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堅城難保
作者:快樂的高山      更新:2020-03-03 03:04      字數:3569
  聽到“攻城”的號令,城樓上的丁鳳及其士兵們死死盯著鐵頭,看他如何攻城。

  廣平城的護城河寬約兩丈,大部分近距離的攻城器械都無法越過,即便是受過特殊訓練的士兵也很難跨過去。而受過專門訓練的戰馬在有一定起跑距離的情況下可以衝過去,但是攻城需要步兵來完成,騎兵完全不能發揮作用。

  所以,丁鳳等人關注的是這鐵頭怪物到底如何跨過護城河。

  鐵頭怪物整齊地停在護城河的邊緣,默然不動,就像是在觀察護城河的狀況,思考渡河的方案。

  眼下晨曦初露,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雲中投射下來,黑夜漸漸退去麵紗,大地上的萬物逐漸露出了他們本來的麵目。

  丁鳳這才看清,鐵頭的輪子在哪裏。

  在他長方形身體的兩邊,是兩條巨大的帶子,這帶子不知道是什麽做成的,分別在鐵頭的兩邊繞了一圈。而每條帶子的正中分別包裹著四個輪子。四個輪子不大不小正好卡在帶子中間。

  這種奇特的運行模式在丁鳳他們看來自然摸不著頭腦,不過如果石曉明、高九哪怕是孟路等人在場,他們都會脫口而出:“這是履帶!”

  沒錯,這就是最古老形式的履帶。當然,這個世界中還無法打造出鋼鐵的履帶。這條履帶是由無數竹片拚接而成的。

  竹片的材料取自中條山的陶竹。陶竹質地堅韌,耐火燒,耐刀砍,而且重量極輕,寧燕的禦林軍身上的鎧甲就是由陶竹做成的。一來輕便,而來防護力強,而且不怕火燒,可以避免類似於“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悲劇。

  這些陶竹片每一片大約有成人的大拇指大小,中間穿孔,然後用無數根粗麻做成的繩索穿在一起,就製成了鐵頭的一條履帶。

  穿陶竹片的粗麻經過特製的藥水泡製,刀砍不動,火燒不斷,也是寧燕的一項軍事秘技。

  至於這兩條履帶的八個負重輪如何運轉,則又是一項別出心裁的方案了。在這個時空中,蒸汽機在西方世界初露端倪,還沒有得到規模化的運用,更不要說在相對閉塞的東方了。

  這麽笨重的家夥,如果利用馬力,則需要十至十二匹馬的動力,這一方麵極大降低了它的機動性,另一方也成為了戰場上一個龐大的目標。

  如果敵人將馬射死,那麽這個鐵頭就成為一具鐵棺材任人宰割了。

  所以設計者參照了古希臘三層戰艦的設計理念。古希臘的三層戰艦上共設有三十至五十根船槳,整齊地排列在內部船艙的兩邊。戰艦運行時,所有操槳的水手整齊劃一地前後搖動,根據操舵手的命令,戰艦能夠迅速地啟動、行駛以及掉頭。

  這樣一隻擁有數量龐大的操槳水手的戰艦速度是同期敵艦的三至五倍,因此在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20年期間,希臘海軍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近二百年不墮。

  鐵頭的運轉當然不需要這麽多的“水手”。在鐵頭內部,兩邊各有五名士兵,他們每人手持一個手柄,每個手柄連接一個圓盤。圓盤隻見相互連接,和一個巨大的木質齒輪連接。十名士兵整齊劃一地搖動手柄,連接的圓盤轉動,從而帶動齒輪跟著轉動。

  而齒輪和鐵頭外部的八個負重輪是相連接的,因此齒輪的轉

  動便可以讓負重輪前後滾動。

  設計者如此煞費苦心地設計這個底盤,不是為了把鐵頭做成一輛十七世紀的坦克。以現實的科技水平,不用說坦克的火炮係統無法實現,連旋轉炮塔的設計都是不現實的。他的目的,僅僅隻是檢驗這種地盤的性能。至於火炮係統,是他的下一個試驗項目。

  此刻,在廣平城頭上,數千人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鐵頭如何過河。

  隻見鐵頭的負重輪同時開始旋轉起來,整個車身緩緩向前開始跨越護城河。

  和普通車輛過河的狀態不同的是,鐵頭的前部始終保持著水平狀態,沒有下垂。這是因為鐵頭的中心靠後,因此即便前部沒有接觸實地,也不會一頭栽下去。

  此時,鐵頭車身的大半已經越過了護城河的河岸,可整個車體依然保持平衡。

  城上的丁鳳等人看得呆了,被這種奇特的過河方式吸引住了,沒有任何命令。忽聽有人高喊道:“還在等什麽,準備發射拋石機!把鐵頭砸到河裏去!”

  丁鳳回頭一看,說話的卻是郭韜。他這才如夢方醒,急忙命令道:“快,發射!”

  可是對鐵頭這個目標來說,拋石機的發射距離比較尷尬。它的射程適用於較遠距離的發

  射,而護城河正在它的發射死角之中。眼見的大批的石頭從鐵頭的頭部飛馳而去,落在它身後的空地上,郭韜、丁鳳等人隻能徒呼奈何。

  可鐵頭卻一點也沒有耽誤前進的步伐。此刻,它的前部已經觸到了護城河的對岸,而後部仍然還在河的那一邊。原來鐵頭車身長度在三丈出頭,比護城河要寬出許多,它穩穩地架在河上,就像一座鋼鐵的橋梁。

  丁鳳看得呆了,而郭韜卻老練的多,一見拋石機沒有效果,立刻下令:“滾木礌石準備,集中往那四個怪家夥身上砸。”

  廣平城素來以防禦精良著稱,滾木、礌石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別處要高出一等。他們的礌石尺寸和平常百姓家的磨盤大小相似,滾木的直徑接近三尺,是尋常滾木的一倍。

  郭韜一聲令下,滾木礌石暴雨般往護城河邊傾瀉下來。投擲手都是二十歲左右身材粗壯的棒小夥子,手裏力氣十足,而且經過精心訓練,手裏準頭極佳。

  那些大木頭和石頭像長了眼睛一樣往鐵頭們身上招呼。

  隻聽邦邦邦不斷傳來悶響,那些木、石碰上了鐵家夥頭頂上的圓柱,瞬間被蹦的遠遠的,墜入河中。另有一些砸中了鐵家夥的車體,但就像碰到軟墊一樣高高彈起然後墜入河中。

  原來,設計者對於覆蓋車體的鐵皮做了特殊的加工,不但堅固而且韌性十足,對車體基本上沒有損害。另外,車體並不是完全標準的正方形,而是上窄下寬的梯形形狀。因此就算是石頭落在車上也會順勢滑下車子。

  石頭和滾木扔了不少,可是對鐵家夥的損害幾乎沒有,郭韜和丁鳳有些發愣了。本來按照石玉提供的情報,他們對龍達的攻擊方式有所了解,因此安木琴扔火把的時候他們用大網將火把反彈了回去,還製定了噴火油的方式進行了反擊。

  對於這個鐵家夥石玉語焉不詳。也許因為這是秘密武器,石玉並不了解,所以說得很含糊,郭韜隻知道這家夥很厲害,厲害到什麽

  程度並不清楚。現在見識了這些家夥的實力,可是如何應對就犯難了。

  可是戰場的時機轉瞬即逝,就在郭韜等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四個鐵家夥已經越過了護城河,來到了廣平城的城根下麵。

  他們停了下來,就聽見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原來是他們頭頂的圓柱子慢慢升起。原來每根柱子都有支架和車體相連,現在支架升高,圓柱也就隨之升高。

  丁鳳喊了一聲:“都督,讓快大家小心,他們要架雲梯。”

  郭韜啞然失笑:“什麽雲梯?那是圓柱子。你以為韃子兵都是孫猴子,攀著柱子就能上城!”

  “拿著柱子是幹什麽用的?”丁鳳不接地注視著圓柱。

  就見圓柱升到一定的高度後停止不動,然後就想搭在弓弦上麵的一支弓箭,慢慢後移,越移越往後,到了一定的程度又停滯下來。

  見此情景郭韜猛然醒悟過來:“不好,這是攻城的衝車!”

  果然,他的話音剛落,圓柱猶如離弦之箭猛地向前一衝,隻聽轟隆一聲,圓柱前部已經狠狠砸在城牆上,頓時間城磚的碎末飛濺,牆上竟然砸出了一個坑來。

  廣平城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曆代對城牆的建造都非常注意。特別是在郭韜統治時期,他仿造南北朝時匈奴末代單於赫連勃勃建造統萬城的做法,對城池進行了重新加工。利用石灰、石英砂和白黏土以及糯米汁對大部分老舊城牆做了重建。

  當年赫連勃勃建城時候的要求是,如果在建好的城牆上能夠楔入一根釘子,那麽所有參與建造這部分城牆的工匠全部處死。

  郭韜的製度當然不會這麽殘暴。他的做法是,如果建好的城牆上可以楔入一根釘子,那麽監工得拿出一百兩銀子上交都督府。監工們全部的工錢才八十兩,如果扣除一百兩等於這趟買賣不賺反賠。所以他們費勁心力保證了工程質量。

  可是如今在這個鐵家夥的圓柱麵前,如此堅固的城牆似乎也不那麽堅固了。

  其實這圓柱取自於遼東深山中的千年古木,腰圍一丈左右,又經過特殊藥水的浸泡,硬度堪比鋼鐵。

  在鐵家夥的內部有一個彈射裝置,因此圓柱撞擊城牆之前有一段類似於張弓搭箭的過程。在現代物理學中,這是將勢能轉換為動能的一個過程,勢能越大,動能隨之也就越大。

  因此,圓柱的撞擊力相當驚人。這還虧得是廣平城牆修建的精心,否則尋常的城牆一次就能撞個大窟窿。

  郭韜、丁鳳還在關注鐵家夥砸的那個大坑,第二次撞擊已經開始了。這一次圓柱拉的更遠,因此撞擊更烈,一聲巨響後,連城上的郭韜等人都感覺到了一陣強烈震動。再一看城牆,已經被撞出了一個大洞。

  廣平城的城牆基座厚三丈。圓柱雖然攻擊的是比較厚實的基座,但是禁不住撞擊力太強,如此三五次之後,城牆就會裝出一個缺口,到時候韃子軍兵蜂擁而入,便是一件大麻煩事。

  可是現成的滾木礌石對它的作用,卻是如何是好?

  郭韜低頭沉思了片刻,對丁鳳說:“傳我的命令,把那個人給我傳過來!”

  “誰?”丁鳳一時沒有明白他的意思。

  “就是那個自稱是蔣南平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