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那個不成材的知青回來了(84)
作者:少年邊翁      更新:2020-04-20 11:03      字數:4340
  “這啥玩意?”陶連文並不認識油條這邊的人其實都不認識這玩意,畢竟,菜籽油都是一個奢侈品,平時能拿到炒個菜,都是奢侈之極,更別說拿來做油條。再說了,麵粉也是個稀罕物但這不妨礙吃貨的本能,前麵還在問是啥東西,下一句就暴露了吃貨的屬性,“給我吃一口。”

  “稍微晾一下才能吃。”剛出鍋的油條需要等一下才能蓬鬆飽滿,外酥裏軟,雲裳製止了陶連文立馬就要吃的想法,“你先出去洗漱過來,就可以吃了。”

  “行。”陶連文立馬合作地點點頭,一溜煙地就衝出去了。

  大概兩分鍾之間,陶連文就洗漱完畢,再次過來了。

  “你端出去吧。”雲裳將已經做好的油條端給了陶連文。

  陶連文喜滋滋地點點頭,又問了一句,“這叫啥?”

  “油條。”

  “好勒。”

  外麵好多人都沒吃過,更沒見過油條,看到陶連文端出來的東西,都在出聲問,陶連文就一副過來者語氣解釋,說這是油條。

  金晃晃的油條,看上去非常讓人充滿食欲,大家紛紛圍了過來。

  因為油條偏大,所以好幾個人分了在吃,一口下去,口齒生香。

  這一鍋很快就被消滅幹淨了,陶連文正說再去灶房,結果王芬就端著新的出來了。

  不多久,蔣荷花等人也都起床了,對於雲裳這新的吃食,全部人都非常買賬。

  早飯吃過之後,距離較遠的趙家跟王家就紛紛告辭,準備回家了。

  蔣荷花將之前準備好的東西給各家收拾上。

  蔣家因為距離近一些,是吃了中午飯才走的。

  送走了蔣家人,陶家的人也終於空閑了起來,大家就帶了點家裏的吃食,去了村子裏的打穀場。

  打穀場已經有不少村裏的人在了,陶家進去之後,很快就融入了進去,每個人都在訴說著對新的一年熱切的期盼,尤其是昨晚上的大雪,給了所有人最美好的希望。

  初一天不幹活,是所有人的約定俗成,這一天整個大季屯裏,到處都是悠閑的人。

  而初二開始,就是走親戚、串人戶的時候。

  以往,陶家是會開始安排去蔣家王家趙家的走動,但因為今年是四家人一起過的人,也就省了這流程。

  閑不住的陶家人,就開始上工了。

  初二開始上工的,在大季屯也不在少數。

  還沒開始上班的陶連山跟陶連海也跟著幹了幾天的農活。

  等到初七,他們就正式開始上班了。

  而伴隨著他們的上班,田間地裏,大家也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雲裳的生活又開始規律了起來。

  上午上課,下午到陶家給陶連文陶杏兒上課,等著陶連海休假的時候,跟蔣家兄弟會相約上山。

  不過,雲裳是再也沒接武展俊的活了。

  之前是陶家生活困難,需要一些非常手段,盡快改善生活,但現在陶家的生活條件,在整個青龍鎮都算是拔尖的了,實在是沒有必要再利用自己的外掛,這對大後山的動物,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雲裳自己沒怎麽在出手,而是改為了傳授大家狩獵的方式,讓大家自己各憑本事狩獵。

  於是,之後的上山,每一次的收獲,幾乎都是沒辦法跟過年前相提並論的,可因為那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反而讓陶連海陶連文蔣家兄弟等人,更有上山的興致與樂趣了。

  再說了,能獵到一點小動物,改善改善夥食,也已經足以讓大家興奮。

  春耕開始,在所有的人都忙碌起來的時候,一個對知青們來說,天一般大的好消息傳遞了過來:回城知青可以回城了。

  這個消息,傳遞到各個地方,讓知青們全部都興奮得發抖。

  雲裳記得原來那一世裏,受到了這個消息的顧雲朝還有顧山劉德羅宏遠等人,那都是一個比一個興奮。

  可這一次,接到這個消息之後,羅宏遠還是一如上一世那般興奮,然而顧山跟劉德看上去,卻不是怎麽高興。

  “都回去嗎?必須都回去嗎?”顧山聽到這個消息後,就追問。

  劉德猜測答疑:“應該不會吧,現在不是春耕正忙嗎?”

  雲裳斜眼看兩個人:“咋了?聽你們這語氣,怎麽像是不想要回家似的。”

  “對了,”顧山這時候突然想到,“你呢?你回去嗎?你跟杏兒咋辦呢?”

  “我簡單,”雲裳早就想好了,“我不回去。”

  “我也不是很想回去。”劉德跟著遲疑地說道。

  顧山憂愁:“你們這麽一說,我其實也不是很想回去啊。”

  可是,知青返城一旦定下來,他們若是不回去,大季屯也留不下他們啊。

  他們也不是村裏的戶口,到時候知青點也不能住了,自己沒地沒房的,等餓死嗎?

  “看看你們兩個的樣子,怎麽都知道自己一定是在第一批返程的名單裏嗎?”雲裳無語地反問兩個人。

  知青返程是好事,但這才是試點開始,能第一批拿到回城名額的人,少之又少,原來那一世裏大季屯也就兩個名額,眾人簡直搶破了頭去爭取。

  “也對,”顧山點點頭,“第一批多半是輪不到我的。”

  原來那一世,第一批返程的知青,是顧雲朝跟羅宏遠,這一世,雲裳會放棄資格,多餘的,也不知道會輪到誰。

  不過,這個也不再她的關心範圍內。

  比起這三個聽到知青返程消息後,還憂傷起來的反應,其他的知青聽到這個消息,那簡直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都半點不誇張的。

  所有人都在傳遞著這個好消息,而在其中,那些結了婚的知青們,更是激動,紛紛都在翹首期待這個好消息的落實下來。

  沒有讓大家多等,很快,這消息就進一步落實了下來,也果然一如上一世發展的那樣,知青回城,那也是有規定的。

  而其中第一條,便是:單身優先。

  “單身優先”這四個字,讓戀愛中的知青,結了婚的知青,甚至那些已經生子的知青們,無異於當頭一棒。

  前者,還好一點,才在戀愛中,分手就是了,但後兩者,卻非常麻煩。

  幾乎就是在這個規定被宣布的第二天,一股知青鬧離婚的浪潮,席卷了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地方。

  大季屯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幸運的是,他們村子裏,跟知青結婚了的,不多,反而是隔壁的村子,好幾個女知青都嫁給了當地的人。

  那些能娶女知青的,家庭條件自然也是不錯的,可再怎麽比,都肯定跟原本是城裏孩子的知青家庭比不上的。

  這些女知青,全部都鬧起了離婚,最離譜的,還是一個剛懷孕了三個月的女知青,竟然為了這事,要去打掉肚子裏的孩子。

  大季屯的人,聽得那是唏噓不已,而且就在他們自己的村子裏,也有兩戶人家,剛好一個男知青一個女知青,現如今,這兩戶人家也都在鬧離婚。

  不過,這動靜跟隔壁村子比不了。

  而且,大季屯那是有離婚先例的,不但有,離婚了的趙老實一家,如今蒸蒸日上的生活都擺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讓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有的時候,沒有老婆,比有好。

  大季屯裏,每一個人,在麵對趙老實的離婚事件的時候,都得說一句,這婚離得好。

  大概也是因為趙老實這離婚示範得好,所以大季屯那兩戶鬧離婚的人家,並沒有鬧太久,很快主人家就同意了離婚。

  男知青跟女知青都恢複了自由。

  恢複自由的第一天,兩人就被從住宿的家裏趕了出來。

  沒辦法,隻得去找了大隊長,想要重新住回到知青點去。

  這也是合理的要求,大隊長心中雖瞧不起這兩個知青,但也著手給安排了住宿的地方。

  但也僅僅限於安排了住而已,至於床上的東西,床單被罩什麽的,那都得知青自己想辦法解決。

  女知青的情況還好一點,男方家裏雖然生氣,但也可憐她一個人,所以還是給了被褥。可男知青就淒慘了一點他娶的那女人,在村子裏一向以潑辣著稱,隻是因為真心喜歡他,所以在他的麵前,那真的是溫柔聽話,向來對他的話是說一不二的。隻是在他堅持要離婚之後,寒心的女人,做起事情來,也非常絕:她不但讓他淨身離婚,多餘的一套衣服都沒能帶出門,就連他之前累積在隊上的工分,女人也去給他全部換走了。

  男知青一開始是不服氣的,但女人卻當著所有人的麵,說得他麵子丟光。

  原本兩人的關係,是男知青娶她,但這些年在村裏,男知青都是住在吃在他們家裏,從沒有給家裏添置過任何東西,他身上穿的衣服,全部都是女方家裏給準備的,現在離婚了,那就會女方的財產,憑什麽他就要帶走?

  男知青自知理虧,但也不得不應對,說東西不給就算了,憑什麽連他的工分都要全部被拿走?

  女方當即就說出了一句讓劉德傻眼了的話:“睡我這麽些年,難道我還讓你白睡了不成?”

  這一句話,不但驚住了劉德,男知青都給嗆住了,那時候,他終於明白了以前大家告訴他的,這女人凶悍得像是一隻老虎的話。

  最後,男知青什麽都沒撈回來,反而還得了一個想要白嫖的名聲。

  實在是沒辦法,大冬天,沒有床單被罩,睡覺就是一個死字。最後也不知道怎麽搞的,這男知青竟然跟羅宏遠搭上線了,他跟著羅宏遠住在一起,湊合了幾天,又從大家手裏,東拚西湊地借了一點,這才慢慢地好過了一些。

  但再好過,其實也是難過的。

  對這兩位知青來說,原本每天都是住在家裏,有現成的飯吃,暖和的被窩,現在好了,每天上工辛辛苦苦地回來,知青點什麽都沒有,如果想要吃飯,那就得自己動手做。

  當然,不想自己做也行,可以去老鄉家裏搭火。

  隻是,其他知青都能搭火,唯獨這兩個知青,卻被大季屯的全部人都給拒絕了,他們隻能選擇自己做。

  但,盡管都如此艱難了,兩個人卻從未後悔過自己離婚的選擇,反而越挫越勇地期待著自己的返城。

  知青的這一鬧,可是給大家提供了不少的素菜,茶餘飯後,大季屯的很多人家都不免在八卦,最近哪裏的知青又鬧離婚了,誰家又去離了。

  而八卦著說著,大家突然就想起來了大季屯裏曾經的一對:劉小霞跟陶連文。

  當初這兩位,也是差點就成了好事。

  如果不是女方的父母上門,斷了兩人的關係,兩人若是結婚了的話,那麽現在,隻怕陶家也是不得安寧。

  說到這裏,大季屯大部分的人,都站在了陶家的一邊,感歎陶連文的運氣不錯,避開了這一劫;也有那感歎劉小霞的運氣好。

  對兩個當事人來說,他們也都是感歎自己的運氣好。

  陶連文當初聽說了這個消息,一邊看著村裏的兩家知青家庭鬧騰,一邊又不斷地聽說周邊的那些連生娃懷孕了的女知青都在鬧,他心中因為這事而留下的最後一絲介懷,也徹底消失了。

  至於劉小霞那邊,好些的知青都在跟她說幸好,而她自己也是理解為了幸好。

  這“幸好”也徹底衝淡了她心中曾經的後悔。

  就在這時候,關於知青回城的政策,也終於落實到了紅頭文件上。

  當天,大隊長跟書記都去了鎮上開會,領悟學習文件精神。

  回來之後,大隊長就開了喇叭,通知村裏的人,全部都到打穀場裏集合,他有事要宣布。

  這個時候的“有事”,除開知青返程,還能是什麽。

  幾乎所有的知青,都是第一時間,衝向了打穀場。

  等人到齊之後,大隊長伸出手來,示意所有人安靜下來之後,果然就宣布了知青回城的消息,並拿出了紅頭文件給所有人展示。

  就在知青們熱烈殷切的目光中,大隊長說出了讓所有知青當場如同被潑了一盆涼水的話:

  “第一批返程名額,我們大季屯,分到了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