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全民政治
作者:快樂的高山      更新:2020-03-14 02:48      字數:3456
  “我的理論很簡單,就五個字:民以國為本。”蔣南平放下杯筷,坐直了身體,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

  “什麽?”卓尚君將身體往前傾了一點,似乎是怕自己聽錯了,“國以民為本,不是應該是這幾句話嗎?”

  “全民參與到所有政治決策中的確是一個最完美的境界,不過實際上做不到。泛濫的全民政治隻會形成各式各樣的小圈子,各種類型的利益團體。”

  “那你的全民政治究竟是什麽呢?”卓尚君有些不解。

  “在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控製下的全民政治。這樣可以保證民眾在不破壞國家利益的前途下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

  “我不明白,全民參與是迄今最理想的政治狀態,為什麽會破壞國家利益呢?”

  “打個比方吧,”,蔣南平將茶盤內的三個茶杯擺成了一個三角形,又從筷筒裏取出一個筷子連在其中兩個茶杯之間,說,“你看著三個茶杯,分別代表青、沅、曹三州。如果你們寧燕要從青州修一條水渠到河北,需要經過沅、曹兩州,解決河北飲水困難的問題,但是修到沅州和曹州就修不下去了。因為沅、曹兩州的百姓說水渠會破壞兩州的水道,造成當地農田無法灌溉。因為三州都是民選自治,遵從民意,所以這條水渠也就修不下去了,河北的老百姓又得受幹旱之苦。這個時候就需要中央政府的幹預了。”

  “可是既然水道會破壞兩州的灌溉,中央政府的幹預不也是一向錯誤的措施嗎?”

  “實際上,水渠對兩州灌溉的破壞程度極小,兩州百姓隻是顧及本地利益,不希望將本地水資源輸出到外地,所以才有這樣的抵製,這就是地域民主的狹隘性。所以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居中控製。”蔣南平說得很篤定。

  “那麽你這種中央政府和沈慕韓的精英政治有什麽區別。”卓尚君開始刨根問底了。

  “我的政府不那麽精英,沒有精英繼承製這樣的劣根性,不會把精英政府逐漸變成世襲製、階級分明的小圈子。我的政府大部分是由普通人組成的政府,具備持久、健康的運行機製。”

  “但是普通人組成的政府怎麽能夠保證它的效能呢。就好像十個博士和十個初中生組成的政府能一樣嗎?”從卓尚君的問話中,蔣南平能夠聽出沈慕韓對她的影響有多大。

  “其實,隻要有正確的規則進行約束,十個博士和十個初中生的工作效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蔣南平想了一下,繼續說,“另外,在普遍提高了民眾的教育程度之後,一個普通人組成的政府工作效能應該遠遠高於精英政府了,而且還能進行持久的良性循環。這是精英政治無法比擬的。”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蔣南平的話都有些針對沈慕韓。

  卓尚君心裏暗自有些慶幸,幸虧今天沈慕韓沒有出現,否則這一場火星撞地球是不可避免了。

  “那麽,你所說的規則是什麽?”她還在繼續追問,希望能夠將問題了解得更清楚,因為這些話她過後必定會和沈慕韓在一起討論的。

  “法律!而且是人人必須遵守的法律。”一提到法律

  ,蔣南平的語氣就有點斬釘截鐵的味道。

  “法律當然是人人遵守了,這有什麽疑義嗎?”

  “可你見過真正有一部人人遵守的法律嗎?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總會有法外之徒。實際上,我所說的這部法律也不可能讓人人遵守。”

  “那你說它有什麽用?”

  “我的意思是,我的法律要讓最大限度的人群去遵守。”他眉毛一揚,聲調也提高了不少。#愛奇文學iqiwxm&…最快更新

  “你不會是又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一套吧。”卓尚君的語氣中帶著一點點揶揄,她覺得時時處處都在創新的蔣南平怎麽也會幹這種炒現飯的事情。

  蔣南平聽出了她語氣中的別樣味道,毫不介意地笑笑:“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說來慷慨激昂,其實從來沒有人做到過。希望從我這一次開始,是個例外。”

  卓尚君誇張地“哦”了一聲,問:“你還能有什麽新奇的辦法嗎?”。實際上,她並不相信蔣南平在這一點上有什麽靈丹妙藥。

  蔣南平卻不馬上回答,而是夾起一筷子菜吃了一口,豎起三個指頭慢悠悠地說:“我的方法很簡單,一共三項:法律普及、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

  “這個輿論監督聽著耳熟,不過那是對現代人說的。現代的新聞業發達,具備輿論監督的條件,在當下這個狀況下你怎麽監督?”

  “當下雖然沒有記者,但是有具備記者功能的官員哪!”

  “誰?”卓尚君好奇地問道。

  “禦史,也就是俗稱的言官!他們負責收集各地的民情並專折向皇帝匯報。我可以改成讓他們向全國匯報。他們的專折變為邸報,在全國發放,這個邸報就是新聞報紙。”

  他喝了一口酒,繼續說:“一直以來,天順的禦史不過是擺設,成為了各類黨羽隻見攻杵的工具。而且這些人全部集中在京城,尋常都不外出。我的辦法是,設立禦史局,並在每個州縣設置禦史處,他們直屬禦史局,而禦史局直接向議政處首腦負責。”

  “這便是你的輿論監督?把禦史變成了官方的記者?可是你我都知道,輿論監督最重要的便是獨立性,不從屬於任何黨派和政治力量。這些官方的記者即便隻對皇帝負責,他們也是拿著皇家飯碗的人,你難保他們為了顧及當權者的臉麵不會受到朝廷的壓力,做出有失偏頗的報道。”卓尚君考慮的比較細致。

  蔣南平微笑著,夾起一筷子菜吃了一口,又夾起一筷子慢慢地嚼著。等到美味佳肴都進了肚子,他才慢條斯理地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我何嚐不知道官媒的利弊。可是別忘了,這裏是三百多年前的中國,新聞媒體都還沒有發芽破土,更無論談什麽新聞媒體的獨立性了。”

  卓尚君注意到他的神態,問:“看這樣子你倒是胸有成竹了?”

  蔣南平笑道:“我巴不得出幾件禦史隱瞞不報的事情,這樣我就有機會抓住他們開刀,在地方上設立新聞處。這種新聞處由各地鄉紳出資建立,當地的名士負責管理,和官府無關,報道各地的民情。到時候他們報道的情況和禦史局

  的邸報進行比較,真實情況一目了然。這不就形成了新聞媒體的互相監督嗎?”

  “可萬一這幫官媒謹小慎微,不出事怎麽辦?”

  “放心吧,在中國這種官本位的社會裏,隱瞞不報的事情多得很。我不怕它不出事,就怕它出得多了,我應付不了呢!”蔣南平站起來走了兩步,拿起書案上筆架上的一隻毛筆欣賞了一會兒又說,“實話跟你說。這樣的新聞處我已經暗地裏籌備了數十個,個個都在待機而動。等著吧,不出半年,天順朝的新聞媒體將會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麵。”

  “那麽,”卓尚君追問道,“你說的民眾監督是怎麽回事?”

  “這涉及到民眾的知情權!也就是說,官府的每一項政令行為都要通過邸報或者地方新聞處的報紙告知所有民眾。”

  “這有什麽用?”卓尚君笑道,“政令都實施了,老百姓不過是看客,能夠翻起多大的浪來?”

  “這就是普法教育的好處了。”蔣南平信心十足地說道,“我已經在金陽縣設立了一個普法試點,目的就是讓民眾了解天順法律的條例。他們懂得了了條例,就知道如何運用條例去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當代社會裏,民告官都很困難,我倒想聽聽,你的天順朝百姓能夠怎麽樣運用法律來告倒官府。”

  “很簡單,隻要他對法律條文熟悉就行了。”蔣南平說,“比如今年朝廷要在徐州加賦,而徐州附近的廣平剛剛經曆過和契陵的大戰,徐州百姓就可以援引天順法律條例,大戰之地,三年之內不得增加賦稅。”

  “你們朝廷會在乎這些老百姓的呼聲嗎?”

  “不在乎不要緊。百姓可以上訴到戶部,由戶部交議政處議處。這就是說,老百姓無論怎樣都可以進行上訴,隻要上訴朝廷必須受理。那麽朝廷也就無法忽視老百姓的呼聲了?”

  卓尚君想了一會兒,說:“你們天順好像有個蠻奇葩的規定,民告官無論輸贏都要挨二十板子。光憑這一點,我看誰敢告官府。”

  蔣南平卻哈哈大笑起來:“關於這一點,石曉明提出了一個破解漏洞的辦法。當然那不是長久之計。我的想法是,板子可以打,因為天順律法是他們的太祖皇帝製定的,短時間內改動起來我怕觸犯眾怒。我有個緩兵之計,板子可以打,不過什麽時候打就由我說了算了。民告官的官司,輸贏與否,板子都可以無限期延後執行。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隻要一拖下去,就沒人記得去做了。”

  “還有一個問題,這麽繁瑣的律法條文,你怎麽能指望老百姓一條條的記住?”

  “當然不必讓老百姓全部記住。熟背條文那是律政局的事。”

  “律政局?聽起來好熟!”卓尚君笑著說,“從港劇裏借鑒的吧。”

  蔣南平道:“名字可以借鑒,具體功能還是我說了算。說到底,律政局就是幫人打官司的地方,受理人可以是官府,也可以是百姓。至於對老百姓的普法教育嘛,從關係他們切身利益的地方開始。隻要和他們的利益相關,比如土地、財產之類,他們一定比我們記得還要滾瓜爛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