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BOSS的裝備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07-25 23:47      字數:2644
  最終,會議中自薦了一波的沃納也沒有被選上,失去了帶隊乘坐科研船去探索“鏡麵節點”的資格。

  沒辦法,誰讓他是航天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呢,中心需要他坐鎮。

  而且航天中心現在收購了好幾個公司,已經成為了航天中心集團,多了那麽多科學家,公司內部做了一個排名,這位依然是首席科學家,可見他的能力有多強。

  小綠人們倒不是怕這種大佬出意外,坎星的詞庫裏以前就沒有這個詞,後來唐超來了,坎星的詞語庫才更新了不少東西。

  不過到底是唐超來了,他確實怕沃納這個大佬出什麽意外,首席科學家就該在後方坐鎮,而不是去“前線”衝鋒陷陣,所以用boss的身份也投了一票。

  不同意的票。

  至於他為什麽想跑到櫻花國去撩撥美瑞肯的人,他也是領航者公司的首席技術官來著。

  其實是因為他不僅是首席技術官,他還是公司的boss。

  誰能管他?

  而且地球那邊不比坎星,如果是太陽係裏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他肯定也不會巴巴的乘坐飛船去送菜,一定是坐鎮大後方。

  至於櫻花國什麽,隻要他做好準備,那根本就不算事。

  他這次來坎星的目的就是看看沃納他們有沒有把自己的裝備準備好,隻是遇到了突發事件,所以才耽擱了。

  會議結束之後,帶隊的人定了下來,不是別人,正是沃納的助理萊納斯。

  作為沃納的助理,萊納斯還是相當有地位的,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強,讓他帶隊沒問題。

  要乘坐的科研船也確定了,就是第二艘核動力離子推進飛船。

  它的建造進度已經達到了90%,正好是安裝內部設施的時間,所以隻要把裏邊設備改一改,就是一艘科研船了。

  雖然比不上專業設計的科研船,但也能用了,主要是速度足夠快,科研設備足夠多。

  坎星這邊安穩的一批,又不用裝武器,其他方麵都好說。

  到時候再從其他公司抽調一些人,一個大集團已經足夠撐起這樣的任務了。

  四艘核動力飛船有三艘都是航天中心集團的,可見他們現在的狀態。

  隨著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再過幾年,坎星將全部收入唐超的麾下,以後坎星隻會有一個boss。

  另外,第一艘核動力飛船正在返航,現在唐超來了,它需要把唐超載到夏娃星上,唐超要去接觸那塊黑色方碑,再完成一次生命躍遷,順便獲得那些知識。

  在飛船回來之前,唐超終於有時間去看看他的裝備了。

  一說到這個,沃納也是一臉得意,因為他從來沒有設計過這種東西,畢竟坎星用不上。

  但是為了保護boss,不讓這位“坎星領航者”發生什麽意外,他在上邊下了很多功夫。

  並且在製作這幾種裝備的時候,他還發現這些東西跟航天是緊密結合的,也算是做了一些航天任務。

  轉到專門為唐超這個boss存放設備的庫房,唐超終於見到了他的裝備。

  這間庫房的權限需求非常高,當唐超走進去的時候,裏邊的燈光正“哢哢哢”的往後邊開過去。

  從亮燈的地方可以看出庫房內部裝飾的顏色以白色為主,並且空間也非常大,放眼望去,最顯眼的就是一台高達四米五的機甲。

  如果這裏有看過《鋼鐵之源》動畫的地球人,肯定能認出這台機甲就是動畫裏經典的“攻擊者”機甲。

  它的高度跟《阿凡達》裏那種機甲差不多,就是那種“長著腿腳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機甲,隻不過眼前的這台“攻擊者”看起來要強壯的多,因為它不是玻璃機艙,而且覆蓋了裝甲的。

  它算是動畫裏最講究現實的機甲了,因為之後的機甲高度就10米以上,那些隻能存在於動畫中,因為動畫裏總有各種黑科技和神奇粒子。

  這台四米多高的“攻擊者”機甲就是他讓坎星科學家和工程師製造的,跟動畫裏的一模一樣,畢竟當初的設計也是坎星這邊做的。

  這是一台絕對的凶器,唐超非常想駕駛它出現在櫻花國,但是考慮到影響,還是算了。

  如果是正常的模型,這麽大的尺寸肯定要進行拆解運輸,等運到現場之後再組裝上,但這玩意可是真家夥,不說拆開暴露不暴露的問題,到了現場可能裝都裝不上。

  所以可惜的拍了拍“攻擊者”的腿部裝甲,唐超就把視線放到了旁邊那台矮一大截的機械上。

  這是一台人形動力裝甲,說是比旁邊的矮一大截,但是高度也有兩米三,也是《鋼鐵之源》動畫裏的一個裝甲型號。

  跟旁邊堪比裝甲車的“攻擊者”比較,它隻能算單兵重裝甲,名字叫“突襲者”。

  是的,四米多的機甲就是攻擊者,到了兩米多的單兵動力裝甲就變成了突襲者。

  當然,這裏說的是對裝甲目標,如果對上步兵,那就是碾壓。

  甚至對上裝甲目標,隻要找好戰術方法,突襲出去,一樣能成功。

  僅僅兩米多的高度,隱藏起來相當簡單。

  而且它護甲高,可以防禦重機槍的射擊,動力也強,可以攜帶一些攻擊力強大的武器,足以裝甲目標造成致命傷害。

  這就是它的優勢。

  它的性能其實跟之前唐超使用的動力宇航服差不多,但是它的設定是戰爭機器,所以造型更加淩厲,而且高度也高了一些。

  不過這個高度已經可以隨身攜帶了,當然,這是指的隨身攜帶是包機,他看著動力裝甲“模型”被放進飛機的行李艙。

  嗯,這就是大佬玩的模型。

  身為動畫、遊戲和真-模型玩具的出資人,他帶個一比一的模型在身邊很合理吧?

  隻是不會有人知道,這玩意真的是一比一的。

  雖然用的技術跟動力宇航服差不多,但它畢竟是要上戰場的玩意,所以整個係統甚至框架都算是重新設計過的。

  比如穿戴方式,動力宇航服的穿戴方式比較傳統,從腰部模塊分為上下兩截,需要機械或隊友的協助才能穿上,因為它需要在太空裏保持密封性,所以不能拆開過多的零件。

  當然,那是因為早期的動力宇航服技術落後,畢竟那時候還沒有拿到納米機器人技術。

  現在這台單兵“突襲者”動力裝甲,融合了最先進的納米機器人技術,讓它可以像好幾代之後的鋼鐵俠戰甲那樣後邊或前邊都全部打開,然後著裝者進入其中。

  並且當一邊有危險的時候,著裝者可以從另一邊快速脫離。

  如果沒有納米機器人的參與,這樣的著裝方式會有很多縫隙,但是有了納米機器人的參與,那些縫隙可以瞬間被填充。

  甚至每台動力裝甲都會多攜帶一些納米機器人,一旦有破損,多餘的納米機器人就可以進行臨時修補,提高動力裝甲的戰場存活能力。

  就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能量不足,哪怕用上最先進的航天電池,續航能力也隻有兩天,一旦進行劇烈戰鬥,續航時間就會迅速縮短到5個小時。

  這個時間怎麽說呢,肯定不長,但是一場戰鬥下來好像也夠了。

  就怕某些戰鬥不能迅速解決,拖成持久戰,那就完蛋了。

  沒辦法,單兵重型裝甲還是太重了,而且高耗能的係統又多,隻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