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致富顧問
作者:夜行人      更新:2020-03-03 03:08      字數:3374
  山河警事最新章節

  何書記猶豫了一下,又說道:“我母親病危時,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大部分時間是神誌不清的狀態,有一天忽然清醒了,把我叫了過去,將當年的事給我詳細說了一遍,囑咐我說有個救命恩人,叫鍾漢生,外號快刀鍾,我母親說她一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鍾,讓我無論如何要找到他,見了麵隻要說三個字,油菜花,就行了。”

  吃完飯,何書記笑著說道:“鍾叔,我啥也不說了,你是革命前輩,中央再三強調,要妥善安置抗日老同誌,你把戶口關係交給我,我幫您辦妥!”

  老鍾頭一瞪眼:“我哪兒也不去,就在上河村!”

  何書記又問:“那您現在有退休金嗎?”

  “兩袋糧食,還給兩百塊!夠吃夠花了!”老鍾頭簡潔答道。

  “何書記……我爺爺要留在上河村,就依他吧。”鍾國濤張口勸道。

  何書記點了點頭,攤手道:“鍾叔,那您需要我做什麽?”

  老鍾頭指著秦鍾二人道:“我倆孫子孝順,這大海雖不是我親生的,卻跟我關係不淺,這娃我不會看走眼,是個好娃!現在是警察!國濤也有本事,在木材廠裏開車,你要真想幫忙,就照應著倆孩子別走了斜路!”

  何書記認真問道:“小鍾,在哪個木材廠上班?不行的話,你直接說想去哪個地方上班?”

  老鍾頭怒道:“別說了小明,你不能犯了錯誤,娃的路,讓娃自己走,你看著別走偏了就行了,哪能走後門安排工作!”

  何書記正色道:“鍾叔,你莫著急,我母親一直教育我,要做個為鄉親們服務的好官,我時時刻刻牢記這句話,這些年如履薄冰,仔細認真,可不能犯了錯誤,我隻是覺得這倆孩子都挺好,能奔個好前程,就是缺個平台!”

  “現在就挺好,不需要那些平台,你能回來找我這個老頭子、能記得我,這就夠了!”老鍾頭簡潔說道。

  何書記鬆了一口氣,聽從母親臨終吩咐,去上河村尋根之前,其實內心是很矛盾的,何書記是地級市的副書記,手中的權利不小,麵對當年的救命恩人,如果對方依仗著這層關係,獅子大開口要找工作拿工程的,自己還真是進退兩難,此刻看起來是自己多慮了,這麽多年過去,母親口中的那個氣吞山河的英雄好漢,雖然變成了一個日漸垂暮的老頭,但是黨性沒變,依舊是時刻遵循黨的紀律,絕不逾線違規。

  何書記小的時候,父母一直相敬如賓,很少有吵嘴的時候,真是對哪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兩人也是坐下來談,隻是印象之中,母親似乎一直沉默寡言,笑容不多,何書記一直認為是母親性格使然。

  這個時刻何書記才明白,自己母親一生背負了多少辛酸,承受了別人想象不到的苦痛。這一輩子恪守婦道,在臨死的最後時刻才告訴兒子這一切。

  望向老鍾頭,背脊依然直挺,隻是臉上皺紋深刻,隻能歎歲月如刀,英雄遲暮。

  臨走前,何書記又仔細問了問秦山海的工作,告知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什麽困難,都可

  以隨時找他。

  秦鍾二人要去花奶奶墳上祭拜,老鍾頭道:“我去過了!你倆就別去了,也不熟悉,打擾人家的清淨。”

  老人固執,隻得作罷,老鍾頭惦記要回家,何書記再三勸說無果,便派了車,親自陪同老鍾頭到了家,又去老鍾頭屋後看了看,提出要修烈士陵園,被老鍾頭拒絕,無奈隻得返回。

  秦山海一夜基本沒睡,腦子裏都是槍林彈雨和那個紛亂年代的柔情,想起老鍾頭,心中滿是崇敬!

  ……

  鍾國濤爺倆回到上河村,引來一陣喧鬧,好奇的村民都圍過來問東問西。

  大領導已經離開了上河村,鎮黨委書記薑建華急匆匆來了,大領導在的時候,連個說話的機會都沒給,薑書記讓村支書蔣貴領著,來到橋頭老鍾頭住處。

  蔣貴吆喝著讓村民讓開,薑書記來看望老鍾頭了。

  老鍾頭還沉浸在小花故去的悲痛中,心情失落,精神狀態不太好,麵對喧鬧的人群有些不耐煩,讓國濤勸人離開,把門關上,能清淨一會。

  國濤正勸著村民,看到蔣貴領著薑書記來了,就迎了上去,三人來到屋後的空地上。

  薑建華這次是有備而來,雖然不清楚老鍾頭和市委何副書記具體什麽關係,但從何書記的表現來看,兩人應該頗有淵源。

  站在統領全鎮的角度,麵對地市級領導何書記,級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那是要仰望的。平時哪裏能說得上話,古河鎮這兩年發展的是不錯,那是因為有林木資源的支撐,最近幾年下發了不少環境保護政策,這些政策一收緊,林業開發這塊蛋糕也越來越小,再過幾年,可開采資源枯竭,古河鎮的經濟發展不僅不會前進,甚至會倒退。

  作為鎮黨委書記的薑建華自然非常明白古河鎮的處境,如果找不到好的方向,古河鎮的發展就會陷入僵局,這次手握大權的領導,來到古河鎮最窮的小山村尋親,值得薑建華親自做做工作。

  如果地市級領導點頭說句話,政策有所傾斜,那對上河村乃至古河鎮來說,起到的作用都不會小。

  蔣貴對雙方介紹了一下,鍾國濤連忙出伸雙手說:“薑書記你好。”

  薑書記握住手,微笑點了點頭。

  “薑書記這次來,一是對退休老革命表示關心和慰問,二是想請老同誌出山,為咱上河村乃至全鎮的發展出謀劃策,國濤,咱們這段時間不也弄你那個織毛衣的事呢嗎?包括薑書記咱們都是想著讓村民致富,這次正好是個機會。”蔣貴介紹道。

  鍾國濤一聽這話,覺得這的確是個好事,但轉念一想,自家老爺子思想上比較堅定,對拉關係走後門這一套非常不齒,更不屑參與,在與何書記談話中可以看出一二。

  “薑書記,這是件為民造福的好事,但是我家老爺子比較固執,還得我跟他當麵談談才能給你回答,不過我覺得希望不大。現在老爺子剛剛失去舊友,打擊不小,等過了這幾天吧。”鍾國濤婉轉地說道。

  薑書記心想,失去舊友?這個舊友和

  何領導肯定有關係,至於什麽關係回頭打聽一下就知道,由此可見,淵源頗深,來的路上就聽蔣支書說了,這擺了一輩子渡的老鍾頭性格固執怪異,而且決定的事誰都說不進去話,這可難了。

  “老爺子年齡大了,不願出山可以理解,到了這個歲數,也該安享晚年了,來的路上我就聽蔣支書說了,你在振興木業裏上班,你們吳經理跟我比較熟,咱們鎮的發展離不開這些企業家啊,對了,聽說你還給上河村搞了個毛衣編織創匯的項目,正在運作中,年輕有為啊,你看咱們上河村、下河村,都比較窮,缺乏的就是你們這樣敢邁步子的年輕人啊。”薑書記笑著說道。

  鍾國濤有點不好意思,撓了撓頭,道:“薑書記言重了!我哪有那麽大能力,這都離不開蔣支書的幫忙,就是小打小鬧給村民弄點零花錢,哪裏稱得上創匯項目。”

  薑書記接著說道:“咱們古河鎮這些年,靠的就是這些林子,有一部分人也因此富了起來,但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還處於溫飽的邊緣徘徊,這總歸不是長久之計,要謀求發展還需另辟捷徑。有些年輕人有想法、勁頭也大,然而勁頭再大,選不好致富項目、不懂如何經營還是富不起來。上啥項目、怎麽經營才能盡快致富,成了這部分職工的發愁的事兒,也有的人自己運氣好,路子走對了,卻悶頭發大財,不願意交流也不願意傳授經驗,生怕別人分了他碗裏的糧食,作為書記我的壓力也很大,縣裏領導也比較重視,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組織我們這些幹部開了不少次致富交流會,所以呢,我尋思咱們鎮聘請幾個‘致富顧問’,不白幹!該記報酬按百分比記報酬,小鍾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也可以考慮考慮,比如說你這個手工藝出口的項目,有了盈利,就可以擴大規模,就可以帶動全鎮來做。”

  “可以啊薑書記,我跟那邊已經聯係妥當,原材料就在路上,這一次如果成了,就漸漸加大規模,我和蔣支書手裏現在缺的就是資金,如果鎮上能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就沒困難了。”鍾國濤連忙說道。

  一提到錢,薑書記心情就不好,到處是用錢的地方,每年賬上就給撥那麽多,鎮裏大小十來個村子,沒一個不缺錢的。

  薑書記開口道:“你們上河村建了這座橋,就花了不少錢,現在鎮上也沒錢,等鎮上扶貧專項資金到位再說吧。蔣支書,你給小鍾照應著,把事兒幹好。”

  “哎,書記。”蔣貴點頭應道。

  薑書記本來想找找老鍾頭,看看能不能靠上市裏的大領導,能給古河鎮帶來好處,沒想到談著談著反而讓對方開口要錢,有點哭笑不得。

  送走了薑書記,鍾國濤回屋將書記的來意說給了老鍾頭聽,老鍾頭評價道:“那哪兒是來慰問我的,那是奔著小明來的,薑書記想法是好的,但是這個口子不能開,小明是市委的領導,市委自然有大局的規劃,不能因為咱們和小明是舊識,就對咱上河村偏看一眼,這既影響大局,又會讓人說三道四。”

  老鍾頭的回答,在鍾國濤意料之中,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