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川壇選僧
作者:飛翔的大鯤      更新:2020-02-29 05:43      字數:2151
  唐僧聞言吃了一驚,空白度牒他知道是什麽,原來唐僧的雜碎記憶裏有。這可是個稀罕玩意兒,度牒是唐朝僧人出家的憑證,而空白度牒就是上麵名字日期都沒有填,可以讓出家人隨意填的。這種東西可不好買,不但要錢,更要有關係,看來是倚靠原來江州州主劉洪的人脈拿的了。

  他吃驚的不是這度牒,而是這殷溫嬌一介女流,竟然這麽有遠見。早早買了兩個空白度牒,給自己找了退路,甚至連假身份都設置好了。這哪裏是小說裏那個從容自盡的殷溫嬌啊,簡直有些後世武則天女皇的魄力了。

  而像殷溫嬌這樣要躲難,不能讓別人發現她身份的地方,沒有比尼姑庵更好的了。那清規戒律之地,剃了頭發穿上僧袍,加上過了二十來年,恐怕就算站在殷開山麵前,他都未必認得出女兒來。

  至此沒什麽拒絕的,唐僧回道:“我當然要護送母親到廬州三裏庵,隻是我們不能一起走,以防有人追蹤。這樣,母親前麵先走,莫引人注意,我後麵化緣隨行保護。”

  “這樣甚好。”

  翌日三人就前後出發,花了幾天趕到廬州。安頓好母親後唐僧又回到江州金山寺,跟師父法明長老大致講了下路途情況,便回到自己廂房休息。

  回來以後,他複習了一下自己的功德和禪道修為,又依照記憶念了遍經,就開始思索未來的劇情。

  這段時間的劇情可以看出幾點,一來,西遊的原劇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他和原來江流兒的不同,劇情人物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比如他將殷溫嬌會死的消息透露給她,殷溫嬌結果就不想死了。這也可以看出世界的真相並非小說裏寫的那麽表麵。小說裏說,殷溫嬌是多處追求‘自盡’,最後從容赴死。

  而從現實看來,殷溫嬌能在劉洪手下委屈求全十幾年,後來又這麽不願暴露身份,可見她的惜命。小說裏她的‘從容赴死’原因,就很值得商榷了。

  小說是結果,這個結果是可以改變的。而其中的過程,卻曲折延綿,非人所能想象。

  第二點,則是這個世界確實和《西遊記》這本小說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卻和電視劇關係不大。這從他缺了一個的的小腳趾可以看出來,電視中是沒有這個劇情的。

  但這一點就對他不太方便了,他看電視劇看了三遍。小時候自己看了一遍,後來弟弟妹妹長大,又跟著重複看了兩遍,電視劇裏許多劇情都可以回憶起來。但是小說……

  隻是好奇時粗略翻過,還有聽人討論的內容,並不能記憶得清清楚楚。

  不過應該夠用了吧,這個世界還有誰能像他一樣先知先能呢?

  而後麵的內容,應該是涇河龍王被斬首,唐皇李世民死去又還魂,大開水陸大會的劇情了吧。

  這這些跟他都沒什麽關係,雖然有些可憐那個涇河龍王,但他也做不了什麽,隻能靜靜等待朝廷召喚。

  而在那水陸大會上,應該就能見著那觀世音菩薩了。真不知道她會是個什麽姿態,聽說她是由男變女的,是男相多些還是女相多些,和電視裏那慈眉善目的觀音長得像嗎?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唐僧重新回到金山寺,又開始各種念佛參禪,主要是梳理腦海中的各種經書典籍。不隻是為了自己修煉的佛力,更因為自己已經是個和尚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是他的分內之事。

  念經當然很枯燥,唐僧隻能努力地從枯燥的內容裏找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比如經書裏的安魂經,或許真的可以度化亡魂。還有安神經,可能可以催眠……

  這樣邊念經邊找裏麵的玄異力量,各種學習,如此也學了大半天……

  幾個月以後,唐僧終於把自己的本領都掌握了,包括理論和實踐,該念會的經書和該掌握的本事。而該來的也都來了,聖旨到,傳各州部經驗深厚有本事的比丘和尚們都往長安集合,唐王陛下要召開水陸大會。

  來了,終於來了!

  唐僧懷著激動的心情,和金三寺一眾和尚比丘們,都乘船往長安去!

  唐王陛下,觀音菩薩,頑皮猴子,大耳豬哥,老實沙僧,還有勤勤懇懇的白龍馬,我唐僧,來了!

  我即將踏入曆史的征程,書寫一部真實的史詩,完成一部豔絕的神話!

  為後世,留下新的,永恒的篇章。

  我,是唐僧。

  船上,唐僧晃悠著,看著天上的月亮,有感而發。

  十來天後到達長安,此時各地的僧侶都聚集到了。又過幾天,全國名僧都聚集到山川壇,有官員引導他們,一個個被相看評省。

  但見山川壇的最前麵站著幾個人,一位道高德廣的和尚帶著幾個比丘僧站在最前方,後麵坐著幾位大員,看起來很胖,不能久站。而各處來的僧人們排著隊,一個個走過去,到了和尚麵前,僧人就念一聲佛號,講一段經,由和尚看戒牒評閱此位僧人的素質如何,該當何位。

  等到唐僧過去的時候,他本來忐忑的心情一下子安穩了。要說為什麽?那後麵坐著的三位大員之一,不就是自己的外公殷開山殷宰相嗎?隻見外公看到他,笑得那是一個開心。唐僧念了聲佛號,講了段經,殷老大人連連點頭,對兩位同僚大力推薦,大加讚歎。兩個老人精哪裏還有什麽不明白,當即拍板,就是他了。

  就由他來住持大唐貞觀年間的第一場水陸大會!

  唐僧,就此從全國數萬僧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佛教徒中的佼佼者。

  當然,雖然已經拍板了,該走的程序還是要走。殷老大人笑眯眯地走近,問前麵檢閱的和尚,“不知法師認為這位比丘如何?”

  “此子經書嫻熟,佛理慧通,可堪大任。”

  殷開山滿意地點頭,“那就他吧。後麵的人讓長史幫我一一查看,老夫累了,就先回去休息了。”

  另外兩位官員見狀,也拱手道退,隻留了個隨從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