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虛擬的宇航員訓練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09-23 23:50      字數:2390
  “來,跟我走,穿過這道門你們就不感覺科幻了。”

  唐超取消失重狀態之後走在前邊,領著一群好奇寶寶走向大廳旁邊的一扇大門。

  剛剛讓他們體驗了一下什麽叫做“真正”的失重狀態,那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對於一般人來說確實有點慌,所以現在都老實了。

  不過這也說明虛擬現實世界就是牛批,可以實現任何夢想,他們非常期待門後邊是什麽。

  等他們走到門口,唐超不再動用權限拍手關重力,而是怎麽現實怎麽來。

  隻見他從兜裏拿出一張卡片插進讀卡槽,然後手掌整個按在掃描屏上,兩秒之後大門就打開了。

  大門打開之後,他們發現又是一個廳,不過這個廳比他們所在的大廳小多了,不僅沒有窗戶,而且裝修也極其簡單,還隻有一個門。

  一個圓形的小門。

  這個小門他們倒是認識,是目前所有空間站上的常用對接門樣式。

  等他們都走進過渡廳,連接大廳的門關閉,唐超就指著那個小門說道:“通過這道門,後邊就是類似國際空間站和天宮空間站的太空艙室,你們可以在裏邊體驗一下。”

  說道這裏他看向杜康盛,“康盛,你受過專業的航天員訓練,可以給他們指導一下。”

  “好的,老板。”杜康盛領命。

  眾人聽聞,給杜康盛讓路,讓他走到最前邊,而杜康盛則非常熟練的打開了那個空間站對接門樣式的小圓門。

  隻是剛一打開門他就發現不對勁了,因為他發現裏邊的一些繩帶都是飄著的,還有一個小毛絨玩具上下轉動。

  “裏邊竟然是失重的?”

  這一門之隔,一邊是地球重力,一邊是失重環境,而且打開門之後也沒有明顯的空氣流動,不愧是虛擬世界。

  嘟囔了一句,他轉頭跟其他人說道:“裏邊是失重的,所以你們看一下我的入艙動作,我這個動作進去之後可以保證第一時間抓到把手,而不會在失重狀態下亂飄亂滾。”

  “還有注意防撞,剛才你們也飄過了,還有在樹林裏擰自己的,你們知道那有多疼。”

  “好。”

  眾人應聲,看著杜老師一個輕柔的動作鑽進空間站艙室,然後輕飄飄的抓住一個艙內把手,胳膊用力就讓自己停了下來。

  他們有樣學樣,笨拙的爬了進去,勉強站穩之後馬上被後衝進來的人撞成一團,然後哈哈大笑。

  唐超在外邊自然沒閑著,他麵前浮現了好幾塊虛擬麵板,上邊顯示了大量的數據。

  這些數據包括了眾人的身體數據,還有虛擬空間的變化數據,以及人類和虛擬空間的交互數據等等。

  雖然他可以保證這套設備絕對沒問題,但是多收集一些資料總是好的,而且在沒有正式對外攻占市場的時候,這件事絕對要保密,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最新技術讓公司高層做“內測”的情況。

  當然,這是因為唐超絕對可以保證技術安全的前提下。

  現在公司高層都知道公司還有一個更高等級的研究中心,兩邊隻有唐超在做聯係,所以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新技術,而且都相對成熟。

  這次也是一樣,當唐超說技術相對成熟,並且他們進來發現真的不錯之後,他們還以為這種技術已經搞過大量測試了呢,所以非常安心。

  唐超說要讓他們體驗一遍虛擬空間的特殊航天員訓練,肯定會說到做到,而且因為虛擬空間的特殊性,某些方麵的訓練效果絕對頂呱呱,比如大腦記憶與感覺記憶方麵。

  航天員是一種在空間從事航天活動的特殊職業的人,他們要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在航天器的艙內外完成飛行監視、操作、控製、通信、維修以及科學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務,並能正常的生活。

  這就要求必需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使他們具備優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對航天特殊環境因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並熟練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飛行任務所應具備的各種知識和技能。

  航天員的培訓內容有很多,包括體質鍛煉、理論知識教育、心理訓練、特殊環境因素耐力和適應性訓練、生存訓練和航天器技術訓練、航天醫學工程技術訓練、空間科學及應用知識和技術訓練、生存訓練以及綜合訓練等。

  針對航天員的類別和職業不同,其培訓的具體要求和內容也不同。

  職業航天員方麵,比如駕駛員和任務專家,他們的訓練內容就非常多,要求也嚴,訓練時間也較長,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

  非職業性航天員方麵,比如載荷專家或科學家航天員,他們的訓練內容就比較少,時間也短。

  顯然虛擬空間是純數字空間,誕生於計算機的數據裏,幹涉不了人類的身體,所以隻能在記憶和感覺方麵影響人類。

  就拿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的狀態來說吧。

  宇航員要記住大量的技術細節,也要對大量的按鈕進行操作,在地上訓練的時候,他們會有一比一的模型進行輔助操作和記憶,但是這裏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在太空中進行相同操作的時候是飄著的,有一種怪異的無力感,那種感覺跟適應了幾十年的地麵環境完全不一樣。

  而地麵要想訓練那種漂浮狀態隻能使用水池的浮力模擬,使用拋物線飛行產生的失重狀態時間太短,隻有幾十秒,隻能訓練其他方麵,對於長時間的操作來說根本就沒辦法。

  可關鍵是水池練習的效果也不怎麽好,畢竟水池和太空的差距還是蠻大的,隻是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才使用的。

  雖然水池可以產生類似失重的浮力,但是它與分子極其稀薄的太空不同,它屬於分子極其稠密的環境。

  訓練中的宇航員不僅可以在水中感受到漂浮的力量,做動作的時候還會感覺到明顯的阻力。

  甚至你向後擺一下手,你的身子會向前滑動,而無論你在太空中怎麽擺手,你最大的可能就是原地亂轉。

  現在不一樣了,在虛擬空間中,它使用物理引擎模擬太空環境,那麽對於數據來說,它就是真正的太空。

  所以對於眾人的意識來說,他們現在就是在太空進行各種訓練,他們操縱各種儀器的狀態也是太空裏該有的狀態。

  哪怕等他們去了真正的太空,他們身體的感受和觸摸各種設備得到的反饋也是一樣的。

  有了這樣的效果,他們剩下的科目就是身體方麵的了。

  比如在現實世界裏上大型離心機,讓身體的各個器官對超重狀態產生耐受能力,在乘坐或駕駛航天飛行器的時候,可以適應超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