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善有惡報
作者:快樂的高山      更新:2020-03-03 03:03      字數:3820
  在紀萬鍾看來,沈慕韓便是自己的超級智囊,在他的腦袋裏總有無數的奇思妙想,而且每每算無遺策。如今他說道天順也願意對自己施以援手,真是又驚又喜。

  沈慕韓笑道:“天順當然不會幫我們。不過我們可以借助天順的名義,讓外人以為援助賀馬的是天順。”

  紀萬鍾迷惑了:“這怎麽講?”

  “侯爺,賀馬族盛產戰馬,這也是他們的主要貿易物品。他們用戰馬來換取自己稀缺的絲綢、布匹、糧食、茶葉、瓷器等等生活用品。而這些用品即便是在我寧燕也並不充足,所以賀馬族一般都越過我們向天順和蜀州采購。”

  紀萬鍾問:“中間隔著我們寧燕,他們能把手伸那麽長?”

  “侯爺,您要記住一句話,隻要有需要,就會有市場。戰馬對於寧燕、天順和蜀州都是稀缺資源,所以,為了完成戰馬和其他生活物品的貿易,自然會有中間商出現。”

  不用擔心這幾句話中的現代名詞會讓紀萬鍾感到困擾,在沈慕韓出現的半年時間裏,紀氏一族已經熟悉了沈慕韓的各種新鮮詞匯和語言,此刻早就見怪不怪了。

  “這個中間商就是總店設在天順京師的大鴻商號,它專營上麵說的各類物資,然後將戰馬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天順、蜀州,當然還有我們寧燕。”

  紀萬鍾沉吟了一下:“大鴻商號?我知道了,這是江南首富馬銘遠的產業。”

  “沒錯,不過馬銘遠隻是其中一個股東,最大的股東是一個叫鳳琪祥的商號。”

  “鳳琪祥?沒聽說過啊!”

  “您當然不會聽說。鳳琪祥的總店在蜀州的綿竹,從不對外張揚,在大鴻商號的股份裏他們占八成。”

  紀萬鍾問:“鳳琪祥的老板是誰?”

  “姓趙,趙文奇。”

  紀萬鍾又搖搖頭:“好陌生名字!”

  “當然,您知道趙文奇的錢是從哪裏來的嗎?”

  紀萬鍾知道他話裏有話,於是並不回答,隻是眼睛看著。

  沈慕韓道:“五個月前,我讓您把紀氏家族六成的銀子全部投到甘南州的平昌商號。趙文奇的錢全部來自於平昌商號的投資。”

  “啊!”紀萬鍾驚得叫了起來,“趙文奇用的是我的錢,也就是說,鳳琪祥和大鴻商號都是我的買賣。”

  “對,”沈慕韓道,“如此說來,您控製著賀馬的經濟命脈。隻要我們借口向賀馬購買戰馬,就能向他們大規模輸入資金,並且將火器、糧草等賣給他們,就等於給他們提供了重要的作戰資源。最妙的是,沒人會知道是我們寧燕支援他們作戰的。”

  紀萬鍾看著沈慕韓,低聲道:“慕韓,我問個問題。咱們平昌商號現在到底有多少錢?”

  沈慕韓還是隻顧著吃菜,半晌才道:“侯爺要把全天下的有錢人都排個名次的話,那麽您肯定是第一位,而且第二名到第十名的財產總和也趕不上您的一半。”

  “啪”的一聲,紀萬鍾的酒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也不知道是驚喜還是害怕。

  夜深人靜,沈慕韓從房間裏走了出來抬頭看了看繁星點點的夜空。在他的眼裏,這夜空就是一張巨大的棋盤,那些繁星便是一顆顆棋子。世事如棋,不但繁星如棋,就是天地之間的人也不過是他眼中的棋子。

  他朝南麵的方向看了看。此刻,或許那個人也正站在夜空下觀星,也正在思考著另一盤弈局。蔣征,他心中想道,如今你在天順不也是以人做*~愛奇文學 ~~最快更新

  棋子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嗎?那好,我們就來較量較量。上學時期開始,我們倆就一直是對手,現在我們的手裏都握有同樣的資源,那麽就比試一下吧,看看誰才是最強者。

  寧燕、契陵聯軍一共八萬人,其中契陵軍五萬,寧燕軍三萬,分別由契陵貴族左穆王番以山和寧燕沅州都督劉毅常統領,番以山是正帥,劉毅常為副帥,程文範作為軍師,參與謀劃。

  聯軍在離廣平五十裏的地方紮下營寨。寧燕軍在左右兩側,契陵軍居中。實際上寧燕軍一直按兵不動,真正策劃攻城的是左穆王和程文範。

  甘南侯等人的秘密軍事會議召開之後的第二天,廣平都督郭韜照例開始了每天的巡城工作。這一段時間因為契陵族對寧燕的不斷衝擊,造成寧燕的流民大批湧入天順的邊境。天順和寧燕接壤的有廣平、任州、漢津等五處,但是其餘四處都嚴格遵守牛忠武的命令,拒絕收納流民。

  從軍事意義上來說,郭韜也不想放流民入城,但是他每次登上城樓看見大批的流民滯留在城外的樹林、草地等地方,既沒有地方避寒,也沒有食物果腹,心中就非常難受。他和身邊的副將們商量之後,決定采取分批次入城的方式。每三日敞開一次城門,每次放入四五千人。

  對於流民的處理郭韜是這樣安排的。沒有拖家帶口的青壯年,他會根據情況將他們巡防營。郭韜已經預感到來自寧燕和契陵的威脅與日俱增,擴大軍隊規模是一個應對的良策。

  剩下的六名一般都不會在城內滯留,往往住上一兩天便會繼續南下。因為廣平貧瘠,人口不多,城內也沒什麽富戶,所以流民都願意繼續南下到更加富庶的地方去。

  這樣一來,流民湧入廣平,不會造成城內擁擠,也擴大了城防力量,這是郭韜目前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今天是開放接納流民的日子,郭韜習慣於到現場看看,畢竟人流太大,出了亂子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到達的北城正是卯時,還沒靠近城門,就聽見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他連忙帶著幾個親兵小跑著過去,可是已經晚了。

  原來是現場的兩撥流民打了起來。其中一撥都是些五大三粗的壯漢,對麵的則大部分是瘦小的男子和老人,所以前者明顯占了上風。

  眼看著一名大漢把對方一個三十來歲的瘦子按在地上,拳頭雨點一樣打在身上。郭韜上前不由分說揪住大漢的後脖領子,輕輕一提,然後朝著遠處一擲。那人就像沙包一樣被扔到數丈之外。

  大漢那一夥兒的人看見郭韜是官軍,雖然吃了虧,也不敢鬧事,隻好扶起大漢,躲在一旁。郭韜將那倒地的瘦子拉起來,問:“怎麽回事?為什麽打架?”

  那瘦子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軍爺,他們曹州幫的不是人,軍爺們分給小人們的糧食全部被他們曹州幫的給搶走了。”

  郭韜朝壯漢那邊一看,果然,本來預備分給所有流民的糧食大部分都堆在他們那裏,瘦子這便多是些老弱婦孺,身邊顆粒沒有。

  郭韜是個火爆性子的人,當下不由分說把現場維持秩序的門官找來,劈頭蓋臉地訓了一頓,讓他們把流民的糧食重新進行分配。又教過那壯漢好好教育了一番。壯漢聽說是廣平都督來了,再也不敢撒野,帶著自己的一幫子兄弟退到了城門的一角。

  那瘦子依然跪在地上給郭韜磕頭:“多謝軍門大人!”郭韜將他扶起來問:“你們是哪裏來的?”

  “小

  的們是鄧州人,因為韃子南下,鄧州刺史連戰連敗,所以我們隻好往南邊跑,幸虧還有軍門大人收留。”

  郭韜撫慰了他幾句,轉身要去別的地方。忽聽那瘦子又說:“軍門大人,小的們幾個不才,聽說軍門這裏招兵,我們也想加入。”

  郭韜回頭看了他一眼,笑笑說:“我招的兵都是沒有家累的,你們這一大幫子拖家帶口,不適合入伍。”

  他話才說完,瘦子那邊忽地走出七八個年輕男子,齊刷刷跪在地上:“軍門大人。我們雖然都是拖家帶口逃難來的。但是每家也不止我們一個男丁。我們一家一個,都願意在您這裏入伍,一起打韃子,給我們家裏人報仇!”

  郭韜還沒來得及回答,人群中又走出一個三十來歲書生模樣的人,說道:“軍門大人,小生姓王,和這群人一起從鄧州逃出來的。韃子四處肆虐,我們寧燕的軍兵都不管用,眼看就要打到廣平,我們自願加入軍門大人的隊伍。大家都是漢人,不能看著韃子這麽欺負我們。”

  郭韜看大家如此說,點點頭道:“那麽你們的家人如何安排呢?”

  眾人說:“軍門大人放心,我們每家都還有男丁,他們願意留下的可以自尋生路,不願意留在廣平的可以繼續往南邊走。”

  郭韜於是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都留下吧。不過軍營不比在家,要嚴守軍紀,而且生活艱苦。到時候要是吃不了苦,想走的提前說。要是臨陣脫逃的,那我可要軍法從事。”

  眾人齊聲答應。

  這邊廂那個書生道:“軍門大人,小人王一石,也願意投筆從戎,在軍門大人跟前效力。”

  郭韜上下看他幾眼,問:“先生是何處人,也是鄧州人氏嗎?”

  王一石道:“小人正是鄧州人。自幼讀書,可惜時乖命蹇,到如今還是童生,連秀才的們都沒有摸到。前些時韃子到鄧州撒野,我沒奈何,跟著這些鄉親們一起逃了出來。軍門大人,小人雖然讀書沒什麽本事,但是寫個文書,算個賬本,或者治個頭疼腦熱的小病也還是有些本領的。這韃子在鄧州、曹州肆意妄為,我們的刺史們忙著顧好自己的地盤,都不敢出頭,小人雖是個讀書人,但也知道家國天下。雖然我們和寧燕是兩國,但都是炎黃子孫,麵對韃子願意一致對外。請軍門大人收納小人。”

  郭韜沉思了一下,道:“好吧,王先生,我府裏倒是缺一個文書,你跟我來吧。”

  王一石又道:“我身邊還有跟著兩個朋友,都是同鄉的童生。這位是張儉,這位是胡楓,不知軍門大人是否可以一起收納!”

  郭韜倒是挺爽快:“一起都來吧。讀書人在我們這兒都是寶貝疙瘩,我都歡迎。”

  當下,郭韜和眾人交代了一下,帶著四個親兵和王一石等三人前往都督府。

  圍觀的人群逐漸散開,但有兩個人卻站在原地沒動。兩人都是三十歲左右的人,書生模樣。其中一個對另一個道:“南平兄,郭韜人倒是不錯,可是他這樣收納流民,難免會有隱患。”

  另一個點點頭:“招納這麽多流民,戰鬥力是一個問題,而且人心難測,萬一這些人裏麵混入了敵人,確實是很大的不穩定因素。”說著又歎了一口氣,“不過也沒有辦法,牛忠武對他處處刁難,缺兵、缺餉、缺糧草,他不自己解決也沒有辦法。廣平啊,”他對那人說道,“待會兒,咱們得好好提醒一下他!”兩人相視一笑,一起向都督府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