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李謙的想法(求推薦票!)
作者:吃飯打怪獸      更新:2020-04-20 06:18      字數:2507
  “對於一部三無電影來說,片名是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第一印象,也是唯一的印象,除了上映之後口碑好了,能吸引觀眾之外,隻能靠一些獵奇的電影名,來引起觀眾的注意。”

  “這片子想取一個好名子也不容易,畢竟整個劇情就是男主角被卡在山縫裏,幹脆就叫《127小時》。”

  “這個片名雖然沒有多驚悚,不過簡單直白有時候也是一個優勢,就像我這部《大白鯊》,多簡單,電影講的就是大白鯊的故事,觀眾看了你這個片名,就可能會去思考,127小時是什麽意思,這127小時發生了什麽事情。”

  “隻要引起了觀眾的興趣,一切就都好辦了。”

  郭凡琢磨了一下,確實有道理。

  本來他和齊玉昆商量著取個驚悚一點的名字,比如《狙擊電話亭》這樣的,一看有狙擊兩個字就知道會有凶殺的戲,電話亭又給了人一個遐想的空間,為什麽要狙擊電話亭,電話亭裏有什麽。

  但是這個故事基本上就山壁裏一個場景,也是意外造成的困境,不是別人陷害的,一直沒想出合適的片名。

  “那就叫《127小時》。”

  郭凡終於確定了自己處女作的名字!

  李謙又問道,“老郭,你是打算拍網大,還是直接上院線,拍院線電影?”

  “第一部電影還是拍網大吧。”

  雖然成為一名真正的導演必須得有上院線的作品,要不然怎麽好意思說自己是個電影導演。

  但是自己畢竟都沒係統地學過導演,也就之前自己自學,加上跟在李謙身邊學習。

  郭凡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再加上上院線的成本和網大肯定不一樣。

  李謙道,“成本方麵你不用擔心,十天之後《大白鯊》上線,四十天之後票房分成就能到手,我給你投資,你就等幾天,多花點時間打磨劇本,第一次拍戲最好把分鏡也寫了,自己也有個更直觀的了解。”

  “李導...”

  郭凡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自己連導演專業都沒學過,哪怕看在一起共事兩部電影的麵子上,李謙就這麽主動給他投資拍院線電影,也是非常大方了。

  不過他還是搖搖頭,“謝謝李導的好意,不過上院線太冒險了,你都拍了兩部網大才準備去拍院線電影,我還是先拍一部網大吧。”

  李謙笑了,“你們不會以為我是擔心院線電影拍不好,才拍網大的吧?”

  難道不是嗎?

  郭凡和齊玉昆不明所以。

  “這部《大白鯊》就算上院線,我也有足夠的信心把它拍好,隻不過要等《狙擊電話亭》的票房下來,要不然沒錢拍不了,銀河視頻知道我不拍網大了,也肯定不會提前預支一部分票房。”

  “當然這隻是一部分原因,要是直接上院線的話,一切可就掌握在發行公司手裏了,一旦發行公司不夠重視,把它當成小成本恐怖片來發行,那就難說了。”

  郭凡奇道,“《大白鯊》不就是小成本恐怖片嗎?”

  “沒錯,就規模而言卻是是小成本恐怖片。”

  李謙點點頭,話音一轉,“不過這部電影具備商業大片的潛力,按小成本恐怖片的發行規模,頂了天也就是二十來個膠片拷貝,宣傳更不用指望了。”

  國內目前的電影市場現狀就是,發行公司掌握電影的命脈。

  對於不同規格的電影,發行規模不同。

  像《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具備大導演、大明星、高成本的大製作,當初張韋平強勢壟斷了市場,霸占了大部分排片,整個賀歲檔好地段的電影院黃金時間隻能看《黃金甲》,讓光羨發行的《傷城》都沒了市場。

  為此,張韋平為《滿城盡帶黃金甲》準備了1200個拷貝,其中膠片拷貝就有800個。

  一個膠片拷貝8000塊,光拷貝費用就花了640萬,更別說其他的宣發成本了。

  好處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完成了市場壟斷,轟下創紀錄的2.91億票房。

  04年同樣是張一謀拍的《十麵埋伏》,雖然發行規模同樣不小,但是當時張韋平膨脹的地厲害,要求院線超過5個以上的膠片拷貝都必須保證每個拷貝至少50萬票房。

  而《十麵埋伏》投放了400個膠片拷貝,按一個膠片拷貝必須保證50萬票房來算的話,就是兩億保底的票房了。

  張韋平也是被《英雄》的成功衝昏了頭腦,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囂張了,他比正府還牛。

  正府最多就是包場,不會要求院線一個拷貝至少要多少票房。

  這一舉動引起全國院線騷動,甚至有院線提出抵製《十麵埋伏》。

  最終,《十麵埋伏》隻拿到1.5億票房,遠低於早兩年上映的《英雄》。

  去年為《滿城盡帶黃金甲》投入800個膠片拷貝,也是張韋平要找回場子,1200個拷貝直接霸占了整個市場。

  大片有大片的發行規模,小成本電影自然也一樣。

  去年上映的《瘋狂的石頭》一開始膠片拷貝隻有30個,這還是中影投資300萬的片子,尚且如此。

  李謙要是拍一部300萬成本的片子,發行規模絕不對比這大,畢竟韓三坪據說挺看重寧昊。

  沒有膠片拷貝,一切都是好徒勞,國內的數字影院有是有,但都是些小地方,或者地段不好的電影院。

  就算《瘋狂的石頭》口碑好,上座率高,拷貝也是很幾個幾個地慢慢加,最後才加到100個。

  等上映大半個月,盜版估計都出來了,拷貝多了也沒用了。

  300萬成本的片子,100個膠片拷貝已經是天花板了,也就是說《大白鯊》頂了天也就是一樣的待遇。

  哪怕當初答應華陽那位副總的邀請,華陽傳媒一開始頂多也就是二三十個拷貝的發行規模,上座率高點,口碑好點,拷貝也隻會是幾個幾個地加,最終不會超過100個拷貝。

  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發行公司就不會重視,等到口碑好了,想重視的時候盜版又出來了,也晚了。

  而且沒有實力,宣發方麵別人坑起你來也不會有顧忌。

  李謙把自己的想法把郭凡說了下,又道,“隻要《大白鯊》達到我預期的成績,下一部院線電影,我起碼能爭取到初期100個膠片拷貝的發行規模,口碑和上座率好的話,十天內爭取再鋪100個拷貝下去,這樣票房才能有期待。”

  “《127小時》這部電影簡單,老郭你現在完全可以拍,成本也低,到時候我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也能爭取到更多的拷貝,以及保證在宣發費用方麵不會被坑太多。”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直接上院線。”

  見郭凡還有些猶豫,李謙沉聲道,“你還記得當初華陽傳媒那個小經理嗎,做人不要畏畏縮縮的,有能力就大膽去幹,我掏錢的都不擔心,你像個爺們一樣,別畏手畏腳的!”

  (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