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你賺了,我賠了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04-20 12:02      字數:2844
  “咕嘟咕嘟咕嘟”

  火鍋裏不斷冒著泡,香味也不斷湧現,但是對接小組的心思卻不在上邊。

  坐到凳子上之後,他們就知道今天遇到對手了。

  看看桌子上的火鍋,看看旁邊的空餘凳子,看看牆邊的火箭發動機,看看這間倉庫裏的一切,這都是為他們準備的。

  什麽叫出其不意?

  這就叫出其不意!

  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大多數時間還是在晚上,打了一個大大的信息差,這一切都在唐超團隊的算計之中。

  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唐超所在的團隊是突然冒出來的,而且還那麽有實力。

  一個航天技術比天夏航天集團更先進的科技組織,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看著正在夾肉的唐超,張教授內心感歎,現在的年輕人真不簡單,不過也順便證明了他的理論正確性。

  了解年輕人才能了解未來。

  他也確實是這麽做的,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很受年輕人喜愛。

  而唐超剛夾了幾片肉到自己碗裏,感覺有人在看自己,抬頭就對上了張教授的目光。

  再看看其他人的狀態,他說道:“實在抱歉,這個時間點把大家拖出來工作,是我的鍋,所以我準備了火鍋,咱們邊吃邊談吧。”

  “由於不知道大家的口味,所以我沒弄辣鍋,不過調料裏有辣椒,幾位專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配。”

  聽唐超這麽說,正不知道怎麽開口的張教授也不矯情了,對其他人說道:“既然唐先生都這麽說了,那我們也動筷子吧,別浪費了唐先生的一番心意,而且我這老頭也確實餓了。”

  他這個組長說話了,別人當然就動筷子了,隻不過氣氛並沒有多熱烈。

  大家圍著桌子坐,唐超正對倉庫門,其他人自然是麵對三麵牆,而牆邊就是火箭發動機,一抬頭就能看見。

  這要是博物館還罷了,裏邊放的都是一些過時的產品,但現在放的可是國際上最頂尖的火箭發動機。

  火箭專家們天天想的就是追趕世界最先進水平,很想借鑒一些資料,奈何別人就是不賣,一點辦法都沒有。

  現在這種被禁售,不可能近距離觀察的火箭發動機就放在他們幾米遠的地方,這讓他們怎麽吃飯。

  唐超自然注意到了,不過不著急,後邊還有算計等著呢,他比較在意的還是張教授的說法,

  他可不信這位出現在這裏隻是偶然,他的資料肯定被研究過,知道他是這位的粉絲,所以這位才會出現在這裏。

  對方有預案,他也有預案。

  對線技巧之三:大家隨意。

  “局座說笑了,叫我小唐就行,我可是很敬仰您的,您這個‘唐先生’要是被局裏的其他人知道,我可就要被解雇了。”

  “還有幾位專家別著急,你們好歹吃點東西,填填肚子再去看那些發動機,它們跑不了,但你們要是餓出個好歹我的罪過可就大了。”

  張教授和專家們聞言都是一愣,張教授是沒想到談判對象會“自降身份”,專家們的關注重點則是唐超後邊那句話。

  一位專家直接問道:“我們可以去看?”

  “當然,擺在那裏就是讓人看得,隨便看,直接上手都可以。”

  唐超非常隨意的說道。

  聽到這句話,幾位專家當場就要起身,看的唐超實在有些無語,但是也更敬重這些專家了。

  他趕緊招招手說道:“這樣吧,幾位專家把鍋裏的東西吃完,這鍋吃完之後你們隨意,我們吃下一鍋。”

  “好,這可是你說的。”

  然後,看著幾位年紀不小的火箭專家用打仗一樣的速度把鍋裏的東西幹完,迅速擦了擦手走向發動機,唐超就感覺自己真不適合當談判人員。

  沒辦法,讓人類保持理性總是很難。

  航天專家們走了,桌上隻剩下三個人,還有空蕩蕩的火鍋。

  唐超重新往裏邊裝食材,而張教授則和小趙對視了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讀出來重要信息:今天絕對會有大收獲。

  果然,就在唐超胡亂的往火鍋裏放了一通之後,他又開口了。

  “邊吃邊聊,剛才已經吃了,現在咱們談正事,畢竟咱們都是衝著正事來的。”

  “是這樣,我們組織有技術,但是規模不算大,現在我們想擴大規模,為全人類的幸福生活出一份力,但是走常規路線太慢,所以就找上了你們,我們可以做一個雙贏的交易。”

  “我這裏有一份清單,是我們這邊出的誠意,而我們想要的是……”

  聽著唐超直入主題,張教授和小趙都很高興,過濾掉“為了全人類”這種很多機構、公司、組織都會說的經典套話,他們迅速抓住了唐超表達的核心信息。

  “我們”代表對方確實是個組織,成員人數少不少另說。

  這跟他們分析的一樣,因為個人不可能有這種能力。

  “共贏”代表合作條件應該不會太苛刻,也間接說明國內的科技工業要走一些捷徑了。

  這是他們開頭的腦補,也是唐超的對線技巧之四:條件合適之後,說話說一半。

  說話說一半,效果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一般人這麽做,基本不會有人當回事,但是當你展示的硬核實力越多,別人的腦補也就越豐富。

  然後,腦補狂潮就來了。

  那份清單!

  張教授給了唐超一個新郵箱,唐超把清單發了過去。

  這個郵箱是個特殊郵箱,不僅保密性好,並且可以被本次行動的後方指揮部圍觀。

  指揮部那邊點開清單,看完總目錄之後手就抖了,往下翻小目錄,不知不覺腿有點軟。

  但是,精神越來越亢奮!

  現場這邊,哪怕不聽後方指揮部的解說,張教授也明白這些東西的意義。

  他可不是一般人。

  他有很多頭銜,其中就有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軍事未來研究會理事等頭銜。

  退休前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和軍事院校工作,是個實打實的巨佬。

  他看完之後,平日裏和藹可親和處變不驚表情不見了,震驚的問道:“這些真的……都可以交易?”

  “是的,這就是本次交易的內容,如果合作比較愉快的話,以後還可以繼續合作。”

  相對於震驚的張教授,唐超就平靜多了,說完之後接著吃火鍋,好像這些資料沒什麽一樣。

  不過現在張巨佬已經管不了這些了,跟唐超說了一聲抱歉,也沒管那些一直在摸發動機的火箭專家們,帶著小趙返回車上跟指揮部商議情況。

  相對於唐超要換的東西,國家得到的好處簡直性價比逆天,甚至代價便宜的有些讓人難以相信。

  唐超要的東西聽起來很多,比如一座最先進的綜合性航天研發與製造中心、航天發射基地、優惠政策、巨額資金等,但是一對比、一細算,好像並不算什麽。

  航天中心要有各式航天器的設計和生產的能力,還要有航天員訓練中心,還要帶最高規格的飛機跑道等,相當於幾合一。

  發射基地的要求也一樣,要了很多,但是國內都能做。

  就是位置要讓唐超自己選。

  當然,也不會為難人,不會要求建在喜馬拉雅山上,也不會要求建在國外,如果專家考察之後認為不合適建設場地還可以重新換地方。

  從要求可以看出唐超團隊是想進入航天領域,這樣的交換也算是各取所需。

  就像唐超自己說的,普通渠道進度太慢,而國家隊幹這種資源調集和基礎建設的活最合適,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要求。

  而國家隊這邊缺少部分高精尖技術,恰好唐超可以全套提供,並且看他們要進航天領域的自信,應該還有不少好技術。

  但是張教授和後方指揮部總體認為是國家賺了,唐超方麵有點略賠,因為那些技術的應用性太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