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減灶計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3      字數:2776
  雁蕩山。

  全旭奉甘茂之將令,率領戰騎五千,先一步繞過武遂,長途奔襲至宜陽,就駐紮在這裏。

  抵達雁蕩山後,全旭下令軍隊在山道附近涉水之處,埋下鹿角,建造營壘,並多樹旌旗,搗鼓炊煙,營造出數萬大軍的聲勢。

  而韓軍主將暴鳶,在接到斥候的稟告後,就帶著一隊輕騎兵趕至雁蕩山對麵的山峰上,居高臨下,眺望著偌大的秦軍營地。

  “上將軍,莫不是武遂已經失守?為何秦軍已經進抵雁蕩山?”旁邊的副將公孫昧蹙眉道。

  暴鳶則是淡淡的搖搖頭,說道:“武遂有沒有失守,這個我不得而知。不過這支秦軍能挺進到宜陽,屯於雁蕩山,我相信武遂城的淪陷,隻是時間問題。”

  “嘶!”

  公孫昧倒吸了一口涼氣,詫異萬分,說道:“上將軍,這不大可能吧?武遂城有萬餘守軍,城高池深,積糧不少,豈是秦軍能輕而易舉攻下來的?”

  “事在人為。”

  暴鳶眯著眼睛道:“世上不可能之事甚少矣。我王正在臨晉與秦王會盟,此舉不僅讓都城新鄭上上下下的人放鬆了警惕,就連武遂的將士,恐怕都是一般。若我是秦軍的主將,當以夜襲的方式,配合城中的細作,一舉奪下武遂城!”

  “這……上將軍,就算秦人裏應外合,夾擊武遂城,武遂定能一戰而下。但是,讓末將深感困惑的是,秦軍是以多少人攻下武遂城的?大軍出征,浩浩蕩蕩,人多了一定能為我軍的遊騎斥候發現,提前做好準備,而人少了,他們又是如何奪取武遂城的?”

  “這就是為人將者的謀略和膽識。”暴鳶沉聲道:“秦國的鐵鷹銳士你知道吧?”

  “自然知道。這是秦國的虎狼之師!據說,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秦國新軍二十萬,其中的鐵鷹銳士隻有一千六百人!”

  “是啊,秦國的鐵鷹銳士不多,但勝在精銳。昔日吳起的魏武卒最鼎盛的時候有五萬之眾,從人數上來看鐵鷹銳士人數很少,但也能看出是精銳中的精銳,優中選優的強悍部隊!若是由鐵鷹銳士突襲武遂城,一戰而下,這我倒是相信。”

  沒有人比暴鳶更清楚鐵鷹銳士的恐怖之處。

  暴鳶是韓國的名將,與匡章、嬴華、樗裏疾、公孫喜等人位列天下名將,聲名顯赫。

  暴鳶曾不止一次的率軍與秦軍作戰,吃過不少鐵鷹銳士的苦頭。

  秦國變法後的新軍在收複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為“銳士”!

  司馬錯便借這個名號創立了鐵鷹銳士:下馬步戰要求比魏武卒更勝一籌,上馬騎戰以超越趙齊騎士與與匈奴胡騎為準。

  司馬錯在挑選鐵鷹銳士過程中也極其嚴格,首先就是過體魄關。

  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手執一支長矛、身背二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食,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疾行一百裏還能立即投入激戰者,方可為武卒。

  司馬錯則在魏武卒的訓練基礎上,又增加了全副甲胄,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麵牛皮盾牌,總重約在八十餘斤左右,隻有通過這樣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後,才能進入後麵的各種比武。

  步戰比武要求在秦國新軍的所有步軍中名列一流,騎戰比武也要在秦軍新軍的騎兵中名列一流。

  個人選拔過關後,還要過以各種陣法作戰,過各種兵器的比武關。經過這樣嚴格的一關關淘汰下來,凡能成為鐵鷹銳士者,便幾乎個個都是無敵勇士。

  在秦滅巴蜀之戰中,鐵鷹銳士可謂是大放異彩。

  “上將軍,末將認為,就算鐵鷹銳士再厲害,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攻克武遂城吧?是故,末將認為,此時上將軍應當派兵增援武遂才是。”

  聞言,暴鳶肅容道:“公孫將軍,依你看,駐紮在雁蕩山的秦軍,有多少人馬?”

  公孫昧又眺望著對麵的秦軍戰營,心中估算了一下,說道:“上將軍,依末將之見,觀其炊煙,觀其旌旗,秦軍當有數萬兵將。”

  “數萬人?”暴鳶搖頭道:“公孫將軍,有的時候,眼睛是會騙人的。炊煙與旌旗並不能代表什麽,這極有可能是秦軍的障眼法,為了掩人耳目而已。”

  “這……上將軍,就算秦軍沒有數萬人,萬餘戰騎應該是有的吧?我宜陽之軍,亦有五六萬人,秦軍屯於雁蕩山,兵力若少,恐怕無法阻擊我韓軍,我想秦軍的主將應當不會這麽愚蠢。”

  “愚蠢?嗬嗬,公孫將軍,這正是秦軍主將的高明之處。”

  暴鳶指著對麵雁蕩山上的秦軍戰營,皺眉道:“你們看。秦軍的營地、旌旗、炊煙都有數萬人的規模,但是其早晨卯時出操的兵馬並不多。根據我的觀察,結合此前斥候的探報,秦軍應該不到萬人,隻有數千人之多而已。”

  “什麽?”

  “數千人就敢進駐雁蕩山?這股秦軍是活的不耐煩了嗎!”

  “真是難以置信!上將軍是如何發現對麵的秦軍隻有數千人馬的?”

  暴鳶笑了笑,說道:“其實對麵的秦軍大將是一個聰明人,知道自己所部兵馬不多,卻故意大造聲勢!我已經觀察過了,早晨出操的秦軍,看似聲勢浩大,確有數萬之眾,但實則是藏兵於營帳的。”

  “秦將大致上將所部兵馬分為幾批人,一批出操過了,換上另一批,又接著換,輪番替換。隔著老遠,你們自然無法察覺出秦軍疲軟的模樣,但是我這耳朵卻能聽得出來,秦軍的廝殺之聲,操練之聲實在氣力不足!”

  聽到暴鳶的這番話,眾將都一臉敬佩地看著他。

  薑還是老的辣!

  暴鳶不愧是沙場宿將,竟然能憑借秦軍出操的聲音,判斷出秦軍的兵力隻有數千人!

  “上將軍,如此說來,秦軍用的是類似減灶計的計謀?”公孫昧問道。

  “不錯。秦軍主將的這個計謀,雖與減灶計背道而馳,但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暴鳶微微頷首道:“若是說,當年孫臏使用的減灶計,是在隱藏齊軍的軍力,麻痹龐涓,誘使魏軍進擊。那麽,現在秦軍所用之法,就是在虛張聲勢,讓我軍不敢輕易出擊!”

  減灶計,是孫臏在馬陵之戰中使用的一個計謀。

  當時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十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

  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如此說來,秦軍當中也有高人啊!”

  公孫昧叉手道:“上將軍,末將請命!末將隻需要一萬銳卒,一日之內,保證攻下秦軍戰營!”

  “不必了。”

  暴鳶擺了擺手說道:“此時進攻秦軍之營寨,為時已晚。”

  “這……上將軍何出此言?”

  “我估計,武遂城已經被秦軍攻下。此時再去進攻秦軍營寨,再出兵武遂,有何裨益?秦軍不日就將兵臨宜陽城下!”

  暴鳶掃視了在場的眾將一眼,朗聲道:“二三子,這是一場苦仗!我們要做的,不是主動出擊,而是依托宜陽堅固的城池,依靠城內的屯糧,依靠將士之堅韌意誌守住宜陽城!挫一挫秦軍的威風,讓秦軍在宜陽城下折戟沉沙!”

  “上將軍高見!”

  “二三子,回去之後,爾等當敦促所部兵士,加緊修建城防工事,將宜陽城打造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壁壘!”

  “末將領命!”一眾韓軍將領轟然唱喏。

  看上去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