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山村
作者:隨風仰止      更新:2020-04-19 11:56      字數:3865
  小石頭村是隸屬於左湘國幼遠郡鎮山鎮的一個靠山小村落。村子裏的人世代生活在這三麵環山的小村落。唯一去過遠方的可能就屬村裏的挑貨郎李二了。而李二去過最遠的地方卻也不過是鎮山鎮而已。倒不是山路如何崎嶇難行,也不是野獸橫行,相反一個成年漢子三五個時辰徒步就可以到達。

  為什麽村裏人不願意出去呢?因為老一輩的人常說呀:這個鎮裏呀有吃人的妖怪,自古以來多少從村裏出去的人,再也沒人見到他們回來過。而事實上村裏人也從沒見過除了李二以外從鎮上來到此處的活人。直到一個包著嬰兒帶著條老狗的老漢來到這個村子定居下來。

  這個老漢可是個了不得的神仙。當初,初一到小村子,就遭到了村民的圍堵,可不是嗎?看老漢的穿著,那是村子上下幾輩子都沒見過的不知名料子,隻是看著就有說不出的華麗,和村裏的粗布麻衣比起來,那真是天壤之別。

  村民圍著老漢沒別的意思……打劫。村鄉僻壤出刁民,更欺生!

  可是老漢見著這三十幾號青壯漢子手持鋤頭,糞叉,大榔頭,飽經滄桑的渾濁眼睛裏,沒有一絲的神情波動,隻是看著立在村口的一塊巨石,巨石長兩米,寬約三米,高卻有五米開外,也不是正經的長方體,反而像是一尊蹲坐的嘯天狼。這塊巨石也是村子名字的由來。小村子原本隻是一個小家族遷移途中經過的一個臨時修養的山穀,三麵環山,卻在某天夜裏,從天而降這塊巨石,所以這個家族索性就停步在此紮根,從而演變成了一個規模不大也不小的有兩百人左右的小村落。至於為什麽叫小石頭村而不是天狼村石狼村,老人說了,怕衝撞了石中真靈,至於取名小石頭就沒多大意思了,衝煞!狼狠而嗜血,取名小石頭村天生壓勝,而且據傳取名的老祖宗對於村子這個“小”字的前綴頗為得意,引為一生快事。

  老漢盯著巨石看了一會又好像是回憶又像是感慨的歎息一聲,緩緩走近巨石,而身邊的那條老狗就趴在不遠處,半死不活的吐著舌頭,毫不在意主人被幾十個壯漢圍著。

  幾個青壯漢子早已上前搭話,意思無非是村子不可收留外人,要其速速離去,但是卻也衝撞了村裏的風水,要求賠償,不多,至少身上的衣服包裹得留下。村裏人都是世代的山民,越是小的地方規矩越大,越在意麵子,就連打劫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哪裏像外麵,大喝一聲“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可是對於這些老漢都恍若未聞,隻是一隻手抱著嬰孩,呆呆的望著巨石。老狗了無生氣的趴著,偶爾看一眼主人,更多的是盯著村子裏胡亂溜達的雞群,哈喇子流了一地。

  幾個青壯漢子麵麵相覷,這老漢怕不是嚇傻了吧。幾個青壯漢子都是從小一塊穿開襠褲,撒尿和泥巴長大的,一個眼神就可交流。那可怎麽辦,他懷裏的嬰兒怎麽辦?送誰家去?李二娃家?張狗蛋家?李二娃搖頭怒視,我家崽子還愁的怎麽養大呢咋不送你家去。張狗帶也後退半步,同樣怒目相向,咋的,你家米養不了人啊,送我家,我家婆娘不得把握天靈蓋掀了?都怪劉大,他是村長的兒子,也是他先提議的,我就想拿塊布給我家婆娘做個肚兜,那料子一看就綿軟……

  老漢對於幾個漢子的無聲交流毫不知情,就算知道了怕也是不會在意分毫。

  他隻是單手撫摸著巨石,久久無言。然後彎下腰,將空著的右手插入巨石下方。不可想象,經理幾百年的持續重壓的土淨像是一塊豆腐一般,老漢的手就那麽直直的插入了巨石之下,然後,隻見那巨石開始平穩升空。

  幾個青壯漢子早已傻眼。怎麽辦這不是傳說中的神仙嗎?那塊巨石有多重誰心裏沒點思量?從小就在巨石上玩耍,要不是老人拿棍子敲打,撒尿的事都幹得出來。那麽大的石頭,就眼前這幾個漢子加一塊也沒法讓其搖晃一下啊。

  怎麽辦?遇見神仙了?都怪你?非要人家的衣裳,現在好了,遇見神仙了,神仙降罪怎麽辦?聽李二說外麵的神仙動輒殺人,怎麽辦我不想死啊。跑吧,可是兩股顫顫,哪裏還有力氣。最是膽小的張全蛋早已癱軟在地,嚎啕大哭。幸好在外圍的青壯漢子見勢不妙,跑了,找村長去了。

  老漢根本不理會麵前的鬧劇,隻是將巨石舉過頭頂,隻見低下依稀可見倆字——承印。就是這了。雖然被泥土模糊了字跡,但是老漢還是無比的確定,我終於回來了。

  等老漢放下了巨石,早有村長帶著村裏長輩守候在冊,隻盼著老神仙是個好說話的,賠償一番了事,不然這一村老少可就真的叫天天不應了。

  幸好老漢隻是撇了他們一眼,不再多看。抱著嬰兒進了村子,尋了一個空棄許久的房子住了進去,從此,這個山村裏就又多了一個老漢一個嬰兒以及一條老狗。

  村裏人也漸漸熟悉了這個偶爾出村購置東西,但是孤僻不愛與人交流的老漢,漸漸地也發現隻要不故意招惹他,他也絕對不會與人動手就是。唯一的一次出手還是張全蛋為了挽回自己當初在村口痛苦時丟掉的麵子,趴在老漢院子的牆頭偷窺老漢在做什麽,結果被老漢一隻手揪著脖頸子順手扔到了道旁的水田裏。張全蛋又一次成了村民飯間的笑料。

  後來,李二蛋的母親病重,村裏會點岐黃之術的家傳郎中也束手無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李二蛋心一橫,跪在了老漢門外。畢竟在村子裏,若是老郎中都沒法救的人,那就隻能準備後事了。

  李二蛋跪在門外哭求老神仙出手。初時,隻聽院內嬰兒啼哭,後來,過了一個時辰,院門開了,麵無表情的老漢站在了李二蛋麵前。不知是被李二蛋的孝心感動還是被李二蛋的哭喊折騰的心煩,又或者是吵到裏麵嬰孩的休息。老漢出來了。站在李二蛋麵前,沒有順手丟走李二蛋,意思很明顯,帶路。

  李二蛋欣喜若狂,在前麵帶路。真真的是個老神仙哪,若是能救母親那就更神了。

  老漢到了李二蛋家,隻是看了病床上的老嫗一眼,隨手寫下一張藥方就甩手出門了。幸好屋裏還有老郎中和村長等人在,畢竟村子就這麽大,村東頭喊一句村西頭都感覺震得耳朵疼。誰家有人病重那可是頭等大事,更何況,村子裏基本上都是沾親帶故的,誰家有事當然會幫襯兩把,畢竟誰家都有坎要過。所以村裏有聲望的老一輩幾乎都在李二蛋家了。老郎中照方抓藥,幸好藥都是常見的,並不難尋。服了藥,果然老嫗病情好轉,再後來竟能下地了。村裏更將老人奉若神明,由最初的畏懼變成了敬畏。老村長更是帶著,禮物登門願意將村長之位讓與老神仙,隻是老漢並未同意。李二蛋更是將老漢當做了自己的親爹一般供奉,上山打獵回來,必會將獵物最好的那一半收拾好了送到老漢家,老漢也從未拒絕過。

  再後來,李二蛋跟著老漢出去一趟,到了鎮山鎮,老漢買了一些孩子用品和生活用品。李二蛋這才直到原來布也是有很多顏色的,並不是村裏隻有黑的、白的和紅棕色的。原來還有花花綠綠的布,還有那麽些聞著就香的吃的。可是這些都是要錢的,李二蛋根本就不知道錢是什麽東西啊。幸好老神仙隨手甩給了李二蛋一錠銀子,恐怕也是見李二蛋一副土包子進城的麵容和自己走到一起丟臉吧。

  李二蛋可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一錠銀子能買好多那些花花綠綠的布的。李二蛋也是個精明的人,不然不可能跟著老神仙走出山村。他並沒有胡亂花錢,而是買了一些村子裏沒有的緊俏物件,又不太貴的東西。倒是最後買了一個蔥油餅和一個糖葫蘆小心翼翼的揣在懷裏,想來是給老母親和自家小崽子買的吧。

  李二蛋回來後將買回來的東西換成了可以在鎮上換錢的東西,然後,李二蛋就成了村裏的貨郎,家裏倒也更好過一些。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二慢慢接觸了外邊的人便覺得自己的名字難聽了,於是改了名字不叫李二蛋了,改叫李二了,而他的名字也被他的兒子繼承了就叫李二蛋了。老一輩的人那可能一時之間改過來,於是村裏便有了奇怪的一幕,一喊李二蛋,李二回頭了,李二蛋就是李二的兒子大聲的哎一聲。也有好事的戲稱這是李家雙黃蛋。

  轉眼就是兩年了,老漢抱回來的嬰孩也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滿村裏撒歡的小屁孩頭子,成天和著李二蛋也就是李二家的兒子在村裏東跑西顛的。村子裏人本來就少,少年少女早早在七八歲,更早的在五六歲就陪著自己大人下地幹活了,所以同齡瘋玩的也就五個孩子。雖然隻有五個,但也是分了陣營的。

  老漢帶回來的嬰孩才兩歲多一點,叫李遠致,和李二蛋還有個大名叫張全蛋,小名叫二狗的小哭包。李二蛋比李遠致一歲,但是倆人個頭卻差不多,倒不是李二蛋發育不好,而是李遠致發育太好。至於張全蛋則是以前的張全蛋家的崽。至於名字這件事都是李二蛋他爹起的頭,村裏的青壯漢子幾乎都改了名字,不再叫好養活的名字了,倒是都遺傳給了下一代。反正以後長大了再改嘛。當個乳名使喚著,好叫,好養活,不見他們父輩一個個壯的跟牛犢子似的。這場改名風波最初倒是鬧了不少笑話,但不久也就複歸於平靜了。

  李遠致和李二蛋還有二狗子張全蛋是一個陣營,還有兩個大一些的孩子一個叫劉大寶一個叫何大力,分別是村長的孫子和老郎中的孫子。一個三歲半一個四歲,比李遠致他們陣營大不少,所以他倆覺得不能和小孩子玩,他倆是大人了。倒是兩個陣營經常幹仗,不是你們今天過界了,就是他們占領了我們的山頭,其實就是個小沙包和小河分了南北而已。

  幹架三個年紀小的倒也不怵,李遠致從小被老漢訓練,李二蛋又經常受李二從外麵帶來的美食,家裏也不缺油水,長得也壯。但是劉大寶和何大力家裏也不缺營養,畢竟一個有村長爺爺,一個有郎中爺爺,差不到那裏去,其實整個村子的水平也是聽平均的,家家有幾畝水田,還有家裏男人上山打獵,倒是有了李二這個貨郎之後,大家才知道,山裏隨處可見的雜草竟是能換東西的良藥,家家戶戶反而過的更好了些。

  所以處於勢均力敵的兩方陣營往往以小哭包二狗子的哭聲為準,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張全蛋倒是被訓斥的不少,沒少被罵沒出息,你打不過就會哭嗎?受了欺負那你別和他們玩啊。但是第二天該玩什麽照玩,豪不耽誤,該哭也照哭,也不耽誤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