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2章 都江堰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0-05-17 14:24      字數:2664
  等到青鳥離去,秦王蕩這才瞟了一眼一直在一側沉默不語的張若。

  “張卿,你是否會對寡人這般重用青鳥而感到困惑?”

  張若忙道:“非也。大王任命青鳥為護山人中郎將,又讓她招撫其餘山人部落,是為照顧山人,使之心悅誠服。但是,臣十分不解,大王為何要征召山人組建新軍?”

  “山人悍勇,他們在武器裝備極度簡陋的情況下,已經如此難以對付,一旦配備堅利之兵革,臣擔心,有朝一日山人作亂,蜀地秦軍恐怕無法應對。”

  聞言,秦王蕩淡淡的笑道:“張卿,你乃智者,怎麽會想不到這一點?寡人征召山人建立無當飛軍的目的有三,其一是安撫山人之心,其二是考慮到山人擅長於山地作戰,將來秦軍伐楚,當為先鋒。其三,則是弱山人之力也。”

  “這……弱山人之力,此話怎講?”

  “山人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山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這支無當飛軍,將征召山人當中的勇士,沒了這些中流砥柱,山人如何作亂?青鳥的護山人中郎將一職,是能管理山人的事務沒錯,但是即將來到蜀地訓練無當飛軍的大將,才是無當飛軍的唯一領袖!”

  張若聽到這話,不禁眼前一亮。

  還是秦王蕩深謀遠慮!

  山人多桀驁不馴,不服王化,但是由秦國出錢組建這樣一支“以夷製夷”的無當飛軍的話,山人豪強能得到實惠,還能緩解民族矛盾,減少山人對於秦國的警惕性。

  而且張若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無當飛軍這支勁旅有多麽強悍。其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於防守作戰!

  隻要秦國利用得當,無當飛軍完全能成為一支內鎮蜀地,外破楚師的天下強軍,成為秦王蕩征戰天下的急先鋒,與鐵鷹銳士相提並論的存在。

  “大王深謀遠慮,臣不及也!”

  “張卿,走,跟寡人出去巡視一下。”

  “諾!”

  言罷,秦王蕩不由分說就牽著張若的手,亦步亦趨的上了戰車。

  有秦王蕩所在的車子,便是王車!

  張若雖貴為蜀郡守,但是從未與國君同乘一車,現在秦王蕩這般熱情,倒是讓他無所適從,感慨之下,心中不由得生出士為知己者死之情。

  秦王蕩與張若所巡視的地方,是為灌縣。

  二人登高望遠,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峰之上,俯瞰著底下雖是冬季,雪花飄飄,但仍舊是不為之結冰而水流湍急的岷江之水。

  岷江出岷山山脈,從成都平原西側向南流去,對整個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而且懸得十分厲害。

  就秦王蕩所知道的,成都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五十千米,而落差竟達273米!

  每當岷江洪水泛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又是赤地千裏,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蜀地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

  唐代的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歎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張卿,你為蜀地郡守,應該很清楚蜀郡的情況。蜀地苦於洪澇災害久矣!自古以來便有‘澤國’、‘赤盆’之稱,以至於每每洪水泛濫成災,平原上的百姓都流離失所,如水中魚鱉。寡人欲治理岷江水患,張卿以為如何?”

  聞言,張若沉吟了一下,便道:“大王,治理岷江水患,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之事。就臣所知道的,蜀中之旱災,在於岷江上遊流經地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

  “而蜀中之洪澇,在於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幹旱。”

  “大約在的二百多年前,蜀國王杜宇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雖改善了蜀地的旱澇災害,但是效果不是很顯著,每年蜀地都會或多或少受到旱澇災害的影響,糧食欠收。”

  秦王蕩微微頷首道:“治理岷江水患,刻不容緩。昔日司馬錯將軍雲,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秦國欲將蜀地作為後方的大糧倉,保證出征的秦軍後勤補給不斷,首要的,便是治理岷江水患。”

  張若聽到這話,不由得苦笑道:“大王,治理岷江水患,談何容易?蜀地並入秦國不過數年,人心未穩,實難征召其民服勞役。臣以為治理岷江水患固然重要,但是安撫蜀地的民心,更是重中之重。”

  秦王蕩暗自思襯了一下,覺得張若所言,不無道理。

  他是想在蜀地打造都江堰,以此治理岷江水患。

  在原來的曆史上,都江堰是李冰建造的,大概還有三十餘年才開始建造。現在的李冰還沒出生呢!

  三十多年,秦王蕩實在是等不起!

  都江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整個工程是由分水堰、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工程組成的。

  它的規模宏大,地點適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種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見的奇跡。千百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排灌作用,確保了蜀地的農業生產。

  “張卿,難道你不認為,治理岷江水患,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嗎?”

  秦王蕩指著底下奔騰澎湃的岷江之水,朗聲道:“寡人欲在灌縣建造一座可以防洪、灌溉、航行的堤堰。一旦這種堤堰竣工,乃利於民生,蜀地百姓將不再受旱澇之苦,五穀豐登,也能保證蜀地的糧食產出,增益蜀地之水網,使其交通發達,蜀地百姓也將對秦國更具認同感,於秦國者,感恩戴德也。這不正是能收複蜀地民心的好事嗎?”

  張若聞言,不由得遲疑了片刻,又道:“大王,臣也知道,這種堤堰一旦建成,將是利國利民,利在千秋的偉業,但是這般大的水利工程,不知將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恐為群臣所阻,於國不利呀!”

  “張卿,你有無信心建造這樣的一座堤堰?”

  “水利之事,臣並非專家也。然王命於此,臣自當遵從!”

  “張卿,寡人相信你的能力。你能在一年之內建造起臨邛、成都、郫三城,也肯定可以在蜀中建造這麽一座集防洪、灌溉和航行於一體的都江堰的。”

  這……連名字都想好了?!

  張若的嘴角一抽,但還是應承下來了。

  秦王蕩笑吟吟地道:“張卿,你放心,都江堰的修建沒有時間限製,而且需要什麽,你隻管開口。寡人知道你不是水利專家,不過不要緊,寡人可以頒布招賢令,廣招天下之水利專家!你要做的,就是統籌全局。”

  “臣,謹遵王命!”

  張若不禁鬆了口氣,還好他不必事事親力親為,要不然就得活活累死在任上不可。

  “卿有大才,乃國士也。若是可以的話,寡人可征辟卿為丞相,亦或是上卿,然則蜀地更需要你。張卿,好好幹吧,寡人是不會虧待你的,秦國,也必不負卿!”

  “臣,願為大王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