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孤身
作者:悔凡      更新:2020-04-20 08:42      字數:4519
  冥帝的奮鬥史最新章節

  納采問名納吉之後還有三道程序,在之前,張氏已經幫朱友貞在城內買下了一套房子,說來也巧,他的房子就在朱友珪以前房子的隔壁。

  納吉過後便是納征,請期和親迎。

  納征又稱“過大禮”,即男方向女方正式下聘禮。唐朝納征之物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幹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

  請期便是請算命先生擇成親之日,成婚最講究日子,非黃道吉日不可行嫁娶。

  在朱溫和藹的目光中,算命先生拍著大腿大呼兩日後便是百年難遇的大吉之日,錯過必受天疚雲雲……

  翌日,紅日出海,霞光萬斛,朝陽噴彩,千裏熔金。

  東平王府門大開,四隊身材魁梧的士兵手執各種結婚儀仗,後麵又是四隊身穿絳色袍服的宦官。

  沒多久,四隊人馬分成兩批,其中一對人馬之中。

  東平王的兒子大婚,自然不是什麽小事,跟隨著朱友珪的將領是王師重,跟隨著朱友貞的是葛從周。

  朱友珪坐在馬車之中,心情卻不像朝陽那般好,他根本想不明白張氏到底要弄什麽,但也沒有表露出來,笑眯眯的,很是喜悅的模樣。

  迎親隊伍開進張府,拜見了不知從哪裏蹦出的七大姑八大姨,對此,朱友珪找了個輩分最大的,遞上迎親書。

  成親需要聘書,禮書和迎親書,再加上婚禮的納采問名等六道程序,《議禮》上稱為“三書六禮”。

  程序全部走完,朱友珪走入張家內院,站在內院張貞娘的閨房門口,看著前方攔路的丫鬟,緩緩念道:

  不知今夕是何夕,

  催促陽台近鏡台。

  誰道芙蓉水中種?

  青銅鏡裏一枝開。

  聽完後,這些丫鬟才一一讓開。催妝。

  催妝之俗,起於北朝,盛行於唐朝,是迎親隊伍至新娘家,新郎高聲朗讀催妝詩,催促新娘盡快打扮停當,出來乘車去新郎家完婚。

  催妝以詩,大多是即事而作,女婿、賓客皆可借機一獻文采。

  半響,健壯的喜娘背著蒙了蓋頭一身鈿釵禮衣的張貞娘緩緩從閨房內走出。

  這也是古代婚禮的風俗,新娘出嫁,雙腳未踏進夫家以前絕不能沾地,否則視為不吉。

  朱友珪全程麵帶微笑,蒙著蓋頭看不清張貞娘的臉,但大紅的喜服襯托出她嬌好苗條的身材,出嫁是女子一生中最美麗的時刻……

  喜娘背著張貞娘上了花轎,朱友珪在眾人的簇擁下,騎著高頭大馬,在一眾看熱鬧的百姓炙熱的眼光中,吹吹打打往回走。

  對於這些視線,朱友珪倒是泰然處之,但花轎之中的張貞娘卻有些緊張。

  八人抬的花轎慢悠悠地朝宣武門緩緩行來,為首的王師重嫻熟地朝空地上甩著淨鞭,後麵一眾浩浩蕩蕩的儀仗,垂著珠簾的花轎內隱約可見張貞娘端莊地坐在中間。

  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長得確實漂亮,鵝蛋臉,櫻桃嘴,杏眼柳眉,十分符合自己審美觀的典型相貌。顯然張氏是仔細研究過自己的審美觀念的。

  此時花轎內的張貞娘坐得宛如一塊雕像,精致的小臉緊緊繃著,鳳目流露幾分青澀的緊張和對未知欣喜。

  朱友珪緩緩回頭,眼睛有了幾分冰冷,今日大婚對他來說,隻不過多了一位名義上的妻子,因為他還沒有反抗的餘地,如此而已。

  想了想,朱友珪來到王師重身旁,小聲道:“老將軍,可以吩咐迎親隊伍速度快一點嗎?”

  隊伍裏前莊嚴肅穆的王師重微微一愣,隨即浮現出男人都懂的笑容:“二殿下,老夫也經曆過這些,都到這個地步了,沒必要這麽急。”

  “老將軍,你實在想多了。隻是我看新娘太緊張了。”

  看著老將軍那似笑非笑的目光,朱友珪溫和一笑,眼眸之中的確沒有其他雜質。

  “……是老夫想多了,可以看出來,你小子將來一定跟你父親一樣,是個愛妻子的好丈夫。”

  “……”

  這到底是在誇他,還是在罵他。

  於是迎親隊伍忽然加快了速度,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吹吹打打的鑼鼓嗩呐班子也不得不跟上隊伍,並且加快曲調節奏。

  可想而知,好好一出“百鳥朝鳳”吹得跟國際歌似的,雄壯激昂、壯懷激烈、鼓舞人心……

  進入東平王府,新娘跨火盆,進內廳,二人依足了禮儀,兩人規規矩矩站在廳內,等待著朱友貞等人的到來。

  等待過程中,朱友珪可以感受到張貞娘的柔若無骨的小手冰冷,脈搏加速、汗珠不斷,無一不透露著她內心的緊張。

  對此,朱友珪微微一笑,緊握著她的手,給予溫暖,示意還有自己在她旁邊,不用緊張。

  說來,也神奇,被朱友珪這麽一安慰,張貞娘的心跳逐漸平穩,身形不再顫抖,手掌逐漸恢複溫度。

  半響,一位新郎新娘進入內府,隻不過與朱友珪不同的是,他們明顯是新娘安慰新郎,不要緊張……

  他們的到來,也預示著整個婚禮正式開始。

  兩對夫妻同時拜堂成親,也算是洛陽城一大奇事。

  由於張貞娘父母雙逝,她也並沒有什麽親戚,隻能從那堆七大姑八大姨中隨便選了一個,作為長輩,隻不過在拜高堂時夫妻二人朝她恭謹跪拜,她看起來不是很心安就是了。

  與張貞娘不同的是,葛家的來的人很多,特別是軍隊之中的將領,上到正三品左右監門衛中郎將,下到七品的武騎尉,這些將領多多少少與葛從周有一些交情。

  也許這也可以說明,為何史書記載中,朱友珪弑父後,花費大量財富收買武將,但仍然沒有哪個武將肯站在朱友珪這一邊,而是站在朱友貞那邊了。

  放開史書不談,朱友珪和善的目光在朱友貞的身上停留片刻。不知不覺中,這個四弟竟對自己有一定威脅了。

  拜堂之後,兩位新娘各自被送入洞房,兩個新郎官自然被一群兩眼放光的將軍簇擁著出了內廳,開始嘻嘻哈哈開始給他們敬酒。

  畢竟軍隊之中,軍規嚴禁喝酒,違者殺無赦,無戰事之時,還好,可現在是處於戰事時期,朱溫到時候可是真會殺人的,此時不喝,更待何時。

  更何況,古往今來,但凡婚禮,這一關最不容易過,賓客們出於祝福也好,出於羨慕嫉妒恨的扭曲心態也好,總之絕不會讓新郎清醒的進洞房,新娘越美麗,新郎醉得越深沉,這是普遍的規律。

  對此,兩位新郎都是來者不拒,朱友貞是很明顯的借酒消愁,而朱友珪卻是為了找一個借口。

  參加婚宴的大多數是武人,脾氣直爽性格豪邁,最可怕的是,酒量大如牛。

  朱友貞這樣的文弱書生,平日裏最多三兩的量,所以很快就醉的一塌糊塗,更是在朱友珪麵前,醜態百出。

  一開始,將酒杯一甩,氣勢磅礴的衝上前,從衣袖中掏出一把匕首,擺出來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氣勢,然而剛衝到半路卻直接醉了。

  準確來說是被打昏了……

  要知道今天朱溫可在場,如果真讓他這麽做了,那後果可想而知……

  等朱友貞被兩名侍女架回洞房時,朱友珪留了下來繼續喝,畢竟朱友貞喝醉了,這些武人可還沒醉。

  來往穿梭於賓客酒席之間,七進七出殺了好幾個回合,賓客們終於盡興而去,朱友珪也是一副喝得搖搖欲墜。

  看到沒有人之後,悄無聲息離開了外廳,坐在屋簷之上,靜靜地注視著今晚的夜色。

  說實話,古代的酒還真沒什麽勁道,想要灌醉他,還是有點難度的。

  之前釀酒一部分是為了讓韋老頭安心的去,另一方麵就是為了訓練自己在這一方麵的本事。

  而自己那時候釀的酒,他並沒有打算販賣,因為他還沒有那份實力,可以掌握這個賺錢利器。

  張貞娘一身鈿釵禮衣端坐在喜房裏等了良久,剛開始她一直在擔心朱友珪掀開她的蓋頭時,會露出厭惡之情。

  然而現在,別說見到朱友珪了,甚至連門外的腳步聲,也沒有聽見,仿佛隻有她一個人,孤身存在於這個冰冷的世界之中。

  下一刻,腳步變得嘈雜起來,正當她心中泛起喜悅之情時。門外的話語徹底打碎了她心中的所有希望。

  門外來的不是新郎朱友珪,而是朱友珪的表弟表妹,這些半大不小的少年少女嘰嘰喳喳地湧進房內。

  嘈雜的聲音讓張貞娘心中泛起一陣莫名的疼楚。

  “嘿嘿,嬸嬸竟然還沒有掀蓋頭呢。”一位少年起哄道。

  他話音剛落,便聽到一少陽怪氣地回了一句:“那當然,我可是親眼看著二哥獨自離開了,所以今晚說不定二哥都不會踏入這新房一步呢?”

  “哦!那咱們姑且就在這兒等著?瞧瞧你說的話是真是假?”

  那少年接了少女的話,如此提議道。這麽一個餿主意,居然也有人連連附和。

  張貞娘默默不語,她實在不明白朱友珪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來,難道真的是嫌棄自己嗎?

  可是之前,他看向自己的目光,並沒有露出任何一絲厭惡的色彩,隻有少許的驚異,對於別人的目光,她從小就分別的很清楚。

  從小父母去世,讓她知道很多道理,隻有對別人有價值,才不會被拋棄,哪怕是家裏的哪些下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不是自己每個月有一定的錢財,恐怕哪些嚇人早就離開了。

  可是如今,在這一刹那,她迷惘了。之前認為,自己已經對朱友珪了解得透徹,可當她聽到這些話時,心裏還是痛了。

  而在這時,剛才還調笑打鬧的人忽然之間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嚨似的,頓時都沒了聲音。

  這些孩子也不知為何,看向眼前新娘的目光中忽然之間多了一絲恐懼,雖然眼前這位新娘一直沉默,也沒動作,可是卻無端端地讓人覺得害怕。

  在張貞娘身旁,站著一位侍女,內力湧動,冷眼瞧著這幫懵懂的孩子,殺意湧動。

  下一刻,擺在一邊的青瓷瓶裂開來,嚇得眾人亂做一團。

  有膽小的拉了拉帶頭少年的衣袖道:“哥哥,不如咱們......咱們還是走吧?待了這麽久,怪沒意思的......”

  少年咽了一口口水,將袖子一甩,恨鐵不成鋼地瞪了那姑娘一眼:“這才待多久?不是說好了要等二哥進來鬧洞房的嗎?”

  話音剛落,與那青瓷瓶成對的另外一隻瓶子也碎了。

  這一聲響讓眾人心裏緊繃的那根弦徹底壞了,大家尖叫著落荒而逃,僅留下少年一個人在新房裏,望著那些人匆忙逃離的背影直跺腳。

  “哼!一群廢物!”少年咬牙切齒地嘟囔著,又回頭看向坐在那兒沒有動靜的張貞娘:“都是因為你,害我沒有禮物拿了!掃把星,呸!”

  說著,他便也急忙跑出去了。少年前腳剛走,少女來到張貞娘身旁,恭敬道,“小姐,還要繼續等嗎?”

  “將那些花瓶打掃了吧!”

  “諾!”

  待到侍女退出洞房之後,張貞娘輕籲了一口氣,不禁又想起了自己那天與姨母的對話。

  “你果真願意嫁給朱友珪?”

  “我願意。”

  “唉!姨母其實更希望你嫁給友貞,友貞這些年來,雖然是做了許多不好的事情,但他……”

  “姨母,你不用說了,貞娘心意已決!”

  “既然這樣,那姨母也沒有辦法了,友珪這個孩子心機很重,你想要走進他的內心卻很難……”

  “貞娘知道了。但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遲早有一天會金石為開的。”

  “既然如此,那姨母也就不多勸了。這些天來,我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今日來幫你解決婚事,也算是完了我心中的遺憾了。

  姨母這些年來,知道自己有很多地方對不起你,讓你受苦了。”

  “姨母?!”

  “讓我說完,這裏有一些錢財,夠你們花一輩子了。如果到時候朱友珪對你,沒有盡到那份情,你就馬上離開張府吧!

  否則後麵指不定朱友珪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你給賣了。如今處於亂世之中,姨母不能再保護你了,希望你自己多多保重。”

  “貞娘不相信他是這樣的人……”

  “罷了。阿四跟在我旁邊已經有十四年了,以後我就把她的給你了。也算是給你的最後一道保障!”

  婚房中,張貞娘垂下眼簾,看著自己的紅色衣裳,她喃喃自語道。仿佛,是在跟一個人對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