待上三個月時間。

  三個月時間,足夠領航者再造兩艘升級過的新版月球飛船了,地月之間飛一個來回不用加燃料的那種。

  甚至這次的“奔月號”飛船之所以重達40噸,卻沒有返航能力的原因,就是它裏邊還包含了一個生存場所和一個貨倉。

  基本上它是不需要帶什麽額外生存艙的,它自己就可以提供從地球到月球的這段飛行時間的宇航員生存場所,並且相當寬敞,四名宇航員都不會感覺擁擠。

  這就是真正月球飛船所具備的標準空間。

  因為太過寬敞,所以為了物盡其用,它裏邊不僅塞了生活物資,還有大量的其他物資。

  單就運輸能力來說,它可以往月球運載10噸貨物,也可以從月球運出5噸貨物。

  這次登月,它攜帶了大量的太陽能電池板,是需要宇航員運出飛船,然後在月表組裝的。

  它們獲得的電力可以提供給燃料轉化爐使用,隻靠飛船上的小太陽能帆顯然是不夠電解消耗的。

  等飛船離開之後,這些太陽能陣列還可以給月宮二號供能,讓它進行一些耗能巨大的實驗。

  甚至等後期來了資源生產艙、各類實驗艙、生物栽培艙、設備維修艙等基地艙室,一樣可以供能。

  任何基地的前期建設電能消耗都不小,所以先建造“發電廠”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這些東西都建起來之後,加上永久暗區的水冰,天夏才算真正在月球站住腳了。

  這些東西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完備的前進基地,尤其是重要的生物栽培艙,宇航員可以在裏邊搞種植和養殖,它也是前進基地在月球自給自足的關鍵所在。

  種地什麽的,天夏人是很熟悉的,甚至這種能力已經刻在基因裏了,隻要生物栽培艙跟得上,說不定地球都可以吃上月球出產的糧食蔬菜和肉類。

  那時候,月球基地可就不是簡單的在月球“立足”了,它會成為經濟生產的一環,讓人類的經濟圈拓展到地月係統。

  隻有完善的經濟係統才能促進人類太空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