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京城第一
作者:作家唐宋      更新:2020-05-03 14:25      字數:2609
  蘇伯夫起身後,驚愕的眼神和張開的嘴一個都沒閉上,生怕閉一次眼就少看一次,而這女子,也是呆呆的站著一動不動的望著蘇伯夫,手也一直保持著捧碗的姿勢。

  孫孝武和陳言謀從未見過師父有過這種眼色,哪怕是曾經的師娘,也未曾有過,他們夫妻二人多年也未曾有過一子,在徒弟的眼中,更多的是相敬如賓。

  蘇伯夫一臉不可思議的緩步走上前去,上下打量一番後,帶著疑問的說道:“念恩?”

  “伯夫,是你嗎?”女子也略帶輕聲的問道。

  蘇伯夫終於忍不住的上前抱著她說道:“是我,念恩,你這些年,去哪了?”

  此女子,便是當年名動京城的第一美女,楊念恩。

  楊家世代皆為勳貴,楊念恩的祖父楊璟乃是開國將領之一,當年為大明江山的開創,立下了赫赫功勞,最終功成身退,被封為芮國公,這楊念恩也是二十年前芮國公府的二小姐,可謂是風光無限。

  董閻見此一幕,也站起身來不禁問道:“賢弟,你們認識?”

  蘇伯夫輕輕撫摸了她的秀發,鬆開之後對董閻說道:“何止是認識…”

  ……………….

  二十年前,京城上元節。

  這一年,蘇伯夫二十歲,楊念恩十八歲。

  這一年,明宣宗朱瞻基正在開創大明繼永樂盛世後又一次經濟空前繁榮的時代,人稱“仁宣之治”。

  這一年,社稷清明,天下太平,上元節這天,京城熱鬧非凡,人人都翹首以盼的上元節燈會正火熱朝天的進行著。

  芮國公府內,現任國公楊都正焦頭爛額的看著眼見的一幕。

  楊念恩正死皮賴皮的求著父親說道:“爹爹,我都在家悶了那麽久了,今天上元燈會,女兒想出去嘛!”

  早在三天前,禮部右侍郎薛瑄帶著其子薛師儒上門提親,這薛瑄是一位嚴於律己,勤廉從政,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代儒聖,頗受內閣楊士奇和陛下所倚重,自然怠慢不得,無奈先行答應了下來。

  這薛師儒又聽聞楊念恩京城第一美女的名聲,愛慕已久,早就相約今日上元節晚上兩個孩子再見上一麵。

  楊都愛女心切,前幾日試探過其心意,誰知這楊念恩反應極為激烈,表明了自己不想嫁人的心意,這上元之約也遲遲未提,今日又鬧這出頗是頭疼。

  楊都無奈的說道:“念恩啊,什麽時候都行,唯獨今天不行!”

  “為什麽啊,今天怎麽了嘛!”

  楊都歎了口氣說道:“今夜有重要的事,你就給我乖乖呆在府裏吧!”

  楊念恩一臉不服氣的噘著嘴說道:“爹爹,今夜京城一定熱鬧非凡,有什麽大事,能比上元燈會還重要!”

  楊都並不理睬,這時一個下人匆匆忙忙的進來湊到楊都耳邊說道:“老爺,剛剛薛府來信說,今夜陛下有事召見薛侍郎,他和薛家少爺,今夜怕是來不來了,希望老爺多包涵。”

  楊都點了點頭說道:“知道了…”

  楊念恩還是一臉期待的看著爹爹,滿心歡喜的說道:“爹,是不是你說的重要的事,現在變得不重要了呀!”

  楊都叫來了府裏三四個功夫頂尖的家丁,對他們說道:“你們今夜陪著二小姐出去逛逛吧,若是出了什麽岔子,拿你們是問!”

  “是!”

  眾家丁連忙躬身是到。

  楊念恩開心的上前親了下父親的臉頰說道:“爹爹真好,那我出去啦!”

  楊都不放心的站起身來喊著出了大門的楊念恩道:“早點回來!”

  楊念恩出門之後,就被眼前的熱鬧場景深深抓住了眼球,京城十裏長街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集市熙熙攘攘,叫賣燈籠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如縷,各式燈籠映得街市亮如白晝,整個燈會熱鬧非凡。

  幾乎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燈籠,各式花燈造型別致,數量之多,猶如地上的繁星。

  楊念恩一路走來,這大街上的燈棚數以百計,小巷數以十計,從巷口回頭觀看巷內,各式各樣的花燈重疊堆積著,色彩鮮豔,飄飄灑灑,仿佛自己置身於燈的世界中。

  人人在各式花燈下猜燈謎,戀人們出雙入對,橋上也不乏有文人談古論今,楊念恩新奇的看著這街上的繁華盛景,一會就來到了街邊一個賣麵罩的店鋪,拿起一個覺得好玩,便將其買了戴上。

  此時來到一個眾人圍著的燈籠之下,看看是什麽燈謎,讓大家躡足觀望的。

  隻見燈上寫道:“來人竟是蓬萊客”

  楊念恩看著四下的幾個男子裝的一副儒生模樣,竟沒有一人答得出來,笑著說道:“這個謎底呀,是個“山”字!”

  眾人皆是一臉愕然,紛紛問道:“這位姑娘,為何說是“山”字?”

  “是啊,小姑娘家家的你懂什麽,別亂說!”

  聽到不少人對自己家大小姐的冷嘲熱諷,幾個家丁正要上前回罵,被楊念恩一把攔下。

  笑著對眾人說道:“蓬萊”是神話中渤海裏仙人居住的山,從“蓬萊”來的客人便是神“仙”,“來個人”就成了“仙”,什麽字加個“人”就是“仙”字呢?當然是“山”字”

  眾人這才幡然醒悟,楊念恩笑著說道:“所以,謎底就是“山”!”

  說罷便頭也不回的朝著下一個燈籠走去了,內心非常得意,自小在芮國公府中,熟讀各類四書五經,對著拆字解謎,甚為擅長。

  此時這個燈籠上所寫的內容,不少人看過幾眼都紛紛走開,看來也是個讓人難解的燈謎,於是走上前看個仔細。

  “一鉤新月掛西樓”

  這是何意,楊念恩不管怎麽想,都似乎沒有任何頭緒。

  這時過來一個錦衣男子,看了眼燈謎後,笑著說道:“姑娘,我看你在這看了半天,想知道這個謎底嗎?”

  楊念恩一臉不服的說道:“哪有看很久,我也才剛到!”

  看了眼這人,也戴著一個麵具,故作神秘的樣子,哼聲說道:“你才剛看到,就猜出來了嗎,我才不信!”

  錦衣男子笑著說道:“出題之人,必是南唐李煜的詩迷,李煜的《相見歡》中寫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由此可見,出題之人想必也是個文采風流之人。”

  楊念恩嗤之以鼻的說道:“猜不出來就別瞎說!”

  錦衣男子笑道:“我若猜出了,姑娘當如何啊?”

  楊念恩不服的說道:“你若能猜出來,我便請你吃元宵!”

  錦衣男子便是那少年蘇伯夫,得知今年的上元燈會極其熱鬧,不遠千裏,從蘇州遠道而來,就是來看看這京城熱鬧的景象,果真沒讓他失望。

  蘇伯夫淡淡說道:“看來今天這元宵,我是吃定了!”

  楊念恩不耐煩的說道:“有本事就說啊!”

  蘇伯夫拿起一根樹枝,沾了沾水,在地上邊寫邊緩緩說道:“這‘一鉤新月’,先以形狀之似,猜是‘丿’,‘西樓’,以字體結構之方位為‘木’,因為這‘木’便是在‘樓’的西邊,一鉤新月掛西樓,便是把這個‘丿’掛在了‘木’的上麵。”

  蘇伯夫說完後,故意側頭看看這女子的神情,靠近其耳邊輕聲說道:“所以,謎底是個‘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