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科技是第一發展力
作者:龍嘯天呀      更新:2020-05-02 08:01      字數:2419
  “聽說了嗎?琉璃廠的一個‘技術人員’因為開發了一種叫‘水泥’的玩意被賞銀二十兩,良田五畝!”

  “咦?真的嗎?二十兩銀子啊,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參軍。”

  “切,不賣命,你以為你有什麽技藝或是腦袋瓜子一熱,抓了服藥掉進熔爐中,幸運的踏上成功之路了?”

  “是啊,聽說現在那群匠工一個個都擠破門的去藥店抓藥。”

  “是,我是隻有一把子氣力,你們不也是嘛。哼!想想‘紅花軍’兩次打退土匪獲得獎賞可不止二十兩銀子。‘娘子軍’更不用說了,搗毀土匪窩聽說每人都獎了五十兩銀子,再說天天白米飯管飽、肉食也不缺,每月還有一兩銀子的月餉你們不動心?老子可動心了!”那名被眾人懟的大漢甕聲甕氣的反駁完,直接推開眾人憤憤而行遠。

  “對啊,還是參軍有奔頭!”

  “是啊,不就爛命一條嘛,想想高迎祥、李自成他們老子就氣,讓我們拚命還不讓我們吃飽。”

  “對,再見到他們一定將他們翔都打出來。”

  “參軍有風險啊,俺還有老母和妹妹要照顧,還是種田安全。”

  “沒出息!”

  一眾人立馬鄙夷的望著那名身高過八尺的大漢,齊齊噴開了。

  ......

  確實,王邙也沒料到自己一個重賞的舉動差點讓那群匠工生生瘋魔了,一個個全部跑到藥店去抓藥,連木匠都如此,話說你將藥灑到木製農具上會有什麽化學反應啊。

  “爵爺,......”宋應星也不知道說啥好了,他能說這群匠工愚昧無知嗎?

  不能。

  明代沿襲了元代的匠戶製度,將人戶分為民、軍、匠三等。其中匠籍全為手工業者,比民戶的地位還要低,匠戶應役時每日絕早入局,抵暮方散。除了官府發給的錢糧和偶爾賞賜之物外,基本時時刻刻處於被剝削和壓迫之中,一入匠籍更是父死子繼﹐役皆永充。

  如此說來,沒讀過書的匠工們傻呆般的舉動也不足為怪了。

  “不必說了!”王邙直接打斷宋應星的話頭。

  沒文化真可怕,所以王邙決定等一切步入正軌之後絕對要請幾個秀才來教授匠戶們識字。

  當然,王家寨的孩童、農戶,乃至‘紅花軍’、‘娘子軍’王邙也打算都讓他們識字的。

  宋應星點了點頭,他清楚王邙明白了他的意思,畢竟任何發明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的。

  而這些匠戶現在生活並不差,吃住全免,每月還有五錢銀子可拿,若是有什麽突破性發明創造,或是工具改良,王邙也毫不吝嗇的獎賞。和以前相比,他們算是生活在天堂之中了。

  “爵爺,去看看我改良的‘脫粒機’吧!”宋應星和趙老在得到王邙的指示後,可是立刻馬不停蹄的實驗起流水線作業和動力改良來。

  人多力量大,王邙讓王家寨兩千多人全力配合他們工作。

  所以他們僅僅用了半天時間便將風車、脫粒機、曲轅犁、耙等農具每樣都打造出一架來。

  當然所有產品的打造步驟他們都拆分好了,更是讓人按照他們的要求各自打造各自負責的零件。

  而宋應星更是以風車為動力成功的驅動了脫粒機的運行,負責水泥研發的匠工去找趙老時,他正和趙老研究如何將風車應用到磨麵的石磨之上。

  原本他是對這個叫‘水泥’的東西不以為然的,可禁不住趙老的重視程度,所以就一起和趙老來到了水泥研發部。

  一看之下,他不禁大吃一驚。

  ‘水泥’這種東西的用途不用趙老說,他也一清二楚,要知道朝廷現在可是一直在和韃子拚命,更是每年消耗數百萬兩白銀在酷寒的遼東建城。

  若是有水泥這種奇物的話,憑大明充足的人力、物力,一夜建城也不是問題。

  “改良脫粒機?”王邙頓時來了興趣,他明白宋應星這是在邀功:“好,先生若是能讓我大明百姓免於勞作之苦,我王邙願舉薦先生為信陽州縣令!”

  對於官迷來說,最吸引他的是什麽,當然是官職了。

  自己現在可是有爵位的,在朝堂上或許沒啥話語權,可在崇禎帝麵前應該有點話語權的,否則王承恩這個內宮大管家怎麽會屈尊和自己一起經商呢。

  不過信陽州縣令之職的歸屬,自己還需要和老師盧象升商議一下,畢竟自己那個老師可一直期盼自己當這個七品芝麻官的。

  想到自己被封伯爵爵位,而現在老師盧象升可並無爵位職銜,見麵的話,他是否要先給自己行禮呢?

  宋應星聽聞王邙的話,臉上瞬間綻放開朵朵菊花,十幾年的苦讀,為的是金榜題名嗎?

  不是,為的還不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啊。

  “學生在此多謝爵爺了!”宋應星恭敬的施了一禮,然後大手一擺:“爵爺請!”

  風車若要帶動脫粒機必定需要風力足夠,而風力可不是說有就有的,這個完全看老天的臉色。

  所以宋應星將風車建在了河邊之上,並製造了一個大水車作為輔助動力。

  王邙老遠就看見河邊此刻完全已經變成了一個工業園,近百座青磚窯的煙囪正汩汩的冒著濃煙,旁邊更是堆積起一座小山般的青磚。

  近千青壯各自忙活著製造一個個木製零件,一副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

  一座高十多米的巨木之上,巨大的風車輪正飛快的旋轉著,通過簡易的傳動帶,高約一米半的木製脫粒機正飛快的運行著。

  “大寶,你和大壯去割幾捆青草來!”此時大麥並未成熟,不過用青草實驗下這個木製脫粒機還是可以的。

  “是爵爺!”

  “是少爺!”

  兩人領命招呼一聲就要飛奔回王家寨取工具。

  “用手就可以了!”王邙沒想讓他們割多少青草,隻是想實驗下而已,一小捆足夠了。

  ”不錯,不知道先生可否設計出水力錘來?”王邙看著運行飛快的水車,不禁想起歐洲的板甲來,這種護甲沒有機械打造全靠人工來的話絕對需要大量人員。

  更重要的是,水力錘能設計出來,像是水力切割、水力折彎、水力拉製彈簧、水力拉製膛線、水力鑽機等等完全都可以設計的出來。

  科技是第一發展力,更是武器升級換新的保證。

  “爵爺說的莫非是水碓?”宋應星思索一會,不確定的詢問道:“漢代已經發明此等機械了,主要用於水稻去殼,搗碎礦砂,多見於南方。”

  王邙聞言都不知道說啥好了,漢朝就出現了,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不過自己卻從未見過,這封建社會到底扼殺了多少利國利民的發明創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