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若為庸耕何富貴也(一)
作者:奧洛爾史官      更新:2020-03-03 00:50      字數:2890
  大胤欽天監最新章節

  “如果隻是偏安一隅,那又怎麽挽救天下黎庶百姓呢?”

  林得萬這樣一句話,一呼百應,送終軍中的大股小股領袖,都讚成林得萬的這句話,最終,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

  進攻西江郡的盟縣縣城。

  西江郡的郡城本身有重兵把守,而且扼住了水陸要道,進攻西江郡的郡城,不可能拿下來不說,八成還會損失慘重,如果招來朝廷大軍進剿,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

  所以他們選擇了一座西江郡的縣城。

  無論怎麽說,縣城都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進攻縣城,碰到那種人慫怕事的縣官,可能還能撈上一筆。

  因此,他們選擇圍攻盟縣的縣城,這座不大的縣城有幾萬戶的人口,守軍卻沒有多少,送終軍裹挾著大量的流民,已經圍住縣城,要求城內給糧給地。已經圍了十數日了,但是還是沒有音訊。

  沈益坐在林家兄弟的中軍大帳中,他們已經圍困盟縣縣城半個月了,他們向本地的縣官發出了最後通牒,不過還沒得到回應。

  林得萬掃視一圈,大帳左右坐著包括沈益在內的許多義軍主要人物。沈益雖然加入沒多長時間,但是卻因為他原本是個被革了功名的秀才的緣故,被留在林家兄弟身邊做筆杆子,許多人對於讀書人有著天然的尊重,更何況義軍隊伍中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流民。

  這個結果沈益也算滿意,他原本最初替考就是為了錢,現在雖然加入了義軍,但是錢仍然是他的第一目標。他當然不覺得這義軍能夠長久,莫說朝廷大軍進剿,可能西江郡的部隊就能把他們打個丟盔棄甲雖然他們中多數人並沒有盔甲。

  他還留在義軍隊伍中的原因,僅僅是有飯吃而已,現在已經有飯吃了,那就要跟著義軍找一些大秤分金銀的機會,比如進攻縣城。

  “大哥,您給個界限,我們到底進攻縣城是為了什麽的?”沈益坐在林得勝的身邊,林得勝對林得萬說話時的表情顯然很慌,沈益也知道他慌張的原因到底是什麽,糧草已經撐不了多久了“我們是要錢糧、還是要拿城?”

  林得萬拍了拍林得勝的後背“三弟你別慌,我們至少要等縣官願意和我們談的時候才能做出決定,現在隻圍了半個月,城中糧草可能還夠吃上幾個月呢。”

  “我們的可不夠幾個月,而且。。。”林得勝從沈益那邊拿過一小疊紙“我們派人在江南郡往西的流民裏問了問,有個大官來到這邊了,有人說是。。。孫正然。”

  “孫正然?那個威震東夷斬首十萬的孫正然?”

  林得勝微微點頭。

  “難道朝廷。。。”

  “朝廷不可能是注意到我們了,”林得勝苦笑著擺擺手“不過孫正然這種角色。。。我們。。。”

  “老三,想太遠了,”林得萬又拍了拍林得勝“我們現在的規模,一個郡都沒拿下,天下九州七十四郡,肯定跟孫正然這種人目前關係還不大。”

  林得勝皺起眉,似乎被喂下一口苦酒一般“大哥,別想那些了,我們現在根本沒有閑心想那些,糧草才是第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我說還是。。。”

  “你又想派人去擄掠周圍的村寨?”

  “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別的辦法麽?”林得勝皺起眉“咱們帶出來三千人,糧草頂多還夠再撐一個月,他們隻要能再守一個月,我們就是無功而返,空耗資材。”

  “那你說怎麽辦?”

  “強行攻城,”林得勝低聲說道“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了。”

  沈益看著林得勝,他唯獨沒想到林得勝居然會提出強行攻城這種主意。他們沒有攻城器械,雲梯倒是造了一些,但是那些雲梯隻是裝樣子用的,用來嚇唬城裏的老爺而已,縣城的城牆不算高,不到十米,不過就算如此,靠著這樣一群流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去攻城,也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

  林得萬也在思考,他在思考可能性。

  靠著雲梯攻城毫無疑問不現實,因為對方隻要有十幾個人拿著武器等候在牆上,就可以把每一個上到城牆上的人砍死。

  到底,該怎麽辦?

  “可能,的確不能再圍了,”林得萬歎了口氣,隨手用炭筆在紙上寫了些什麽,塞到林得勝手裏,隨後對整個大帳說道“各位,我們糧草將盡,可能這次,要先撤軍了。”

  帳篷中的大股領袖們彼此對視,點點頭。他們雖說是林得萬手下的小領袖,但是實際上義軍的這群流民,還是唯林得萬馬首是瞻的,他們小領袖隻是代替林得萬指揮而已,如果林得萬真的下達了撤退這種命令,他們也別無選擇。

  在即將落日的昏暗日光之下,義軍的三千多人就像沒找到食物的蟻群一般,以一種多少帶著些許秩序的散漫方式撤退了。

  城牆上的守城兵丁感覺有些莫名其妙,這支散漫的軍隊莫名其妙地出現,圍困了整個縣城,又莫名其妙地離開,似乎隻是走了一個過場。這幾天城內的生活也沒受到什麽影響,西江郡雖然也是蝗災的受災郡,但是圍城期間糧價硬是被壓到了蝗災之後的水平,沒有半點上漲,城內的士紳民眾也都很是樂觀。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剛剛登上城頭的本地知縣。

  知縣章秉玟登上城牆,已經四十多歲的他望著此刻半個人影都沒有的城外,微微蹙眉。

  原本是軍職,後來因為鞭撻士卒而被貶到縣裏做縣令的他,對於打仗心裏還是很有數的,畢竟許多軍人都經曆過靖元中年的靖元三大征,西征保商路、東征固海防、北征安藩臣。這三場仗之後,章秉玟也算做到了一個千戶,手下有個千餘兵丁。後來某次喝醉鞭撻士卒,結果被人陷害,貶到這裏做了縣令。

  “這縣裏沒人能比我更懂打仗了。”

  他就是靠著簡單的這樣一句話,加上從宵禁到控製糧行,將整個縣城都穩定住。他很清楚,幾千這種數量的部隊,雖然聽起來不多,但是沒有完善統一的補給體係,根本沒法支撐多長時間。朝廷的所謂十萬大軍的補給,基本上後方有至少二十萬民夫的支持,而且還包括了一些針對出兵地點的“征糧”。

  他想起這些事情,臉上莫名流過一絲笑,似乎是回憶起了軍旅之間的一些往事。

  “我就說他們肯定會撤。”章秉玟冷笑著說道“過段時間,我要去趟郡城。”

  旁邊的小吏急忙點頭“大人,您還是修書一封到郡城那邊吧,城裏缺了您,怕是賊人要卷土重來啊。”

  被小吏這樣恭維一句,章秉玟也是心花怒放,不過他這種年紀,早就學會了不喜形於色,隻是微微點頭道“你說的在理,這樣,一會兒你安排師爺給郡裏發一封文書,請郡裏派兵進剿。能出動幾千人,已經算是很大的賊股了,恐怕有鄉紳之類的人支持。”

  “是。”

  坐在城頭上的章秉玟歎了口氣,他有些懷念東海郡。

  就像軍隊體係中的絕大多數人一樣,他是以孫正然為首的東海派中的一人。自從“大胤亡於東海”的傳聞出來之後,靖元皇帝為了保證東海郡的穩定,將大批軍隊派駐到東海郡,很多有身份的軍官甚至在東海郡成家立業。三大征中的東征和北伐,讓東海郡的重要性更升一級。現在,整個大胤,有半數的軍人,都是在那時自東海郡出發,到北方或是東夷處,立下軍功的。

  他便是這些人“東海派”的一員,他懷念過往的行伍生活,懷念海魚、海風和海水。他不想在這已經被江頭四郡吸得幹幹淨淨的西江郡這裏,做一個縣令終老。

  他想著這些,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午夜,他站起身,思索了一下,對候在旁邊的小吏說道“我還是要親自去一趟郡城。”

  “呃。。。”小吏看著章秉玟顯然不太可能被他勸動,隻好一點頭“是,大人,我這就給您安排馬匹。”

  章秉玟坐上了馬,帶上了幾名護衛,朝著東邊的郡城連夜趕去,將整座盟縣縣城留在了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