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修行之路
作者:飛翔的大鯤      更新:2020-02-29 05:43      字數:2273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

  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唐僧帶著劉伯欽,慢慢往山頂爬去。

  兩界山很高,道路崎嶇不平。唐僧還好拎著九階錫杖,走路輕了很多。但一路依舊難走。

  終於,爬到了山頂。唐僧來到金字壓帖前,

  按劇情走來,唐僧先念了段經,向佛祖報告他將要揭這字帖了。而後,他心念一動,微微波動體內金蟬指骨,讓自己全身被金蟬指骨湧出的佛光籠罩,以致他的周身散發出淡淡的金光。

  說來奇怪,自從上次他悟道苦海之後,他就感覺自己不如之前那邊受金蟬指骨控製了。要是他將自己拉入這番天地控製,他竟能輕輕就掙脫出來,反倒吸收了金蟬放出的佛光和裏麵蘊含的強大的佛理。

  這樣一步步下來,他感覺自己越發強大了。體力的佛力似乎無窮無盡般。

  而其中原因,接受了前唐僧無盡佛學知識的唐僧,對此有些猜測,他大概是頓悟了。

  佛家講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而頓悟就是通往這世界菩提的最佳最快道理,可以讓比丘僧們最快到達佛海彼岸,是進步最快的方法。

  當然,頓悟是需要極其豐富的佛學知識,和自身無盡的智慧組合,才能在無盡時光中,有那麽幾次機會有幸頓悟。而唐僧恰巧兩者都有,他既有這身體本身苦學多年的佛學知識,也有他來著21世紀的智慧。這種奇妙的組合,這個世界還有誰可以做到呢?

  之前他也有幾個小的開悟,那時他也當是頓悟。而經過了這次,唐僧才知道,其中的差別有多大,是點滴與瀚海的區別。

  與此之外,對唐僧的修行最珍貴的,就是他腦海中那顆前世佛家大能金蟬子留下的金蟬指骨,那指骨將金蟬子積累幾世的佛學知識都慢慢教導給他,這種經曆,世間幾人能夠享受得到?

  金蟬子也沒想到吧,他一次次的取經失敗,到最後一次,竟然便宜了別人。唐僧更沒想到,金蟬子居然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他的老師。

  因此到如今這步,他已經可以自如地控製金蟬指骨了。他可以一步步汲取金蟬指骨裏麵的一切佛理,直到學無可學,學習殆盡。

  金蟬指骨波動,淡淡佛光湧出。唐僧麵含微笑,雙手伸出,終於扯上了這張堪稱曆史記憶點的佛門字帖。

  唵,嘛,呢,等等六個大字,就這樣被唐僧拿到了手中。

  一瞬間,唐僧就感覺到字帖裏強大的禁錮之力。仿佛燒手一般,他條件反射地鬆手,字帖飄了出去。

  一陣怪風吹過,一個聲音在空中響起:“我等在此奉命監押大聖,今日他得圓滿,我等回見如來,繳此封皮去也。”

  字帖飄遠了,唐僧摩挲著手指的感覺,有些遺憾。他還想留下那張字帖好好研究呢,那字帖極其強大,給他的感覺卻是由精純的佛力和另外某種物質組成。要是給他多點時間,他琢磨出那種物質來,說不定就能複製這張字帖了。

  如此強大的字帖,若是他能多製作幾張,豈不是想壓誰就壓誰?嘿嘿嘿……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可動貪念,罪過,罪過。

  唐僧擦擦嘴巴,走下山頭,到下麵時,那猴子還老實呆在下麵。

  唐僧道:“帖子揭開了,你出來吧。”

  猴子道:“師父,你且走開,些,我要出來這山就會坍塌,莫驚了你。”

  “哦哦,”唐僧感受著體內強大的力量,還真沒把這座小山的坍塌放在眼中,但如今他是脆弱懦弱的唐僧,自然該按照故事走。

  他拄著禪杖,劉伯欽帶著仆從跟在後麵,幾人很快就走了幾裏遠。因為走得快,幾個仆人都氣喘籲籲的,但唐僧卻臉不紅氣不喘。劉伯欽看在眼裏,暗道這長老體質還蠻好的,不愧是能爬山涉水的高僧。

  他們回頭,猴子喊道:“再走,再走。”

  唐僧一行又走了許久,終於聽到猴子遠遠喊道:“可以了,俺老孫,要出來了!!!”

  隻聽到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大山直接從下到上炸開,‘碰’地一聲,大量的沙石從山上迸來,幾個離得遠的仆人‘哎呀’幾聲,臉上都被砸出了血。再看唐僧幾人,他的身上竟然散發出淡淡的佛光,將附近的劉伯欽等人都遮住了,沒有受到一絲傷害。

  此等手法又讓劉伯欽幾人開了個眼,想他劉伯欽何等人打虎喝狼不在話下。可是他卻完全做不到如這般用一陣光暈護住自己,這是怎麽做到的?已經出乎劉伯欽的知識範圍體係了。

  幾人眼睛冒光,由此對唐僧更加崇拜。

  而唐僧做這一手,當然不是無的放矢。他已經想去清楚了,自己這一身本事,一路上總不能一點兒也不漏。正好先小施一手,看看旁邊暗中保護的神仙怎麽看,觀音大士又怎麽說?

  思緒電轉,一眨眼猴子已經到了他的麵前。‘啪’地一聲跪下,對唐僧拜了四拜,又對劉伯欽道謝:“有勞大哥照顧師父,又有勞大哥幫我臉上薅草。”

  唐僧受了這四拜,可謂受寵若驚,他印象中的孫悟空從來天不怕地不怕,除了他師父菩提老祖何曾拜過他人。

  自己這不就是給他揭了個字帖,有什麽資格就受他四拜。

  難不成這猴子真的壓了四百年,就潛心要皈依我佛了?不,絕對不可能的。或許這是猴子謙遜本性,感激自己為他揭字帖。

  記得他在菩提老祖那裏也是這麽謙遜的,道本無性,化名悟空。若不是謙遜,菩提老祖又怎會盡教他一身本事呢?

  當然還有個更可能的原因,那就是古人對拜師是很看重的,拜師必跪。觀音讓猴子拜他為師,這是必須走的禮節……

  原來如此,唐僧想通了。

  不得不為之,猴子被壓了五百年,也不得不學會轉圜。

  唐僧理了這些思緒,那邊悟空已經開始收拾行李馬匹。那馬本就癱軟,見了猴子,更加戰戰兢兢,直接倒在地上起不來。唐僧想念自己還沒見過的小白龍徒弟了。

  猴子收拾了東西,唐僧別了劉伯欽,兩人就此上路。

  西行路漫漫,這是一場修行。對於唐僧來說,這是自己人生的必行之路,也是他前世與今生最重要的聯係,他必然要走這一場。而對於悟空來說,它又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