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冠璘入侍(下)
作者:奧洛爾史官      更新:2020-03-03 00:51      字數:3383
  大胤欽天監最新章節

  “廢物廢物廢物!兵部都他媽是一群廢物!”

  周琢坐在大殿之上,手中是一本奏疏,而奏疏上麵,則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消息之一。

  “宋虎卿出城擅戰,被賊眾俘虜。”

  他站起身,一把把手中的奏疏甩在地上“兵部有半個能辦事的人麽?!孫正然擅授兵器搞得上行下效,宋虎卿又輕敵擅戰被抓了個正著!怎麽沒有我爹你們不會打仗麽!”

  文武百官前列的,是兵部的幾位官員,一是孫正然出事之後,被提到兵部侍郎這個位置的前工部侍郎,二是兵部現在的關鍵人物,幫助新兵部盡快走上正軌的員外郎郭渺。

  兩人跪伏在皇帝麵前,雖然宋虎卿被俘和他們倆沒有必然的關係,但是皇帝的怒火,總要有一個發泄的地方,而這個發泄的地方,就是這兩個兵部中的人。

  “你們說說,堂堂上國的兵部尚書,是怎麽說被人抓就被人抓了的!”周琢搖搖晃晃地走下龍椅,站在那兩人麵前“說!”

  那兵部侍郎對兵家的事情一無所知,隻能呆呆地伏在那裏,而郭渺則一個頭磕在地上“稟陛下!臣讀過少許北征戰史,賊眾狡猾,尤其是夥同夷軍的亂賊,他們會有一小群人罵陣,若是派兵出城,會被他們誘入更深的地方,結果就是被敵人大軍包圍,宋兵部少經戰陣,若是中計被俘,也是必然。”

  周琢本來心中還滿是憤怒,他想要的,實際上是一言不發的眾人,但是郭渺突如其來的解釋,則反而讓他不知道該繼續說些什麽。

  他顫抖著撿起地上的奏折,看了一眼“的確,你的說法和陸州牧的說法基本是一樣的。那接下來怎麽辦,你們說!”

  “臣以為,應當先令大軍駐兵朔州,派大將前往統兵再戰,否則隻能長賊眾威風。”

  “那郭渺你說說,派誰過去?”

  “臣不敢擅斷。”

  周琢看著朝中這一群呆立在這裏的人群,歎了口氣,回到龍椅上,扶額坐在那裏“滾,都給我滾,讓我一個人靜一靜。”

  旁邊的孟倫看了眼皇帝的神態,微微點頭,高聲道“退朝!”

  就如同潮水退去一般,文武百官在齊聲道過萬歲後,紛紛退了下去,而廷上又剩下了周琢和孟倫兩人。

  “陛下,接下來。。。”

  “我要回書房,”周琢緩緩地站起身,突然腳下一個踉蹌,而孟倫扶住了他。

  “起駕禦書房!”

  周琢癱坐在轎子上,他不知為何,近日來感覺愈發虛弱了,回到禦書房後,他也直接癱在書房的榻上,手中翻閱著禁軍的名簿。

  全都是不認識的名字。

  他想要選出一個靠譜的,能夠派到朔州,打勝仗的人,但是事實是,莫說找出一個靠譜的將領了,禁軍的將軍名簿上,他一個都不認識。他莫名地感覺到了一種不安,大胤的存在倚仗於禁軍,但那時問題是,現在禁軍中統兵的人他全都不認識,而他的女婿宋虎卿則被賊人抓了。

  難道又要倚仗孫正然麽?

  他想到這,整個人就有些頭痛,孫正然自然是軍中名宿,但是問題是他已經將近六十了,莫說身體吃不吃得消,他的那種靖元朝的作風,就讓周琢很是看不慣,所謂他無論如何都不想考慮孫正然。

  周琢思索了一會兒,開口道“孟倫。”

  “臣在。”

  “你覺得,應該派誰去朔州領兵?”周琢的聲音疲憊而又低沉,這讓他的語調聽起來無比地真誠“朕沒有思路,不知道應該派誰去,似乎派誰去都是那樣的結果。”

  孟倫也不敢答話,想了許久才開口道“陛下,臣也不是軍旅之人,但是,您可以交由太子明斷啊,太子最近熱心政事,想必太子也能給出不錯的方案吧。”

  周琢微微點點頭“那就把這件事送到他那裏吧,把我的星盤拿來,我要休息一會兒。”

  孟倫低頭道了聲“是”,隨後走到書架邊上,把那塊宋朔生進貢的星盤放到皇帝榻上的小桌頂上,隨後將一小摞皇帝特令送回太子東宮的奏折裝到小車裏“那陛下,臣先告退了。”

  “去吧去吧,我一個人歇一會兒。”

  孟倫安排一個小太監把小車上的奏折送到太子處,然後便回家了,而那小太監來到東宮的花園中,果然看到了一如既往的那個情景。

  太子正在批閱著奏折,而他旁邊的欽天監監副孟新,則在幫他整理奏折。

  他推著車來到太子身邊,把小車放在那裏,隨後朝太子微微一鞠躬,馬上便離開了。

  周震看到新送過來的奏折,歎了口氣,他苦笑起來“我果然是想太多了。”

  “太子此話怎講?”

  “我還以為很多折子,我自己批顯得不敬,沒想到父皇一點批的意思都沒有,”周震苦笑著拿起所有奏折最頂上的一個,翻開一看,表情馬上就變得不對了。

  “兵部尚書在朔州被賊眾俘虜,”他念了出來,而表情也變得扭曲了起來。

  這個折子他之前沒見過,也就是說這個折子是直接送到皇帝的書房的。而上麵,有皇帝不多的兩筆批注,這兩筆批注顯然是給他寫的。

  “北上平亂,換將重整。”

  意思很簡單,就是讓周震研究換哪個將領去北上平亂的事情。

  周震眯起眼,宋虎卿被俘實際上是個好消息,實際上這意味著安家對兵部的掌控變弱了,安太師對兵部的控製變弱,那他現在需要盡快拉攏屬於他自己的兵部的勢力。

  孫正然的東海派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問題是,孫正然兵部尚書一職,是皇帝親自革的,他不可能去讓孫正然回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但是問題是,在禁軍的名簿裏一眼望去,有一半都是那些孫正然身邊的宿將,如果想要驅使禁軍,那要麽有其他軍中有威望的人代管兵部尚書一職,要麽還得把孫正然請回來。

  他想了想,開口道“孟卿,你覺得,該怎麽安排孫公呢?”

  “孫公是指。。。孫少傅?”

  “是。”

  孟新聽了這個問題,皺起眉,他大概也知道太子想要尋求軍隊中的支持,但是問題是,孫正然本身在朝中就是根深蒂固的一大派別,如果讓孫正然進入太子黨,那孟家可能在太子黨中的重量就會急劇下降。

  他想了想開口道“臣以為,孫公是沙場名宿,戰功赫赫,屢建功勳,統兵打仗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但是。。。”

  “但是?”

  “但是孫公身為老臣,未免有些靖元習氣,而且他與安太師這樣的老人,未免都帶著些食古不化的感覺。。。”

  太子聽了,微微點頭“嗯,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那這樣吧,先請父皇擬手諭,把常大人請回來,讓常大人暫領大軍北上平寇,孫公那邊,我過段時間和他談談,然後再看吧。”

  “是。”

  很快,天色不早了,孟新起身,朝周震微微躬身“殿下,已經這個時間了,臣就先行告退了。”

  “嗯,你去吧。”

  孟新趕著步子朝孟府走去,他回到府中,先找一個婆子問了孟倫在哪,看那婆子支支吾吾的,他大概也猜到了孟倫在哪了,便直奔孟倫的臥室而去。

  果然,到了孟倫臥室門口,剛好看到李晴披頭散發地低頭從房間裏走出來,她的肚子已經隆起了許多,似乎根本沒看到孟新一般,從他身邊經過,而孟新也不敢喊住她。

  他知道發生了什麽。

  孟新輕輕地敲了敲門框,聽到裏麵傳來了孟倫的聲音“怎麽?寶貝兒?想再來一次?”

  “是我,孟新。”

  那個聲音的尾音戛然而止,隨後清了清嗓子“哦,進來吧。”

  孟新走進屋中,朝孟倫微微躬身行禮“父親,太子那邊情況有變。”

  “什麽變?說。”

  “太子意欲拉攏孫黨,而北伐的事情,太子的人選是常戚常大人,可能需要一封手諭。”

  孟倫微微點點頭“手諭這個好辦,我叫秉筆太監起一封就好。”

  “不會有假傳聖旨的。。。”

  “不會,陛下現在所有的旨意都是一句話,然後讓秉筆太監寫,”孟倫袒胸躺在榻上“問題是孫正然這裏,你說,太子有意拉攏孫黨?”

  “是的。”

  “這個的確不太好辦啊,”孟倫點點頭,眯起眼睛想了一會兒“這樣,我有個計劃。”

  孟倫說罷這句話,從榻上爬下來,然後從書架上拿過了一個盒子,把盒子打開,盒子中是一個酒壺。

  “明天我會請陛下批準孫正然還鄉,然後過幾天,召開給孫正然送行的酒宴,這個壺的壺蓋頂上,有一個小機關。”

  “哦!父親,這就是話本小說中常見的那種有夾層的酒壺!”

  孟倫微微點點頭“一邊我會放上慢毒,保證孫正然回到岱州或是在路上毒發,等到宴會上的,你來給孫正然斟酒,毒一時間不會發作,這樣我們沒有嫌疑,而孫正然死在路上,會讓東海派人心思變,到那時候,人都死了,話豈不是我們隨便說?完全可以將東海派,收入我們之下。”

  “父親妙計!這樣還免去了我們受製於人的可能性!”

  “嗯,”孟倫微微點頭“到時候,我們孟家無論是本朝還是等陛下殯天之後的新朝,都能隻手遮天,就連安家也沒有辦法。”

  說到這,兩人的臉上都浮現出了笑,隻不過這笑,誰的真誰的假,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