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艙成站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10-09 21:15      字數:2486
  太空中靜悄悄的,而且除了靠近星球的空間和星球本身,其他地方都是黑色,一點其他色彩都沒有。

  一節空間站艙體就靜靜的停在那裏。

  準確的說不是一節空間站艙體,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座功能齊全的空間站,跟那些功能單一的空間站艙室不一樣,可以說是“一艙成站”。

  這就是領航者公司剛剛發射上來的星空客棧!

  星空客棧全長25米,直徑達到了7米,不過並不是一個完整的7米直徑圓柱,而是中心艙段有18米的長度是直徑7米,兩邊不是。

  它的一邊是一個連接中心艙段的過渡艙,呈圓台型,外側直徑會縮到5米。

  在計劃中,它是用來連接天宮空間站核心艙的。

  而另一邊,是一個直徑4米,長度也是4米的能源調整艙,它的艙外掛著一圈燃料桶,讓它的“實際直徑”變成了6米。

  在計劃中,它是用來連接小型旋轉模擬重力艙的。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是“天庭空間站”的一期工程,也是國家隊“天宮空間站”和領航者公司“星空客棧”的合體工程。

  是科研型空間站和商業空間站的組合。

  現在的星空客棧已經打開了兩麵巨大的金色太陽能帆板,讓空間站的寬度達到了70米。

  天線開機,大天線直接對準地麵,小天線對準通訊衛星,時刻保持與地麵控製中心的聯係。

  所有係統開機,無數的信號通過天線傳向地麵,還有在它旁邊慢慢靠近它,並給它拍攝的軌道穿梭機。

  還是兩架!

  飛鏢一號和飛鏢二號在星空客棧的兩邊,它們在同時拍攝,在它們的鏡頭裏都能看到空間站和另一架軌道穿梭機。

  不過現在的主要鏡頭都是飛鏢二號提供的,因為它的拍攝位置在“外圍”,所以它可以拍到空間站、飛鏢一號,以及它們身後的藍色地球。

  觀眾們看著這些絕美的畫麵,紅薯島地麵指揮中心卻在忙碌。

  “最後一次自檢,艙內氣壓正常、空氣含量比例正常!”

  “通訊正常!”

  “係統正常!”

  “艙體正常!”

  “太陽帆展開正常!”

  “折疊停泊口展開正常……”

  當一項一項的“正常”匯聚到唐超麵前的電腦上時,唐超就知道時間到了,隨即發布了停靠命令。

  這次停靠對接就不能再玩地麵上的雙宿雙飛了,而是一個對接上之後另一個再對接。

  對於這個,觀眾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果然,領航者公司還是地球公司,而不是外星公司。”

  因為在太空裏大家都是飄著的,而且因為“摩擦力”和“重力”都非常小,所以一點碰撞都會引起很多麻煩的事。

  更別說星空客棧的總重隻有80噸,而基本把燃料消耗完畢的軌道穿梭機自重加上攜帶的駕駛員和貨物,重量超過20噸。

  這種重量的對比已經不大了,一旦撞起來,那場麵絕對會非常壯觀。

  雖說它們都是緩緩靠近了,但萬一呢?

  畢竟駕駛它們的航天飛行員不是超智能機器人,空間站裏也沒有超級智能,應該做不到控製著多個目標,讓它們時間分毫不差和位置分毫不差對接的程度。

  在這種“輕飄飄”卻環境極其複雜的地方,兩點之間的接觸都要小心,更別說多點接觸了。

  而看直播的觀眾也知道重點來了,視頻裏的飛鏢一號正在緩緩的靠近空間站,它的目標就是那個之前展開的折疊式停泊口。

  這個折疊停泊口有一部分充氣式空間站的技術,剛開始跟太陽帆一樣折疊著“貼”在空間站艙壁上,之前緩緩展開,形成了一個長3米,直徑12米的密閉空間。

  之前的時候他們已經看到了展開畫麵,展開時間為3分鍾,支撐框架像彈簧一樣,隻不過支撐框架不是一根旋轉長條,而是十根標準圓環。

  展開之後裏邊也充了氣,這樣做的話,等對接了飛行器之後兩邊可以同時進行平壓,可以很快達到氣壓平衡。

  這種對接場麵總是很令所有人緊張,除了飛鏢一號主駕駛位上的杜康盛。

  還有坐在0號指揮位置上的唐超。

  杜康盛是公司的首席航天飛行員,他的對接技術自然不用說,更別說他還駕駛軌道穿梭機跟天宮空間站對接過不止一次。

  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國際流行的是自動對接,需要手動的時候很少,當然,作為職業的航天飛行員,手動對接也是要練習的,而且他的成績非常好。

  隻不過現在科技發展了,“機操”才是基操。

  在這種細節控製上,人類的操縱精度是比不上機器的。

  所以手動控製也隻是應急用的。

  唐超不緊張,他的自信來自坎星,就領航者公司現在用的技術,都是坎星那邊千錘百煉過的。

  事實上星空客棧裏的中央控製計算機也很強大,雖然不能像科幻電影裏那樣隨時引導幾十上百架的飛行器準確停靠,但是它也不需要麵對那麽多,星空客棧的設計就限製了它的操縱數量。

  空間站隻有兩個對飛船停靠口。

  所以它隻需要負責兩架飛行器的停靠就可以了。

  不過這裏到底是地球軌道,不是坎星世界,第一次玩總要小心一點,等以後熟練了就可以同時停靠了。

  甚至一架脫離的同時另一架停靠都沒問題。

  經過各種微操,一半空間站質量的變化都不會讓空間站動一下。

  作為以“航天”立足的坎星文明,在這方麵他們一直可以的。

  所以任憑其他人多麽多麽的激動和緊張,飛鏢一號非常順利的跟停靠口對接完成了,而五分鍾之後,飛鏢二號在另一邊也對接了上去。

  等到打開對接門,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的時候,兩邊的動作又同步了。

  然後就是令人震驚的場景。

  大!

  真大!

  星空客棧上天之前就有這樣的“稱讚”,最開始它在地麵的時候就有一些宣傳,其中就有人站在裏邊的大小對比照片,但是作為7米直徑的航天器,它在地麵上最大的對手是超重型火箭的燃料罐,那玩意可是10直徑的罐體。

  單從這方麵對比的話,7米是不占優勢的,作為空間站跟燃料罐比,也隻有一點優勢。

  但是現在,當宇航員進入星空客棧大廳,在這個不做空間分割,最能直視7米外直徑和6米內直徑大小的空間飄起來的時候,他們才真正的理解7米直徑的空間站有多大。

  雖然它不是人類第一個7米直徑的空間站,幾十年前美瑞肯就有類似的,甚至現在的人還能找到當時的視頻。

  可人們能看到的視頻都是“上古畫質”,嗯,至少從攝像機發展史來說肯定是上古時期,畫質非常不清晰。

  而現在領航者公司的直播畫質都能達到4k,觀眾們可以充分感受空間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