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烏氏馬場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5      字數:2869
  看著青鳥拋過來的一個媚眼,秦王蕩打了一個冷顫,說道:“青鳥,你可別這樣看著寡人,寡人怪不自在的。”

  青鳥撇了撇嘴道:“王上,臣妾這可是在愛慕你。”

  “得。”秦王蕩翻了翻白眼道:“寡人怎麽看不出你對寡人的愛意?”

  “臣妾隻是不善表達嘛。臣妾若不是對你心存愛意,焉能嫁給你為妃?王上,其實臣妾也明白你的心意,你不過是想娶了臣妾,以安撫山人之心,以分化山人,可是臣妾並不在乎。隻要王上你不嫌棄臣妾就好。”

  秦王蕩笑吟吟地道:“寡人有什麽好嫌棄的?你還是黃花大閨女,又長得千嬌百媚的,寡人娶了你,高興還來不及呢。”

  聞言,青鳥一臉恬淡的笑意,說道:“王上不嫌棄就好。王上,臣妾知道你這些日子過於勞累,正巧,臣妾早先就學過一些按摩的手法,不如臣妾為王上你按摩一下,消解一下疲勞如何?”

  “來吧。”

  秦王蕩二話不說,直接找了一隻枕頭,靠了上去,閉上眼睛假寐。青鳥隨後就將一雙玉手放到秦王蕩的太陽穴上,輕輕的揉著,手法出奇的輕柔。

  沒想到一向喜歡舞刀弄槍的青鳥還會這一手!

  秦王蕩漸漸的昏睡過去。

  直到出巡的隊伍抵達烏氏城,秦王蕩這才又醒過來。秦王蕩不願勞民傷財,故而出來迎接的隻有烏氏大大小小的官吏,餘者各安其位,不得妄動。

  一來到烏氏城,秦王蕩並沒有閑著,而是立即去馬場那邊察看。

  這烏氏之地,自古就是關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關隘和軍事重鎮。其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長城蜿蜒百裏,雄風颯颯!

  不過秦王蕩最看中的,不是烏氏的軍事意義,而是其地理位置和草場。

  “轟隆隆!……”

  一匹火紅的駿馬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四蹄翻騰,長鬃飛揚,壯美的姿勢宛若曆盡艱辛穿洋過海的信鴿,宛如暴風雨中勃然奮飛的海燕。

  仰天長嘯,那動人肺腑的馬嘶響徹雲霄。

  應和著這悲壯的嘶鳴,四麵八方湧出一片雜色的馬群,海潮般勢不可擋地從冬日蒼茫的草地上滾了過來,成千上萬匹馬聚集在一起,呼嘯奔騰。

  長長的馬鬃馬尾在的流的浮力下飄動起來,一個接一個,一個重疊著另一個,凝成一個整體,飛快地向前推進,那是一幅奔騰的美,力量的美交織在一起的奇異畫麵!

  “籲——”

  秦王蕩勒馬於烏氏的一座綠草如茵的山丘上,眺望遠方一碧如洗的天穹,眼中不禁折射出一種淡淡的精光。

  跟隨在秦王蕩身邊的,除了全旭、任鄙、孟賁等心腹大將,就是烏氏城的縣令與縣尉,還有一眾宿衛跟隨著。

  “烏氏令。”

  “臣在!”烏氏令連忙站了出來。

  秦王蕩指著正在吃草的成群的駿馬,問道:“現在烏氏馬場共計有多少匹馬,可以充當戰馬?”

  “回稟王上,烏氏馬場每個半年都會統計一次數據。去年的下半年,烏氏馬場的馬共計一萬六千四百二十二匹,而能充當戰馬的,也達到一萬二千四百零六匹。”

  “一萬兩千多匹?”

  “是的。”烏氏令微微頷首道:“王上,當年你巡視烏氏過後,認為烏氏盛產良馬,且適宜養馬,故而圈了很大的一塊地作為養馬之地。經過三四年的培育,烏氏所產出的馬匹翻了好幾倍。”

  “咱們馬場從西域、月氏以及原來的義渠舊地都引進了不少的駿馬,加以混血,得出的馬匹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雖不及汗血寶馬,但也能充當戰馬,配備在戰車之上,一定比楚國、齊國、韓國、魏國等國的戰馬要強勁得多。”

  “哈哈哈哈!”

  秦王蕩放聲大笑了一陣,說道:“咱們秦國的老祖宗可是養馬起家的,放眼天下列國,唯有同宗同源的趙國在養馬之術能與我大秦相提並論,其餘者,皆是等閑之輩也!”

  眾人都弓著身,不敢回話。

  秦國固然是養馬起家的,但這話隻有秦王蕩一人能說得出來,別人說出來,那可是冒犯了。

  秦王蕩又道:“現在莫說是天下列國,就連月氏、匈奴等遊牧民族的戰馬都沒有我秦國的多吧。”

  “王上所言甚是。”烏氏令點了點頭道:“我秦國有三大馬場,一個烏氏,一個河西,一個北地,每年盛產之戰馬數以萬計!隻不過,王上,咱們秦國的戰馬會不會太多了呢?大秦可沒有這麽多的戰車可以配備啊。”

  “說得好。”

  秦王蕩意味深長地道:“寡人之所以讓秦國的馬場培育這麽多的戰馬,不是為了配備戰車的。”

  “王上之意是……裝備騎兵?”烏氏令遲疑不已。

  “不錯。或許在二三子看來,騎兵的戰力遠不及戰車,但是寡人相信,要不了多久,騎兵就能取代戰車兵,取代步兵,成為戰場的核心力量。”

  “……”眾人都倍感無語。

  這話,他們是不相信的,不過不好打擊秦王蕩的積極性。

  不過,作為秦王蕩的親信大將,全旭不得不硬著頭皮出來說一句,道:“王上,騎兵如何取代戰車兵和步兵,在戰場上占據主導地位?騎兵隻是一個輔助的力量?騎兵隻能配合車、步兵深入長驅,絕敵糧道,追敵敗兵,或襲擊敵人之兩翼,或掩襲敵之前後不是嗎?”

  “秘密。”

  “……”

  秦王蕩還不想將馬鐙與馬蹄鐵的宣之於口。當然了,他的心裏已經蠢蠢欲動,想要將馬鐙與馬蹄鐵製作出來,並裝備到秦國騎兵的身上。

  早在商朝之時,商王朝就已經出現數量較少的騎士,同時代的北方遊牧民族,更是被華族稱作“騎寇”,商的方國人,周人更是為商王朝養馬聞名。

  詩經大雅就記載著周人祖先“古公瞏父,來朝走馬”。

  春秋時期,已有千騎的作戰記錄,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晉公子重耳返國時,送以“疇騎二千”。

  到了後來,隨著戰爭的愈演愈烈,趙國為了對付騎兵強盛的秦韓和北方遊牧民族,大力發展騎兵騎射,史稱“胡服騎射”。

  趙國為“四戰之國”,周邊強國林立。

  東南為齊、中山;南為韓、魏。西為秦、林胡,北為樓煩、東胡,東北為燕。

  林胡、樓煩、東胡號稱三胡,是崛起於大漠南北的遊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長騎射,對秦、趙、燕構成很大威脅,趙國受害尤烈。

  由於華夏北部多山地,特別利於三胡的輕騎,而不利於中原的車戰。

  趙自建立騎兵以後,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又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趙國的騎兵部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列國望風景從,也紛紛建立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騎兵騎射作為新興的技術兵種,對騎士的選拔十分嚴格。

  《六韜·犬韜·武騎士》的標準是:年紀在四十以下,身長在七尺五寸以上,體魄健壯,超過常人,擅長騎射,矯捷靈便,進退周旋,敢於“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

  凡被選中為騎士的,都享有很高的待遇!

  秦王蕩之前不想搗鼓出馬鐙與馬蹄鐵,是因為他清楚這兩樣東西能給戰場帶來劃時代的變革。同樣的,馬鐙與馬蹄鐵對於生長於馬背上的遊牧民族而言是如虎添翼,一旦他們裝備了這兩樣東西,對於華夏列國而言,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秦王蕩可不想自己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千古罪人!

  看著眾人狐疑的神色,秦王蕩又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道:“不管你們相信與否。總有一天,騎兵將取代戰車兵和步兵,成為戰爭中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