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秦國的良田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5-06 20:18      字數:2312
  “老人家,你曾入我秦軍吧?”

  “大王好眼力!”

  老農夫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不禁浮現出一抹感慨之色。

  似蜈蚣一般的疤痕,此刻也綻放出了別樣的光芒。

  “不瞞大王。草民曾是秦軍當中的都尉,隻因在當年的河西之戰中,被魏兵傷了髕骨,故而得以卸甲歸田,從那之後,草民就已經是這副模樣了,不外乎在這裏了此殘生吧。”

  言及此,老農夫苦笑不已,讓人看了不由得生出一種悲戚之感。

  秦王蕩更是甚是感動,一把抓住了這老農的雙手,真情流露的顫聲道:“老人家,辛苦你了。你是咱們大秦的英雄,大秦正是因為有你們這樣的人在,才能成就如今的霸主大國的地位!”

  “大王言重了。”

  老農夫一副愧不敢當的模樣。

  秦王蕩又大手一揮,道:“寡人絕不會讓咱們秦國的英雄,似老人家你這般退役之軍士落得晚年淒涼的景象的。”

  “老人家如今已無子嗣,但也可讓人過繼一個,贍養之事,皆乃國家之義務也。”

  “大王……”

  一聽這話,老農夫是感動得無以複加的,原本佝僂的身軀還在微微的顫抖著,一雙渾濁的眼睛,此時此刻更是飽含熱淚的。

  老農夫差點就給秦王蕩跪下了,幸好後者一直都在攙扶著他。

  秦王蕩這麽做,固然是有一種“作秀”的成分夾雜其中的,但是也有部分真心。

  秦國上上下下,退役的將士可不少,但大多都落得晚年淒涼的景象。

  對於退役的士兵,秦國不同於其他關東列國,秦國針對於這些人是有一定的撫恤金的。

  這筆撫恤金雖不多,但是聊勝於無!

  不過,秦王蕩又起了一個改革退役製度的念頭。

  如何改革?

  “二三子,似這老者一般,為我大秦流過血,九死一生的退役將士不在少數,而今以寡人之所見者,境況殊劣。”

  “寡人不忍咱們秦國的英雄如此這般。嚴君……”

  “老臣在。”

  相國樗裏疾第一個站了出來。

  秦王蕩隻是沉吟了一下,便道:“便由你牽頭,草擬出一道新的政令出來。按照寡人之意,凡我秦國退伍之將士,不論爵位之高低,出身之貴賤,退伍之後,每人都應當一年領取一定的補助金。”

  “至於補助金之多寡,就由你們來商量吧。”

  “唯!”

  樗裏疾立馬便答應了下來。

  事實上,現在的秦國是極為富裕的,哪怕要每年都劃出部分財物來補貼退伍士卒,那都是綽綽有餘的。

  關於秦王蕩的真實想法,樗裏疾或多或少都能猜到一些。

  退役的士卒可能行動不便,或已年邁,沒了多大的生產力,想自力更生都是極難的。

  在這種情況下,以秦國現在的財政,完全可以救助這些難以自食其力的退伍士卒,這更體現了秦王蕩的仁德之心,也更將大大的提高壯丁們加入秦軍的決心和信心。

  與那老農告別之後,秦王蕩一行人又繼續在渭河邊上的田野之間巡視起來。

  此時,正值春耕農忙之際,每家每戶的農民都在田間地頭耕作。

  他們或犁地,或鬆土,或施肥,一個個都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的,但是臉上都無不展現出了喜悅的笑容。

  秦王蕩等人就站在一處山坡上,居高臨下的往底下的梯田眺望過去。

  秦王蕩沉默良久,又掃視了身後跟著的一眾大臣,這才緩緩的出聲道:“二三子,你等可知道渭河附近的民田,一畝地產五穀各自多少石嗎?”

  聞言,群臣都麵麵相覷了一下。

  尋常的公卿大夫可能不大清楚,但是這其中有一人肯定是知道的,也是必須要清楚的。

  旋即,秦王蕩就把目光放在了治粟內史馮章的身上。

  “馮章,你知道嗎?”

  治粟內史管理國家財政的官吏。

  若馮章連這個問題都無法回答,便當不得如此官位!

  馮章忙垂手道:“回稟大王,尋常民田,如隴西之地,亦或是巴蜀之地,黍畝產不過二石,稷隻兩石五鬥,麥過兩石,菽有一石四鬥,稻也有三石左右。”

  “而渭河附近之田地,皆乃天下一等一的良田,故而黍過三石,稷畝產三石六鬥,麥有近四石,菽不過二石,稻少有。”

  “當然了,這必須要天公作美,不出現旱澇災害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這般畝產的。”

  “嗯,不錯。”

  秦王蕩頗為滿意,總算馮章沒有失職!

  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是人類文明之起源。

  在遠古時代,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

  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

  五穀,即黍、稷、麥、菽、稻。

  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

  由於不利於消化,後世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而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至於麥,是屬於禾本科植物的一類,五穀的一種,分為小麥,大麥等種類。

  菽呢?

  是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

  豆類製品也是華夏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稻,則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杆的穀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貫指淡水稻)。

  五穀,便是糧食,與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

  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征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此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秦國現如今的疆土十分廣袤,但是尚未被開發為耕地的地方也不少。

  關中之地,與巴蜀之地,都可謂是“天府之國”,天然的大糧倉!

  關中、巴蜀,土地肥美,水源充足,這樣的地方往往有著十分發達的農耕文明,所以秦國的良田在天下列國當中是最多的。

  良田之多,米粟之盛,也成了秦軍征戰天下的強大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