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高速項目籌備進度
作者:好多牛      更新:2020-06-30 23:36      字數:3132
  雖然今年天氣變暖,但氣溫依舊保持在零度上下。

  葛小天跟李秀秀在天成廣場公園溜達一圈,找家餐館吃頓飯,隨後躲進建築設計研究院的一樓大廳蹭暖。

  錦繡川大學城集體放寒假,胡教授湊巧來這邊值班。

  “您老日理萬機,一年見不到幾次,是不是聽說我在這裏,跑來討要年終獎了?”

  “瞎說什麽大實話。”

  “嘿!”

  葛小天樂嗬嗬的拿出一張卡,“完成的項目我就不說了,接下來的星球體育中心、近代影視城、南四湖小蘇州,都不是輕鬆活”

  “為了養得起tua,我拚了老命也得幹呐。”

  葛小天剛要吐槽,一輛老一代tua停在大門口。

  後備箱鋪在地麵,梁總工身穿白大褂,內襯軍大衣,臉上架著一副蛤蟆墨鏡,閃亮登場。

  走到門口,拉住站崗的天衛:

  “老板在哪?哦,我看到了!”

  “就跟我多虧待你們似的。”

  不待對方打招呼,葛小天抽出一張銀行卡,塞進對方白大褂上衣兜。

  梁總工鬆了口氣,“這個年,能過舒坦了。”

  “維護費、燃料費,公司全報銷,你們花的哪門子錢?”

  “特種車輛養路費啊!”

  “……”

  葛小天這才想起,養路費依舊沒有改為燃油附加費。

  歎口氣,走到當前幾個大項目的沙盤前觀察一番,發現這邊隻有建築類,沒有路橋類,“老梁,四月份開始修建一路向西的高速,能抽出多少人?”

  “今年天氣變暖,水利工程加速,但南河、西山、北河也要搞,恐怕抽不出人手。不過,修高速跟修水利有很大區別,用不了太多人工,主要是機械。”

  “機械好說,渣土車、運輸車、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軋路機,養護用的灑水車、鋪設草席的卷鋪機、鋪設瀝青的瀝青鋪築機……東山這邊,差不多齊了。”

  “那就看您資金到位情況。”

  “我差錢麽?”

  “……”

  梁總工拿出石光機筆記本計算一番,“大泰路橋在搞濟菏高速,目前完成60,加加班,老員工抽調天成,按照路段組建施工團隊,咱最早也要等到五月中旬。”

  葛小天湊上前仔細瞧瞧,“沿途拆遷、占地補償,完成了?”

  “非基本田好整,通過利民活動中的資源,跟當地村鎮大隊溝通好,單畝補償一萬,另外再把農戶安排到咱家的實驗田,上個月就已經處理完畢。但基本田需要向上級申請,當地測量,上傳鄉鎮,縣市批、於總批、京城批、各級部門走一遭,再把材料傳回縣鎮鄉村,官方正式放假前搞不定,恐怕要等到年後。”

  “這麽說,咱可以提前安排員工之家、土石方運輸、部分服務區和跨河跨路的橋梁架設項目。”

  “嗯,這些可以用咱自己的工程隊,無需等大泰路橋人員到位,隻要有道路,基本沒問題。”

  “年後初六上班,開搞。”

  “咱們是按路段施工,人員收到通知,差不多需要兩天時間到位,加上後勤運輸、燃油補給,初六上班,至少要十三號開工。”

  “這麽大項目,一周準備時間,很快了。”

  “我的意思是,您需要選一個地方,舉辦奠基儀式。”

  “哦,對!”

  “那個路段?”

  “我瞧瞧。”

  葛小天打開自己的石光機筆記本,連接"一路向西"服務器,同步資料,仔細沉思片刻,“太行項目研究的怎麽樣?”

  “我們打算縱向爆破後,通過掘進機構築施工外殼,然後再在外殼的內部修建隧道。一是可以起到坍塌緩衝作用,二是提高隧道壽命,三是雙重通風、消防、降噪,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率。”

  “本來就是一百年壽命,再提升,能達到多少?”

  “如果維護得當,期間又沒有七級以上地震和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按照隧道構件的特性,最低一百五十年。”

  “一百五十年……到那時候,不知道人們還會不會使用這條隧道。”

  “就像古代機關術,當技術出現瓶頸,除非材料發生革新,否則在施工層次很難有所突破。”

  “瀝青才出現多少年?”

  “一百五十年吧。”胡教授思索片刻,有些不確定。

  梁總工感歎道:“才一百五十年,就發展成現在這般,誰又能保證,現在某些不為人知的材料,會不會變成築路主材。”

  “是啊!”

  葛小天點點頭。

  一時間,三人都有些唏噓……

  “並不是這樣。”

  道十四糾正到:“石油最早出現在戰國,但"石油"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977年的《太平廣記》中,後續廣為流傳,而瀝青……它最初是宋代製作吙藥的原材料,記錄在《武經總要》、《說嶽全傳》中,此外,《本草綱目》、《全唐文》也有所記載,後來被六百年前的巴比倫用於築路,之後技術消失,直到1850年才再次被發現。”

  “所以,材料很早就存在,隻是人們不會使用。而現在,母星對科技的掌控速度遠超古代,隻要研發出新材料,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其特性開發到極致。”

  說完,道十四補充道:“因此,按照當前科技進程,如果汽車行駛方式不變,道路構築形式就不會改變。當然,石油有限,或許未來會變成橡膠路,和適用於太陽能汽車的光伏玻璃板路,它的底層為混凝土,造價十分低廉,咱們已經在研究。而隧道依舊是這樣,千百年不會變,除非……吃透磁懸浮技術,鋪設穿山軌道。”

  “我們閑聊,你別插嘴!”

  “我隻是給你們擴充一下知識麵。”

  “嗯哼?”

  “十四告退!”

  葛小天搖頭歎息,一本正經的開口道:“咱們再唏噓一會吧,這種體悟人生的感覺,真不錯。”

  胡教授和梁總工臉色一黑。

  "原來你早就知道,現在拿我倆尋樂子來了!"

  梁總工起身,“那啥,老板,一路向西高速東山路段,咱就這麽確定了,我回去準備。”

  胡教授看看自己辦公地點,“我忽然想起,建福要造以"鄭和下西洋"為主題的紀念公園,先去忙了。”

  看倆人迅速離去,李秀秀差點笑出聲,“你這人怎麽這樣。”

  “及時行樂嘛。”

  “那太陽能高速公路是真的?”

  “真的,它叫光伏智能高速公路,隻是目前單位麵積承載力無法滿足重型車輛同行。”

  “那咱活著的時候,能用上嗎?”

  “想嘛呢,明年就能用在星月灣產業鏈。”

  “我想看看效果圖。”

  “別說效果圖,實驗錄像都有。”

  葛小天調出資料,“它是新能源項目之一,收集的光能可用於道路照明,就像濟菏高速,隻有城區路段有路燈,其它路段烏七八黑,雖然雙向道中間有綠化帶,但夜間行駛,遇到坡度路段,來往車輛全都使用遠光燈,就會影響司機視線,今後有了光伏智能道路,就能全程布置路燈。”

  “另外就是電動汽車。咱家修的高速是寬敞,高中低三條快速道,加一條應急道路,和區間維修道路,另外還有避險緩衝路段,但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堵車,燃油車都有可能耗幹燃料,更何況電動汽車。如果有光伏路段,每五百米在維修路段設置一個充電樁,勢必會加快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

  李秀秀看著視頻裏奔流不息的車隊,眼中滿滿的全是難以置信,“好科幻。”

  “不是科幻,是科技!”

  “那為啥這一排車離得那麽近?車頭車位都快貼在一起了,如果第一輛車減速,後麵豈不是全撞了?”

  “這叫定速巡航和無人駕駛,算是未來的項目,跟長跑一個道理,最前麵的頂風領跑,後麵的節省燃油,如果有光伏智能高速,那以後咱家後勤車隊跑大漠,憑借沿途監控網和區間服務區,說不定都不需要人跟車,隻需幾名遠程遙控人員即可。”

  “你是不是在給我播放電影?”

  “怎麽可能?這都是真的!”

  李秀秀不知想到什麽,頹然靠在沙發靠背上。

  “怎麽了?”

  “我感覺自己老了,迭代了……”

  “哈哈哈……”

  葛小天溺愛的揉揉其腦門,“想實現這些,怎麽也要十幾年。不過,咱們可以先搞個實驗路段,暢享一番,然後拍個"瘋狂的光伏高速"。”

  “是不是想表達,你吹過的牛皮,全都實現了?”

  “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