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把蛋糕做大!
作者:鍋鍋      更新:2021-01-23 14:47      字數:3236
  遼省,奉天。

  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辦公室內。

  “參謀長,我覺得,日本人還遠沒有死心!”

  隨著馬明遠的話,容臻低頭去看,發現竟然是幾份日文報紙,最上麵的一份,是日本的《朝日新聞》,頭版大幅標題寫著:

  《帝國勇士願為國捐軀,遺憾未戰死疆場》。

  這是一篇對中村震太郎的嶽父、預備役少將羽入三郎的采訪,配圖是羽入三郎抱著一個孩子的照片,孩子據說就是中村震太郎的兒子。

  文章中,羽入三郎談道:

  為國捐軀是軍人的生平夙願,遺憾的是並非戰死疆場,尤其是想到被中國兵折磨殺死,想到當時瞬間所受的痛苦……一見到對那些事一點兒也不知道的這個孩子,一邊問“爸爸什麽時候回來呀”,一邊扳著手指計算日子盼望著的樣子,就感到十分可憐。末了羽入三郎還不忘對媒體呼籲,希望能給中村“報仇”。

  這樣一篇煽情文章和配圖,在日本國內可以掀起多大的聲浪,在見識過馬明遠的“輿論戰”後,容臻立刻就有了判斷。

  草草瀏覽過文章,容臻的臉色立刻嚴肅起來。

  下麵幾份報紙都是與“中村事件”有關的報道,一律站在中村是被殘害而死的角度進行鼓動。

  最後,壓在最下麵的,竟不是報紙,而是一張日文傳單。

  傳單圖文並茂,標題是《醒來吧!同胞!重視我們的國防!》,圖上卻赫然畫有中國東北地區的地圖,地圖上還公然畫了一麵日本國旗,旗上寫道:“啊!我國的特殊權益!

  看到這份傳單,容臻臉色鐵青,抬頭看向馬明遠。

  馬明遠會意,沉聲道:

  “這是駐紮在日本滋賀縣八日市的陸軍航空兵,利用飛機在福井、金澤、富山、鬆本等城市的上空投放傳單。”

  咚!

  容臻一拳狠狠砸在辦公桌上,憤怒的咆哮:

  “狼子野心,這是在挑起爭端,鼓動侵略!他們是想打一場麽!”

  陳興亞也過來,看完這些東西,憤怒的看向馬明遠:

  “這是真的?”

  馬明遠平靜道:

  “我在日本國內還有些朋友,這些都是他們幫助搜集的。”

  事實上,這些東西,都是鬆平由紀子幫忙搜集,並通過日本外務省的外交郵件,用最快速度傳送過來。這些話,馬明遠可不能告訴眼前這二位。

  馬明遠曾留學日本,這些背景,容臻和陳興亞都知道,對這些東西的來曆也就再無懷疑。

  陳興亞對容臻沉聲道:

  “參座,事情鬧大了,小鬼子野心太大了,必須報告副總司令!”

  容臻擺擺手,看向馬明遠:

  “報告是必須的,明遠,你有什麽辦法麽,我們必須拿出個章程,才能向副總司令開口。”

  馬明遠心中暗歎,不愧是張副總司令最信任的部下,辦事果然滴水不漏。思索了一下,他才開口:

  “有辦法,不過,現在的動靜還太小,不好操作……”

  “啥!”

  陳興亞急了,都火燒眉毛了,這小子竟然說,動靜還太小?

  “馬明遠,你是不是瘋了?”

  容臻也是詫異的看過來,並未製止陳興亞的驚呼。

  聞言,馬明遠淡淡一笑:

  “癤子隻有冒了尖,才好擠破。事情隻有鬧大了,我們才有機會引入外援。”

  外援?

  容臻與陳興亞對視下,由陳興亞問道:

  “啥叫外援?援兵麽?指望金陵那幫龜孫子,還不如咱自己擼胳膊,和小鬼子開幹!”

  馬明遠心中暗歎:

  奉天和金陵,到底是之前曾在戰場上見過血,縱然高層在靠攏,中下層之間,還是缺乏真正的信任。

  就在這時,房門被敲響,副司令長官公署副官處副處長李冀川的聲音在外麵響起。

  李建川帶來一個令容臻和陳興亞麵如死灰的消息:

  就在剛剛,日本陸軍省發表了《關於中村大尉一行遇難的聲明》。這份文件聲稱:

  帝國陸軍大尉中村震太郎在滿州被奉軍劓鼻割耳,切斷四肢,悲慘遇害,是帝國陸軍和日本的奇恥大辱。

  洗刷奇恥大辱的辦法是什麽?

  容臻和陳興亞都沉默下來。

  隔天,在英國的《泰晤士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警惕!大英帝國在遠東利益,正被日本侵蝕》。

  文章從日本侵占中國青島,奪取原本屬於德國的殖民地開始講述,對日本在中國的一係列軍事、商業、政治的擴張娓娓道來,著重談到了日本在中國不斷開設的紗廠,還有當年日本對袁世凱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

  從文章中,隻要是對遠東稍有了解、關心政治的人,都會清楚看到,當年大英帝國為挾製沙俄,扶植起來的看門狗,此時已經在遠東露出獠牙,不斷在中國的肌體上撕咬,甚至已經危及大英帝國在遠東的經濟利益,乃至政治影響。

  文章仿佛不經意似的,提到了最近日本借“中村事件”發動的輿論攻勢,又談到日本每次發動戰爭前,都要進行過的輿論準備,暗示日本在遠東的新一輪擴張迫在眉睫。

  最後,文章質問,一旦某個國家在遠東占據八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三千萬的人口,都將滋生無法抑製的野心。到那個時候,大英帝國將準備花費多大的代價,維護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利益?尤其是一場歐戰,令大英帝國損失慘重的前提下。

  仿佛英國報刊的編輯們,一夜之間都將視線投向遙遠的遠東地區似的,這篇文章出爐後,很快就在英國很多報刊上轉載。

  接著,許多英國報紙開始點評,針對大英帝國在遠東的政策,針對英國對日本的妥協,針對日本在歐戰中,靠著不值一提的犧牲,就成為與大英帝國並列的國聯創始人。

  這些文章讓英國人回憶起,歐戰中的巨大犧牲,在悲傷的同時,又對英國的所得感到十分不滿。同時,更加深了對日本,這個“竊取”歐戰勝利果實國家的憎惡。

  在英國上流社會的沙龍和宴會中間,談論的話題從不景氣的經濟,慢慢轉移到“日本”的話題上,言語之間,雖然已經對大英帝國的榮光非常驕傲,但對遠東的“小偷”略加懲治的聲音,慢慢開始出現。

  類似的文章,同樣出現在法國的主流報紙上,隻是主體換成了法蘭西共和國。

  在歐戰中損失整整一代年輕人,整個北方被徹底打爛的法國,對海外市場和殖民地的依存,更遠勝英國。

  雖然法國在華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但他畢竟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擁有大量的租界,法國商人貿易的腳步也遍布整個中國。

  一旦高傲的高盧雄雞,發現一個潛在的、八十萬平方公裏、三千萬人口的巨大市場,可能會被某個國家獨占的時候,從民間到政界都忍不住了。他們的要求很簡單,阻止,或者參與進去!

  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利堅,此時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潭,華爾街上有如秋天落葉般的空中飛人,雖然減少了很多,但每一天,都有一家銀行在破產,整個美利堅都在絕望的邊緣遊走。

  比起大蕭條帶來的絕望,人們需要其他更能博眼球的新聞,暫時從痛苦絕望中抽身而出。

  因此,當報紙上開始連篇累牘的刊載遠東問題,《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這些在美利堅東西部都有影響力的報紙,也火力全開,努力報道“中村事件”。

  報紙上提到美利堅在中國東北的特殊利益,提到足有三千萬人口的海外市場,即將被從美利堅口中奪走,講述一個三千萬人口的巨大原料基地的時候,還是有美利堅的企業家、金融家動心了。

  美利堅需要海外市場,美利堅的企業需要原料產地,美利堅的資本需要一個穩定的輸出渠道,這些,已經足夠那些在美利堅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向華盛頓發出質疑:

  為什麽美利堅在遠東的利益,要被一群東亞小矮子侵蝕?

  當這些遍及整個世界的滔天輿論風暴,洶湧得向東亞島國撲來時,日本內閣也被打得有些發懵。

  此時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是被稱為“好運氣”的若槻禮次郎。但實質上,若槻禮次郎的弱點非常鮮明:

  缺乏領導能力。

  已經是第二次組閣的若槻禮次郎,麵臨的巨大問題,就是此時的日本,受全世界經濟危機影響,正陷入嚴重的經濟不景氣,為扭轉這個局麵,從這一屆內閣上台之初,就將執政重點放在,對財政、內政、稅製三個領域的改革上。

  正因如此,若槻禮次郎對外界的洶湧輿論,缺少獨斷能力,更缺少機警的應變。當整個歐美都因為“中村事件”而蠢蠢欲動時,若槻禮次郎還在為國內的經濟而頭疼,對悄然改變的西方列強的態度,以及陸軍省那些狂熱中下層軍官的野心,都缺乏應有的警惕。

  而這,就是馬明遠所需要的,那稍瞬即逝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