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太空思維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10-14 21:41      字數:2451
  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唐超有多麽全能,甚至也不會有人想到唐超有多麽全能。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與解讀,一個人在一個方麵做到了尖端,那麽他肯定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到那個方麵,所以同理,其他方麵肯定就照顧不到了。

  這也就有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故事。

  什麽某某可以造出火箭卻生活不能自理。

  某某智商很高情商卻很低,導致家庭破裂。

  某某是個大科學家,但是他精神有問題。

  這些故事也都“證明”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專注某一方麵的時候,其他方麵就會被忽略。

  世界上有全能人才,或者說接近全才的人嗎?

  有!

  那些更更更著名的人。

  隻不過那些都是曆史書上的人物,現在的人誰也沒見過,而且人們都知道曆史存在誤差和誇張性,甚至有的地方直接把神話當曆史,那可信度就更低了。

  所以那些傳說中的人物到底有沒有那麽厲害,有沒有那麽全能,沒人知道,但是他們的事跡確實驚人,而且都出現在曆史書上了,多少也得信點。

  現在,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出現在他們麵前。

  誠然,唐超的技能沒有那麽“全麵”,他的成就也“僅僅是”多款先進或劃時代的航天設備、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設備駕駛技術。

  那個航天設備駕駛技術還是模擬成績,現在才是他的首次飛行。

  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把他跟那些傳說中的人進行對比,因為他足夠年輕。

  二十多歲,大多數人剛上完大學走向社會的年紀,正是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過渡期,人家唐超已經是一個巨無霸科技集團的boss和國際知名航天科學家了。

  尤其現在是網絡世界,每次航天界有大事件,人們都可以看到他的麵孔,而領航者的每次行動都是航天界的大事件,那就更是他的主場了。

  正好,二十多歲也是網絡用戶的中堅力量,以前這些中堅力量隻能去追逐那些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甚至年齡更大的國際名人。

  當然,二十多歲的明星也算,但他們的地位跟那些真正的國際名人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

  甚至可以這麽說,正因為沒有二十多歲的國際名人,所以一些年輕人隻能去追逐和崇拜那些同年齡的明星。

  現在好了,二十多歲的國際名人出現了,而且絕對是那種牛批存在,每個國家都要認,是真正的世界級帶佬!

  十幾分鍾之前更牛批,他已經成為星際帶佬了。

  除了好運的高中生盧傑和大學生格瑞塔,唐超應該算是年齡最小的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了,他比之前進入太空的最小宇航員年齡記錄還小幾個月。

  事實上他就是進入太空年齡最小的宇航員,這裏的重點是“宇航員”,因為他是軌道穿梭機的副駕駛,而好運氣的高中生和大學生隻是遊客,太空遊客。

  不過他們肯定要被記入曆史了,以太空遊客的名義,還有他們的年齡、職業、國籍等。

  畢竟格瑞塔是一個美瑞肯人,她隻是來天夏上學,然後又好運氣的抽到了天夏領航者航天公司的太空船票。

  這運氣,還真比其他獲獎者好,實打實的歐皇。

  不過還是那句話,關注幾名太空遊客的注定是少數,除了他們的家人親戚朋友,多數人還是關注唐超的。

  唐超的話引起了巨大的反向,不過他自己卻沒怎麽在意,他在進行自己的兼職工作同時也一直欣賞著太空的美景。

  坎星的太空他去過很多次,為了接觸黑色方碑還去其他星球上逛過,但是那裏再怎麽符合太空、宇宙和外星球的設定,也不如地球和太陽係給他的感覺深刻。

  他對地球的感情不僅僅隻有這二十多年的生存時間,還有他學習的曆史,那是地球和人類族群沉澱出來的厚重情感。

  這方麵坎星就不行,唐超有先天的認知,知道它的曆史來自遊戲設定,雖然經過不知名力量的拓展,裏邊還是有很多漏洞,也隻有同樣出自“遊戲產物”的小綠人才會對坎星的曆史深信不疑。

  沒有切身的認同感,就很難對那邊產生同地球一樣的情感。

  當然,坎星也是相當不錯的,他也不拿坎星那裏當遊戲,因為不管是他接觸最多的沃納,還是他接觸過的每一個小綠人,甚至是突破“次元壁”墜落在火星上的萊納斯小隊,給他個感覺都很真實。

  如果從遊戲方麵進行延展,小綠人應該算是智能生命,他們最開始的機體應該是無機體身軀,也就是常說的機械身軀,而不是現在的有機體,也就是動物與植物結合的身體。

  但是小綠人不是那樣的,他們的智慧也很高,有時候會犯蠢,但不是那種人工智障。

  “我們的家園很漂亮,不是嗎?”

  於老爺子扶著扶手,在唐超旁邊說道。

  他同樣在看著外邊的蔚藍地球。

  “確實,它非常漂亮,它就是宇宙裏的一顆絕世珠寶。”唐超絲毫不吝嗇自己的稱讚。

  “是啊,一顆珠寶,”於老爺子發出了感歎。

  “我看過不少跟太空有關的圖片、文字、視頻,裏邊總是說我們的地球多麽多麽渺小,對宇宙來說又是多麽多麽的微不足道,看了那麽多東西,我對地球在宇宙裏的概念還是認識不足。”

  “現在,我真正的來到了太空,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親自從不同角度觀察我們生存的地方,我發現我又有了新的感受。”

  “我退休前是一名曆史老師,之前的時候我也跟你談過我想來太空的目的,現在我親身感受到了地球的渺小,我們僅僅在幾百公裏高的高度,我就看到了地球的弧線,它確實是個球,僅僅九十分鍾,我們就圍著它饒了一圈。”

  “從第一個細胞出現,到多次物種大滅絕,再到多次物種大繁榮,最終出現我們人類,到現在近80億人類,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球上邊。”

  “我們的所有文化、曆史、興衰,都在這個球上邊,我們確實很渺小。”

  “但是從另一方麵看,我們人類在這麽小的地方都能發展出這麽興盛的文明,那麽當我們走出這個球,走向更加廣闊的宇宙,我們可以發展出多麽繁盛的文明?”

  老人家很能說,而且說得非常有道理,知道足夠多的曆史,並且站在另一個角度看那些曆史的發生地,他有任何感慨都是正常。

  當老人問唐超“人類可以走到哪裏”的時候,唐超說道:“無限遠!”

  “從我們的腳下出發,一步一步,我們可以走向無限遠,而我正在做的,就是這件事。”

  “所有人都應該來這裏看看,隻有那樣,他們才會知道人類的下一步該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