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7章 名利之輩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0-05-25 12:47      字數:2799
  彌子夏經過內侍的通傳後,匆匆步入龍台,不一會兒,便看見正在專心致誌地批閱奏牘的秦王蕩。

  彌子夏行禮道:“臣彌子夏,參見王上,王上萬年!”

  “平身。”

  “謝王上!”

  等到彌子夏站好,便道:“王上,魏國那邊傳來消息。武信君(張儀)卒了!”

  秦王蕩的手一抖,拿著的狼毫的墨汁便滴落在竹簡上,猶不自知。

  “唉!寡人知道了。”秦王蕩長歎一聲。

  旋即,他又命人拿來一方絹布,揮墨在上麵寫下“大秦武信君張子張儀之墓”,同時,秦王蕩又決定舉國上下齋戒一日,自己為張儀披麻戴孝一日,以顯哀悼之情。

  張儀之子張機,冊封武信侯,賞金五百鎰,並任寧秦縣令,食邑二千戶。

  張儀對秦國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這個大爭之世,群雄逐鹿,縱橫家們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四處遊說,可謂“一口傾國”,這其中最顯要的人物當屬主張“連橫”的張儀。

  張儀年紀輕輕便掌握了縱橫家的看家本領,幾經輾轉後,他來到秦國,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被封為相,後來張儀出使各國,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首先破除了秦國和齊國兩個大國的聯盟,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

  這樣,最後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

  後來,秦惠文王因為張儀功勞卓著,就封他做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後來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對於張儀之死,秦王蕩的心中感到些許悲傷。

  張儀在生前的最後一年,還在為秦國效力,讓人不勝唏噓。隻不過,能葉落歸根,葬於桑葚,這是張儀最後的願望,算是得以善終的。

  無論是曆史上的張儀,還是這個時代的張儀都算是秦國幾代相國當中比較幸運的一個,至少得以善終。不跟商鞅一般被車裂,誅滅九族;不跟呂不韋、李斯一樣被處死……

  “子夏,寡人欲派遣一名大將去組建並訓練無當飛軍,你認為誰比較合適?”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蕩之於彌子夏,就好比秦孝公之於商鞅,就好比秦惠文王之於張儀,禮遇有加,凡遇大事,都想聽取其諫言。

  彌子夏暗自思襯了一下,便道:“大王,臣以為,在我大秦諸將當中,最適合組建並訓練無當飛軍的大將人選,莫過於白起。白起生性嚴謹,熟悉戰陣之道,但現在白起鎮守邊疆,積極謀劃滅義渠之戰,是故退而求其次,魏章將軍如何?”

  “魏章、司馬錯這些人,都是老將,又身兼多職,事務繁重。無當飛軍隻有五千人,用他們為大將,唯恐大材小用!你覺得熊子丹怎麽樣?”

  “熊子丹?就是大王身邊的白袍小將?”

  “不錯。”

  聞言,彌子夏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大王,熊子丹是大王身邊的宿衛都尉,一無戰功,二無資曆,恐無法服眾。”

  “這就需要你的配合了。”

  秦王蕩淡淡的笑道:“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寡人提拔起來的魏冉、白起、熊子丹等人,皆是後起之秀,年紀輕輕,難免會被大臣們小覷,不過任用他們為將可以,可塑之才,還需戰陣磨礪才是!”

  “大王明斷!”

  “無當飛軍,便暫時以張若為大將,熊子丹為副將,後者全權負責組建並訓練無當飛軍。區區一個副將,想必群臣都不會太在意的。”

  彌子夏微微頷首,對於秦王蕩的這種做法表示讚許。

  優秀的將領是需要培養的,天底下的名將,他們的名聲都是依靠皚皚白骨積累出來的。即便你作為君主明知道對方有才能,但是能不能馬上擔負重任,還是一個問題。

  譬如曆史上的趙括,紙上談兵的主人公,亦是一個可塑之才,可惜缺乏戰爭的磨礪,一下子就指揮數十萬的大軍作戰,對手還是“人屠”白起,這怎麽可能打得過?

  “子夏,寡人將合縱秦、楚、魏三國,將令你出使大梁,不知道你打算如何勸說魏王?”

  “為合縱抗齊之大計,臣當向魏王陳明利害,理清得失,宣揚齊國威脅論,尊秦惡齊。”

  秦王蕩點頭道:“此為穩妥之上策也。但這還遠遠不夠,齊魏有世仇,彼此相攻,矛盾重重。然則無利益之紐帶,欲穩住魏國,難上加難!”

  “子夏,此番你出使大梁,當代寡人向魏王稟明,秦國將以河西七百裏之地作為抵押,向魏國借金二萬五千鎰,十年內還清,每年的利息是金六百鎰!也就是,十年後咱們秦國能還清的話,魏國將得金三萬一千鎰!”

  聞言,彌子夏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問道:“大王,這利息會不會太高了?而且二萬五千鎰黃金,魏國能拿的出來嗎?”

  秦王蕩淡淡的笑道:“利息金六百鎰,是寡人的底線。子夏,你的任務就是幫寡人砍價,把利息壓低下去,壓得越低越好。利息不高,魏王豈能心動?至於說魏國拿不出區區的二萬五千鎰黃金,絕無可能!魏國膏腴之地甚多,又重商賈之業,每年的稅收是我秦國的一倍不止,當然,這稅收隻是金銀財帛一類的。”

  “大王,此事可能有些難度。”彌子夏一臉凝重地道:“魏國明麵上是我秦國的盟友,姻親之國,和睦相處,但秦魏兩國之間亦是苦大仇深,魏國隻是迫於形勢倒向秦國。魏王嗣非昏君也,魏國的有識之士不少,不可能想不到,借錢於秦國,此舉雖有利可圖,然則遺患無窮也。”

  聽到這話,秦王蕩意味深長地看著彌子夏,說道:“這事有難度,更能顯出你的能力啊。子夏,寡人相信你一定能辦到的!田需已經到魏國任相,其與我秦國親近,你到大梁之後,當可重金賄賂他,其餘魏國重臣,也當賄賂之,缺什麽你就跟寡人說。”

  “這……”彌子夏的臉上隱有難色。

  勢利之徒!

  秦王蕩搖搖頭說道:“九卿當中,典客之位一直空著。子夏,隻要你能辦成此事,寡人可以讓你當上典客。”

  “臣,謹遵王命!”

  對於彌子夏這般作態,秦王蕩倒是不會小覷他,或者疏遠他,勢利之徒,名利之輩,對於國君來說才更好控製。

  人無完人,若是麾下的大臣太過完美,一點缺陷都沒有,秦王蕩反倒是不敢重用他了!

  三日後,彌子夏出使魏國。

  秦王蕩亦是在朝堂上提出將與楚王熊槐在鄧地相會,遭到群臣的強烈反對。

  鄧,是楚國的地盤,接壤漢中,距離秦國的軍事重鎮丹陽不過一百裏,但是秦王蕩乃一國之君,驟然親赴楚地,恐遭不測。秦楚兩國的丹陽、藍田之戰過去僅三年,仇恨仍在,萬一楚人生了歹心,要刺殺秦王蕩或者把他扣下,到時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實,一國之君親赴他國與他國的君主會盟的事情不勝枚舉。別的不說,去年的臨晉之會,魏王嗣便是來到秦國的地盤上,與秦王蕩相會的。

  但情況完全不一樣!

  秦強魏弱,再加上事情是秦國主導的,故而魏王嗣趕到臨晉一會別沒什麽。而秦楚兩國,說不上誰強誰弱,但是在秦國的大臣們看來,秦國是要強楚國一點的,鹹陽保衛戰的勝利便是明證!

  秦王蕩去鄧地會盟楚王,可謂是給足了後者的麵子,但其中的凶險可想而知。

  秦王蕩沒必要這般委屈自己,委屈秦國。

  但秦王蕩的想法與群臣截然不同,麵子這種東西,丟了就丟了,難道你能死都不吃嗟來之食?

  這回的會盟是秦國發起的,但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不一定是秦國!

  最終,在秦王蕩的力排眾議之下,群臣都不得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