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之星”太空飛行器(二合一)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10-16 20:47      字數:4647
  領航者集團總部,第一會議室。

  今天又是集團開會的大日子,所有公司的高層都在這裏,畢竟集團會議的目標很高很大,跟各公司內部為了解決具體問題不一樣。

  不過因為組建了集團公司,所以大部分集團會議的時候唐超都會在。

  公司發展兩三年了,所有高層都知道隻要唐超這個公司boss參加的會議,都不會讓人失望。

  技術上有困難了,你找boss。

  官麵上有苦難了,你找boss。

  甚至沒什麽事了,boss能給你來個大“炸彈”,震翻一群人!

  有這麽一個boss在,他們是相當幸福的,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

  要說領航者,boss就是公司的領航者。

  所有高層到場,他們在準備自己相關領域資料的時候,也會注意一下其他領域的動態,目前全球熱度最高的航天方麵。

  其他勢力不用看,也沒什麽看頭,主要還是天夏和美瑞肯兩國的比拚,時間限製到最近,就是空間站方麵的比拚了。

  畢竟從航天運輸工具方麵來看,肯定是領航者贏了。

  領航者航天這邊要超重型運載火箭有超重型運載火箭,要軌道穿梭機有軌道穿梭機,雖說“遠航號”的回收步驟過多,對比“星艦發射係統”來說過於零散,但它們的性質其實差不了多少,都是超過百噸級別,但趕不上長征九號的運力。

  而且兩者目前的定位都是運貨火箭,“遠航號”還要更成熟一點,執行過多次荷載任務了,“星艦發射係統”還隻是初出茅廬,隻進行了試飛。

  當然,“遠航號”就定死了貨運火箭的用途,而“星箭發射係統”還在向“載人”、“太空加注燃料”和“太空遠航”等方麵努力。

  近地軌道的載人航天設備就沒得說了,領航者絕對是老大的地位,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它的軌道穿梭機是世界上最好的載人航天設備。

  現在到了空間站階段,肯定要碰一碰。

  這是商業公司之間的碰撞,但領航者公司已經在以一敵二了。

  “……太空旅遊項目正式啟動的日期就定在1月10號了,也就是10天後,等會後公司就可以進行操作了,什麽時候公布你們再商量一下。”

  唐超看著陳靜說道。

  “知道,會後我們會討論的。”陳靜點點頭。

  唐超就是說一些大個方向,或者確定某個項目的確定時間,然後他們執行,不過說到太空遊了,陳靜也問了一下當前的情況。

  “有個事要說一下,唐總,最近格羅的充氣空間站入軌了,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討論,你應該也看了吧,我們要不要做一些措施?”

  如果實在一般的公司,以陳靜總經理的身份,這些事根本就不用開會討論,她直接說一個目標,下命令讓公關部門去做就可以了,但是領航者集團跟一般公司不一樣,它的金字塔頂端是唐超。

  唐超跟一般的公司boss也不一樣,他總是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騷操作,雖然事後都證明這些騷操作都是良性的、正麵的,但突如其來的新任務肯定會影響公司之前就安排好的一些項目。

  所以幾次之後陳靜就懂了,安排項目的時候留一些彈性空間,然後每次都主動問一下唐超。

  確定唐超沒有什麽騷操作之後,她就按照安排好的項目順序進行。

  如果唐超要搞事了,那麽彈性的順序久可以讓他加個塞,不至與讓公司的正常運轉出問題。

  就像在高速上,隨便加塞是很危險的,車毀人亡還不算,可能還會堵一堆車,以至於封掉整條高速公路。

  如果讓車與車的距離拉大,那麽一輛突如其來的車塞進去就沒什麽問題了,而且還不叫加塞,而叫超車。

  唐超帶領著領航者公司就一直在超車。

  聽到陳靜問這個,唐超就說道:“隨意,他們根本就對我們構不成威脅,我最近也不會搞什麽騷操作,放心吧。”

  “公司的後續項目進度你也知道,人類要想安穩的在天空生存,我們的下一個設備才是關鍵,其他空間站什麽的,根本影響不了我們。”

  陳靜知道唐超說的是什麽,因為那個項目很早就開始了,那時候還沒組建集團公司,所以其他高層也知道boss說的是什麽,也都露出了微笑。

  要不他們怎麽都服唐超呢。

  就是因為唐超帶著領航者公司一直在飛。

  當公司的技術到達一定高度,尤其是當boss的眼界高到一定境界,一些事確實就不是事了。

  如果是其他公司,像這種同一品類的物品產生了競爭,而且對麵的設備確實比自己公司的大,一般公司肯定得慌,然後搞一些宣傳、公關,把形式搞回來。

  領航者公司不一樣,它已經過了那個階段,或者說他們有更牛批的“宣傳”,直接搞一個絕殺的裝備,然後把局麵徹底扭轉回來。

  這個議題很快就過去了,一下個議題接上。

  “天庭空間站項目的設備製造進度順利……”

  “遠航飛船第一批模塊已經在製造了……”

  “月球基地模塊製造順利……”

  “虛擬現實頭盔的製造設備全部到位,調試之後就可以全麵投入生產,虛擬現實頭盔第一個月的產量可以達到十萬……”

  ………………

  因為領航者沒有回應,所以網絡上關於空間站的比拚愈演愈烈,不知道這裏邊有沒有其他人發力,反正在充氣空間站沒有任何裝修,依然是“氣球”狀態的情況下,它的地位超過了隨時可以正式運營的“星空客棧”。

  或許是真的大吧。

  不過這不是關鍵,畢竟領航者知道自己還有幾天就要正式運營太空旅遊項目了,而那個充氣空間站保守估計……還得半年才能投入使用。

  但是有那麽一天,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些照片,那是一架特殊的飛行器。

  網絡是有記憶的,所以很快就有人扒出來了那架飛行器的信息。

  那是傳說中的“冒險之星”空天飛機,美瑞肯竟然造出來了!

  “臥槽,不是吧,當初不是放棄了嗎?這突然來的大炸彈是什麽?!”

  “不會是把那個試驗機‘x-33’拉出來了吧?怎麽會突然出現‘冒險之星’呢?”

  “有大佬已經算過尺寸了,對比旁邊的人、車輛和建築,絕對是40米大小的冒險之星!”

  “美瑞肯果然是人類之光,空天飛機就這麽造出來了,厲害!”

  “你有沒有見識啊,這就是一架大號的飛鏢號軌道穿梭機啊,怎麽就空天飛機了?知道空天飛機什麽概念嗎?”

  “這玩意就比飛鏢號軌道穿梭機大一點,就跟那個充氣空間站一樣,沒有其他作用,甚至發射比軌道穿梭機還複雜,隻能在固定發射位上像火箭一樣發射,返回的時候才能在跑到上降落。”

  “原來是這樣啊,我還以為是空天飛機呢,嚇我一跳。”

  “我知道這個飛行器,起飛一千噸,載重二十多噸,直接是軌道穿梭機的十倍,這還怎麽玩?”

  “領航者不行了,美瑞肯還是牛批,這東西都能造出來。”

  一下子,網絡上就炸了鍋,畢竟網絡信息傳遞最快,等過一段時間其他媒體才會跟進,但這已經夠影響世界了。

  畢竟就算有人不看網絡,那麽他的朋友肯定有人會看,再那麽一傳播,雖然可能不太清楚,但也足夠了。

  作為5g衝浪選手,唐超自然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件事。

  相對於那些普通的網民,身為航天公司boss,又擁有智能管家,而且有眾多黑科技傍身的人,他收集到的信息可多多了。

  還是他的海邊別墅,當時他正在跟火星的小綠人通話,那些網絡信息觸發了他設置的“預警機製”,智能管家馬上通知了他。

  因為有超級計算機和智能係統,所以唐超就真成了24小時上網的人,網絡上的信息絕對來的最快,所以很重要,於是他就設置了一些判定機製。

  如果有什麽信息達到了判定標準,智能管家馬上會通知他。

  或者是當他不在時,智能管家會儲存下來,並且追蹤事件的發展,收集重要節點信息,等他出現之後第一時間通知他。

  這次等他看了相關信息,確定真的是“冒險之星”,他就感慨:“美瑞肯也墮落了,竟然學他當初搞什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狗子…啊不,美瑞肯啊,你變了。”

  要是按照美瑞肯以前的狀態,計劃剛出來的時候就公布了,而且之後絕對是造一個零件發一個動態,好引起一眾波瀾。

  當時他們肯定是想的:「反正沒人能追上我,這些展示有利於提升我的技術不可戰勝的形象。」

  現在不一樣了,這狗子竟然會隱藏了,什麽消息都沒有,上來就整個成品。

  完整的冒險之星……空天飛機。

  美瑞肯是這麽定義的。

  也是一種口頭上占便宜的行為。

  那些圖片應該不是無意間泄露或被偷拍的,而是應該被主動放出來的,因為沒過多長時間,美瑞肯航天局就把一些詳細的數據和更清晰的照片發了出來。

  不過唐超研究發現,它好像有點……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首先,別看它的塊頭大,但是它裝的東西卻很少,而且它的荷載艙是定型的,不能改變。

  別看它長寬都是40米,高是10米多,但它的貨倉頂多隻有20米長和5米直徑,算下來也一個重型火箭的運力差不多。

  就像當初的長征五號,它也是起飛重量1000噸左右,載重量20多噸,整流罩可以用20米*5米的,現在冒險之星也差不多,1000噸左右,20多噸的載重,貨倉也差不多。

  本來冒險之星主打的一個可重複利用和平穩降落,這是之間長征五號不具備的。

  但是在領航者交易了一些技術之後,新版的長征五號也能回收重複利用了,而且它的起飛重量實際隻有800多噸,比冒險之星1200噸的起飛重量小多了。

  關鍵是兩者的載重差不錯。

  然後,就是長征五號的優點了,它的“貨倉”,也就是整流罩是可以變的,變小就不說了,重點是它可以變大。

  5米直徑的整流罩屬於它的標準整流罩,跟它的芯級一樣粗,但縱觀火箭設計製造史,通常整流罩是可以做的比火箭大的,所以長征五號可以用6米、7米、8米,甚至更大型的整流罩。

  隻要載荷的重量還是二十多噸,那麽超出芯級的直徑的話依然可以運上太空。

  就像領航者以後要發射的小型旋轉模擬重力艙,它收縮起來的直徑可以達到十幾米,於是芯級隻有5米的“遠航號”火箭要頂一個直徑15米的整流罩。

  唐超在坎星使用坎星科技測試過,它……是可行的!

  但是冒險之星的貨倉就不行了,它隻有那麽大,無法變動,所以它隻能運輸執行直徑小於5米的設備。

  這限製就太大了。

  像“星艦發射係統”,它同樣可以100%回收,隻不過分了兩截,可它的貨倉直徑就大多了。

  除了降落相對於冒險之星的水平降落有點暴力,其他都性能都要超過不少。

  而且追求水平降落那點“平穩”的話,二級小航天飛機追夢者號也能實現,它就是在跑道上水平降落的。

  再說到它的新任務——載人。

  最開始冒險之星的設計就是無人貨運空天飛行器,現在才加上了載人的任務。

  載人跟載貨可不一樣,它需要大量的維生設備,尤其是它高達20多噸的載重量,肯定不會像載重2.5噸的軌道穿梭機一樣隻載幾個人,必定要幾十上百的。

  如果同樣是用於太空旅遊,幾十上百人的載人數量,相應的機組和服務人員數量也得增多,最起碼占據載人數量的十分之一。

  它有不能直接在跑道上滑跑起飛,需要專門的發射台,起豎隻有才能發射起飛。

  因為它的翼展寬達40米,一般的火箭根本就沒有那種“寬度”,所以需要建設新的發射台。

  各種各樣的設備和服務肯定會導致發射成本增加,算下來最起碼得1.5億美元。

  這些錢要是分攤到太空遊客身上,按載人數量100,去掉服務人員10名,剩90名乘客。

  每個人至少166.666萬美元。

  這還是成本價呢,要是像賺錢,每名乘客可能要掏200萬美元才能進入太空。

  雖然比之前的載人航天收費便宜,可是有領航者100萬美元一位的價格,他們直接翻了一倍!

  人們都是會算賬的,哪怕複雜了不好算,但100萬美元對於200萬美元還是很好算的。

  這根本就沒法比。

  所以商業化的載人航天,也是有點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