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為帝,終是奴
作者:伏蟬      更新:2020-08-22 23:10      字數:3296
  人間四月天,南國早已芳菲不盡,北國始才冰消雪融。大雪不再封山,將軍定計歸國,與村姑一同入宮麵聖,交還聖命,請旨為民,以驚世功勳換一生安寧。

  途中,時有路人談及兩國兵事。近半年來,武國雖不見了飛將軍,但大局基本已定,趙國節節敗退,國勢愈頹,不消兩三年,必為武國所並吞。

  村姑沉默,將軍心中更是愧疚。

  彼時又驚聞武國昭帝竟於兩月前突然身染重疾賓天,由皇太子繼位,改年號鴻嘉,將軍大驚失色。

  “半年前,還蒙先皇恩惠,不想須臾工夫,先皇竟已中道崩殂。世事變幻,真是禍福難料。”將軍感慨。

  村姑安慰。

  兩人離了客棧,一路往帝都而來,將軍亮明身份,層層上報,終被宣召入宮。

  此是武國開朝以來第三代帝王,後世稱之為環帝。

  將軍覲見環帝後,向帝述說來意,懇請卸甲歸田,安度餘生。候了半晌,不見回答,將軍抬頭,卻見環帝目光始終不離村姑,大有相中之意。

  將軍怫然不悅,複大聲道:“懇請聖上恩準!”

  環帝回過神來,道:“卿曾與先皇許諾,五年內攻克趙國,而今趙國未平,天下未定,卿豈能背棄前言?”

  將軍道:“聖上此言差矣。如今武國伐趙,已成破竹之勢,大局漸定,趙之亡國已是覆水難收,不日即可平之,有臣無臣皆是如此,故臣並無辜負先皇之說。臣俯首再三,懇請聖上念臣功勞,允臣回歸故裏。”

  “話雖如此,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況趙國乃一猛虎耳。縱使國勢愈頹,卻仍有死灰複燃之憂,卿豈能以一己之私,而置武國百姓、百萬將士於不顧?”

  “可是……”

  環帝大袖一揮,截口道:“朕意已決,卿勿複再言,否則當治卿欺君之罪!”

  環帝聲色一厲,“飛將軍聽旨,朕命你即日起奔赴邊疆,統軍掃北,一靖趙國,為武國開萬世基業,長久太平。”

  將軍無奈,隻得退下。這時,環帝又指村姑道:“此女乃敵國之人,或為奸細,實不宜留於卿之左右,以免被此女惑了耳目,造成大錯。卿可先行,但留此女於宮,朕自有處置。”

  環帝嘴上這般說道,但眼底早已淫光畢露,分明是見色起意,垂涎村姑美貌,故以言語誆將軍,欲奪將軍之妻納為後宮。

  此是環帝之心,路人皆知。

  村姑惶恐,無助望向將軍。

  將軍麵紅耳赤,怒發衝冠,將之護在身後,大聲回道:“聖上此言差矣!紫嵐於臣有救命之恩,若無她,哪有今日之臣?如此,其如何會有害臣之心?況臣與紫嵐所求者,非榮華,非富貴,不過為一平民爾,焉有禍害武國之念?此番所言,皆出肺腑,情真意切,絕無欺君之語,望聖上明察!”

  環帝看村姑貌若天仙,早已心癢難耐,如何聽得進去?見將軍不從,龍顏大怒,喝道:“蘇恒,你不過一臣子,如何敢忤朕?朕說有,那便有!豈

  容你多嘴?還不與朕速速退下!念你功勞,朕暫且不咎此過,若再多言,一旦斧刃加身,悔之晚矣!”

  將軍亦是性烈之人,剛強無比,此時見環帝不念舊功,擺明了要強搶臣妻,頓時心頭火起,雙眼圓睜,大如銅鈴,目眥欲裂,恰似天神下凡,威風凜凜,有千軍辟易之勢,駭得環帝魂不附體,不由後退了好幾步。

  環帝自覺丟了麵皮,大怒道:“蘇恒,你敢恐嚇於朕!”

  將軍厲聲斥道:“當今天下,三足鼎立。武國初立時,國貧民弱,為三國之末,趙、周兩國虎視眈眈,一個不慎,便有亡國滅種之災。然武帝雄才大略,糾錯補弊,開科舉,擢英才,以文治國,納安邦定國之策,為武國嘔心瀝血,以求繁盛。武帝在位五十六年,趙、周兩國皆不敢犯武國寸土之地,此皆係武帝雄才!”

  “武帝晏駕,趙國蠢蠢欲動,欲乘虛而入,幸得國之聖手舍身成仁,毒死趙帝,武國方有發展之機。武帝傳位於昭帝,天幸昭帝亦有英雄氣概,日夜思及一報血仇,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武國國力才得以趕上趙國,起兵北伐。十年後,昭帝信任微臣,付以重任,臣亦不負皇恩,敗趙軍大大小小戰役上百場,方有當今局勢。”

  “微臣之功,數之何詳?然於今日,卻遇你這昏君!昏君!你熏心,不思大臣功績,為一己之淫 欲,竟妄圖強奪臣妻,壞君臣綱常,滅天理人倫,遍觀古今,未有你這等昏庸無恥之人!似你之心,路人皆知。武國一朝落於你手,朝廷必當亂紀,百姓何苦,又要受暴君殘虐?此番你欲奪本帥之妻,除非從本帥屍體上踏過去,若不然,便是癡人說夢!”

  將軍指著環帝鼻子破口大罵,直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不能言語。

  環帝氣得七竅生煙,頓足大罵,“匹夫!你這匹夫!安敢欺朕!簡直是大逆不道!不殺你,何以平朕忿!”

  遂喚左右拿下。

  將軍勃然大怒,一聲大喝,聲如雷動,竟堪比十萬雄師,駭得護衛肝膽皆顫。眾皇衛此時方曉趙國為何如此懼怕飛將軍。

  飛將軍,真戰神也!

  “你這昏君,若居帝位,必將為禍天下。今日,本帥便行弑君,為天下百姓除一大害!”

  言罷,將軍上前,就要弑君。

  環帝駭得三魂七魄幾乎離體而去,左右見狀,隻得硬著頭皮上前。

  將軍勇猛,勢不可擋。

  然宮廷之內,高手何其之多,不久禦林軍圍剿而來,與將軍廝殺作一團。將軍無懼,奮起精神,奪了一杆長槍,盡顯武狀元、飛將軍之威風,竟殺得難解難分。

  不過半個時辰,將軍血染長袍,而倒下的禦林軍,竟達五六百人之多!

  此一戰,直殺得三軍膽寒,皇宮驚懼。無奈之下,環帝下令先拿下村姑。

  將軍雖神勇,但以一身戰整部禦林軍已是極限,如何還能再護得一人?村姑為柔弱女子,幾無抵抗之力,不片刻,便被擒下。

  環帝怒道:“逆臣,你再不束手就擒,此女無命!”

  村姑心知自己成了拖累,嘶聲道:“將軍,不要!”

  將軍深深看了村姑一眼,終是將手中長槍放下。

  禦林軍上前拿下。

  將軍血洗皇宮,環帝深恨之,下令將將軍手足盡數砍去,一身剁成五段,拋入江中,令其死無葬生之地。

  隨後,環帝又將村姑納入後宮。村姑抵死不從,可她一個柔弱女子,身不由己,又能如何作為?至此,環帝強占村姑,將其囚禁深宮。

  村姑終日以淚洗麵,想起此身不曾付於將軍,反被昏君強汙,村姑心痛難言。心下一橫,村姑取來刀,往那國色天香的嬌顏上連劃了三刀,自毀其容。

  環帝大怒,將其打入冷宮。

  那一次,村姑在將軍死後第一次笑了。

  飛將軍對武國有大功,卻落得如此下場,與村姑有情人不能眷屬,令人跌足長歎。且環帝即位後,日夜笙歌,不理朝政,沉湎酒色之中,早已引起眾人不滿。某一日,幾個宮人私下謀劃,偷將村姑放出了皇宮。

  村姑出宮後,從世人口中打聽到將軍被拋屍之地,遂奔至江邊。大哭三聲後,村姑毅然投身江中。

  江水翻滾,驟起波瀾,有一鬼影若隱若現,卻是將軍英魂不滅,化作江中水鬼。

  將軍見到村姑,心甚悲切,又見村姑投江,慌忙要救,可憐他四肢盡被環帝砍去,便是化作水鬼,亦無手腳,如何托得起村姑?

  村姑漸漸沉入江底,死不遠矣,將軍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隻得眼睜睜看著村姑溺亡。

  村姑死後,並未像將軍那般化作水鬼。她的屍體浮起,把江邊百姓嚇了一跳。百姓還待打撈時,江底突然遊來一群錦鯉,環繞在村姑屍體邊,帶著她漸漸向江中心飄去。

  如此驚奇景象,令聞者無不津津樂道。隨後,不知是誰道出村姑身份,乃飛將軍之妻,後被環帝所霸占,百姓更是以此為神跡,皆道是飛將軍顯靈,帶著妻子團圓去了。

  看著村姑隨江水飄去的身影,將軍英魂呆呆怔住。突然間,他無手無腳的靈體竟開始淡化,逐漸消散。

  將軍不知何故,卻也無動於衷。哀大莫過於心死,他和村姑生不能為夫妻,死後亦無法相見,這讓他徹底絕望。

  就在這時,將軍記憶深處思緒一陣翻湧,眼前光影幻滅,聲音渺渺。恍惚間,他見到幾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那是一個窮書生,一個落魄乞丐,一個救世神醫;還見到了幾個和村姑一模一樣的人,那是一個富家小姐,一個逃親乞丐,一個神醫侍女。他聽到了有人在吟誦《相思》,有人在悔恨,在祈求下一世的姻緣,以彌補遺憾。

  而那聲音,也正是他自己的。

  一瞬間,將軍全都明白了。

  “為將為帥又如何?功蓋當世又如何?掃平天下又如何?不為帝,終是奴,命不由己,任人宰割。四世了,命運為何如此捉摸人?我和紫嵐,還會有下一世嗎?若有,我必登帝,斬殺環帝,尋遍天下,也要找到你。一定會,一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