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五級城鎮中心
作者:好多牛      更新:2020-09-01 00:07      字數:4621
  雖然水稻號稱是母星人口的主要糧食,但小麥在整個糧食市場的比重卻占據了三分之一。

  從需求方麵講,華夏北方吃的饅頭水餃,歐美吃的蛋卷麵包,全球通用的麵條、油餅,都需要小麥。而大米市場主要分布在華夏南方,或者說東南亞,還是當地產,當地消費,其經濟價值和戰略地位,隻能說……填飽肚子就行。

  從營養價值方麵講,小麥含有的蛋白質、微元素、膳食纖維要比大米高出一截,可以說‘更養人’,比如從事體力勞動,或從事體育訓練的人,早晨吃一斤大米抗不到點就會餓,吃一斤饅頭卻能撐到中午頭。

  從存儲方麵講,小麥平均可保存~年,如果有特殊方法,甚至能保存年,做成能吃的‘陳化糧’,而大米存儲時間僅為半年,所以民間有‘麥吃陳,米吃新’的說法,也所以,小麥是華夏戰略儲備糧,大米隻是地方輪換的備用糧。

  其實粟米的營養價值更高,存儲時間也更長久,隻是口感略差,現在種植麵積正在逐年遞減。

  而參照種種因素,母星主要糧食排名,就成了小麥、玉米、大米、土豆、甘薯。

  嗯,主要糧食就這些。

  像大豆、花生、芝麻等等,叫‘經濟作物’,用途是榨油、製作豆奶等等。

  所以,在貿易戰關鍵時刻,如果沒能力掌控全局,那上級就有可能為了保住小麥玉米,放棄大豆市場。

  直接影響就是……

  大夥不用擔心餓肚子,但華夏失去糧油定價權,今後大夥可能買不起油,也買不起豬肉。

  參考另一個時空,農貿戰持續二十年,華夏糧食旗下的金魚龍、胡花姬、福門臨等著名食用油,已經被開頭的糧商和南洋豐益國際聯合投資的"益海"、"嘉裏"掌控,也開始入股"魯花",成功掌控華夏食用油市場。

  而這個時空,天成拉攏現在南洋農業,也就是未來的豐益國際上船,然後暗中收購多地糧庫,並大搖大擺的操縱糧食期貨市場,雖然局麵依舊危急,但整體已經占據絕對優勢。

  比如利民活動中心每年都會收購農戶多餘糧食,轉存東山糧倉。

  比如天貿集團旗下的天農公司,大量租賃農戶手中的"承包田",和地方的"基本農田",統一實施機械化種植,再雇傭農戶勞作……

  比如天貿集團旗下的天糧公司,在多地,包括黑龍、南河、西山、尼奧布拉斯,開辟動植物培育基地,研發新糧種。

  基於以上種種,經過近三年整改,華夏北地在糧食方麵逐漸擺脫"農戶、農田、加工企業,散、小、差"的特點,向"產業鏈"過渡。

  今後隻要形成整體,任憑四大糧商怎麽搞,都不會衝進華夏糧食市場,自家反而還能給對方整點幺蛾子。

  如今對方眼看天成摩拳擦掌準備攻略大豆、棉花,轉而進攻天成不注重的小麥期貨……

  說實話,葛小天確實有點慌。

  而人一害怕,就忍不住想開掛。

  所以,葛小天顧不得查看農貿戰的事兒,急匆匆鑽進天成航太部,來到位於地麵的一號城鎮中心。

  四級的時候,主基地有五個分身。

  眼前這座是假的,但可以從南極地下把權限轉移過來。

  操作一番……

  平原型城鎮中心在尼奧布拉斯,

  山地型城鎮中心在黑山,

  深海型城鎮中心在北極養魚,

  荒漠型城鎮中心在南非,

  眼前這座拿到權限後,成為全地形主基地,另有五個分身,分別在京城四合院、西山礦場、黑龍河道、南洋橡膠園、南極地下。

  鐵礦木料石料等資源肯定爆表,缺少的隻是黃金和電量。

  升級條件已經滿足,葛小天第一次帶著迷茫,點擊升級按鈕……

  ………………………

  三岔鄉。

  今年風調雨順,六月中旬又迎來大豐收。

  萬千農戶除了忙著準備玉米種子,忙著學習農機技術,還有件十分重要的事要處理。

  那就是交公糧。

  不過,三岔鄉的農戶,把農田承包給葛四叔種棉花後,今年依舊采用往年方法,以"錢抵糧"。

  如果沒有天貿,糧所為了任務,肯定不同意收錢,畢竟這是儲備糧。

  但天貿買下糧庫,改建後捐入大量新糧,跑來視察的領導看到牆壁上紅彤彤的三米大字體

  "把華夏人的飯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糧食重地,禁止煙火!"

  "糧食重地,閑人回避!"

  "這是我們的命!"

  以及是不是步行巡邏的黑衣天衛,和打開糧倉後,展現在眼前的高規格"高筋小麥"……

  領導們無比安心,也同意了"錢抵糧"。

  月號中午。

  糧所。

  數萬人排隊繳納農業稅……

  後方糧庫中。

  曾經的濟市橄欖枝,如今的濟市大領導,與二領導特意跑來視察。

  “果然,守著吃的,才最踏實。”

  “我本以為是硬冬麥,沒想到全是優質強筋小麥和優質弱筋小麥。”

  “可惜數量太少了,才兩萬噸,如果能破百……”

  “想嘛呢,三岔鄉就這麽大,你難道還指望它養活整個東山?”

  “……”

  正閑聊著,北方大青山方向的天空下,一艘龐大無比,幾乎可以說遮天蔽日的飛艇,緩緩升起。

  該飛艇擁有鯊魚塗裝,外罩金屬隔欄,下設一棟別墅大小的吊艙,尾部和底部帶有螺旋槳葉,整體偏向暗紅色,遠遠望去,猙獰的鯊魚牙齒令人心神俱震,忍不住有點發怵。

  領導們“???”

  萬千群眾們“???”

  某個走出網吧的小年輕,目瞪口呆許久……

  “臥槽,基洛夫?!”

  …………………

  大青山深處。

  葛小天愁容滿麵的點支煙,關掉係統頁麵,昂頭看向空中巨無霸。

  如他所想,五級城鎮中心進入了"信息科技時代",完全解鎖並修正當前科技樹,然後開啟超武係統。

  但是……

  係統並沒有給出下一級升級條件。

  “難道到頂了?”

  如果是這樣,那他喊"星辰大海"口號,豈不是在吹牛皮?

  另一邊。

  由於係統建築太過於龐大,道一等人齊聚一號城鎮中心,研究新出現的功能。

  末了,看某人蹲在門口抽煙,道一上前匯報道

  “老板,果然像我之前的猜測,五級主腦需要的新資源,分為生物能、核電能、光電能、暗物質能……但按照當前科技樹自動默認光電能,以咱們現在的實力,如果選擇其它,恐怕有大麻煩。”

  “你說,主腦還會不會繼續升級?”

  “肯定會,隻是下一級是進化為宇宙文明,後續什麽星際探索時代、星際移民時代、星際殖民時代、星際戰役時代、星際統治時代……升到五級,進入二級宇宙文明……估計主腦怕嚇到您,打擊您的積極性,畢竟宇宙實在是太大了。”

  道一說著,調出一段視頻

  ""母星隻是太陽係的幾十顆行星之一,而太陽體積相當於萬顆母星。可以說,母星在太陽光輝中渺小如沙塵,幾乎微不可察。”

  “以我們現在掌握的科技力量,想飛出太陽係,至少需要兩萬年。”

  “而在銀河係中,大約有億顆太陽。您數一數,都要數上年,更何況探索?”

  “在本星係群中,銀河係隻占據五十分之一區域。”

  “在本星係群之上,還有個室女座星係團,直徑越有億光年,也就說,以光的速度,需要億年才能橫穿室女座星係團。”

  “再往上則還有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它包括了萬個星係群,但它隻是宇宙中的一條絲線,幾乎微不可見……”

  “截止目前,母星沒有任何科學家能說出宇宙中有多少超星係團,又有多少個星係,數千萬億,數萬萬億,都有可能。而每一個星係中,又有數千萬億,數萬萬億顆恒星。也就是說,在這片宇宙中,或許有數億億個太陽係這種恒星係,或許有的次方億億個母星。”

  “並且,誰都不能保證,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有沒有更高級的生命體,或者更高級文明在窺視母星……”

  “老板,地圖那麽大,咱現在相當於還沒走出新手村,又一窮二白沒什麽拿的出手的"裝備",一切都要搞啊!”

  "等到那個時候,怕不是我特麽連灰都沒了!"

  葛小天不想打擊員工積極性,狠吸一口煙,“被你一刺撓,我感覺全身充滿動力!”

  “奧利給!”

  “……”

  葛小天翻翻白眼,查看整合的升級信息。

  五級建築加入了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操控等功能。

  按照係統建築升級規律,一級需要木材石料等資源,二級需要鐵礦,三級需要黃金,四級資源電力,五級則是需要"光電芯"。

  比如把小型工廠升級為自動化生產車間,需要個光電芯,以及大量電力、黃金、鐵礦。

  光電芯不是石墨烯芯片,也不是矽芯片,而是完全由激光組成的矩陣,采用光伏玻璃和拓撲絕緣體封裝,並植入自家研發的可控製程序。

  如同道一所述,如果把五級建築升級需要的資源換成生物能、核電能、暗物質等等,自家確實會遇到大麻煩,因為沒有,哪怕給出樣品,自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麽。

  而換成光電芯……

  光伏玻璃早就研發成功,以前係統獎勵的拓撲絕緣體也被道一他們吃透,難點無非是封裝技術。

  另外自家有神龍係統,直接就能植入,雖然製作猶如長條藥丸大小,通體呈蔚藍色的光電芯十分麻煩,但三天一個不是問題。

  等熟悉製作流程,以後完全可以加入自動化,達到量產。

  至於光電芯出現,會不會取代石墨烯芯片……

  早著呢。

  就像另一個時空,華夏在光電科技領域同樣遙遙領先,但直到二十多年後,光電子計算機也沒能完成商業化。

  而光電芯製作成本更高,哪怕達到量產,也是相對自家數量有限的係統建築而言,並非需求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市場。

  再一個就是,石墨烯是新材料,不單單用於芯片,還包括稀有金屬冶煉、新型航天材料研發、生物材料生產等等。

  總得來說,采用"光電芯"升級後的係統建築,算是進一步推動自家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下一步就是鋪設下去,讓產業鏈進入新時代。

  不過,由於不到"年總結"時間,此次係統隻給了兩個升級獎勵。

  一個是光電芯樣品。

  否則隻知道名字,鬼知道是啥玩意。

  第二個是頭頂的鯊魚飛艇。

  大青山本就有熱氣球和觀光飛艇,突然出現一個超大個,除了模樣怪異,但也算不上多麽突兀。

  忙完升級瑣事,葛小天來到航太部,詳細了解農貿戰。

  農貿戰是天成早在千禧年就開始準備的重要計劃。

  為此,尼奧布拉斯農場擴建三次,大豆種植麵積突破兩百萬公頃,是華夏總種植麵積的三分之一,是北美的十五分之一,是母星……母星就算了,母星總種植麵積億公頃。

  天成種植麵積如此少,卻敢大搖大擺的操縱大豆期貨市場,無非告訴糧商們我來了!

  實際上天成種大豆隻是產業需求,自家真正目的是棉花。

  棉花就多了,今年整個東山幾乎都種棉花,加上北疆農墾軍團支援,西鄉南窪塑料大棚偷偷的種,陳峰又從三哥忽悠一批棉花,以便讓對方種橡膠……今年自家掌控的棉花,占據母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但棉花不是糧食,四大糧商不會在意棉花期貨,隻知道天成種了棉花和大豆,手裏沒有小麥,甚至沒有玉米。

  物以稀為貴,華夏那麽多人,我高價收了小麥,過段時間華夏就會缺小麥,我再以更高價賣出,怎麽都會賺。

  也所以,四大糧商跑華夏收小麥和玉米來了……

  “咱們收購了多少糧庫和糧站?”

  “大約三千多座。”

  “如果全都填滿糧食,需要多少噸?”

  “六千萬噸。”

  “這麽多?”

  “您以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