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25馴養計劃
作者:鹿人戛      更新:2020-10-23 08:47      字數:2698
  莊園裏恢複了暫時的寧靜。

  麥田上散布著是躺倒的活屍,這些都是被劍徒清理後的殘骸,不過比起它們走來走去嚇唬人,這樣的姿態的確更適合。

  劍徒一己之力就擋住了屍潮對莊園的衝擊,以至於在莊園主宅附近形成了一片活屍不存的真空地帶。

  拖曳十字劍的劍徒巡邏在馬修設定的兩百尺範圍邊界上,但凡有越界活屍,一概斬首。

  同時,馬修將自己進冰原鎮前收集的活屍九人組也排列在外巡邏,為便於區分,它們九人都頭係紅巾,手持各種冷兵器,看起來人均蘭博。

  這時候,卡爾馬人的粗神經就管用了。

  屋內幾人已經適應新的生態環境。

  羅莉大嬸每天忙碌於拖地做飯,出門打水,路過碰見“活屍紅巾軍”時還會和它們打招呼——當然,活屍們毫無反應。

  小姑娘珀麗趴在窗戶邊,看著遠處的劍徒,以及近處的活屍紅巾軍,她抱著杯子貓,就那麽坐著看遠方,一點也不覺得無聊。

  烏鴉得出門查看附近的活屍屍體,看看有無滋生蟲子,一旦有蒼蠅老鼠之類的病菌攜帶體,就要做好防患準備。

  馬修控製的活屍紅巾軍也將活屍殘骸搬得遠離住宅,但昆蟲和腐食動物卻依舊可以行動。

  好在活屍的屍骸似乎連動物們都不敢靠近,倒更像是某種人形雕塑,橫七豎八倒在土壤裏。

  習慣了的話,倒也不會覺得特別恐怖。

  馬修本人和劍徒在一起。

  他需要進一步觀察它的狀況,並且讓劍徒更加熟悉指令,和自己進行聯動。

  嚴格說起來,劍徒其實也算是一具活屍。

  他的意識湍流被凝固在了某一個時間點,不再自主流動和思考,身體展現出的各種動作,都是對肌肉記憶和魔術回路的一種應激反應和重放。

  會呼喊出吉賽爾的名字,本質上是一種昨日重現。

  馬修略感遺憾。

  名為“劍之聖徒”的萬物主宰使徒確已經在很多年前就死了,他的屍體衍變成了魔靈,被某種力量牽引控製著,駐守在冰原上。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吉賽爾會認為,劍徒徹底和萬物主宰斷開連接。

  馬修下達指令,劍徒觸發魔術回路裏相應的記憶,繼而重複這個過程,大體上就像是一個智能機器人流程。

  操控者使用控製指令,對接後觸發機器人體內編好的固有程序,表現在外部行動上。

  馬修終於知道為什麽劍徒的精神值是0了,因為它和大多魔靈不一樣,根本就沒有自我,腦裏空空如也,也就不存在被精神輻射影響或是影響他人了。

  作為一名程序員,馬修就一直在做兩件事。

  一是盡可能測試劍徒的動作庫存,看看它到底哪些是能夠執行,哪些是無法觸發的動作。

  二是嚐試去給他增加一些新的“程序”,也就是通過改造魔術回路的方式,對劍徒進行更新增強。

  由於血螅一直處於強烈抗議狀態,加上它對使徒天然恐懼,所以進展較為緩慢。

  但這都不是事兒。

  馬修最擅長尋找漏洞。

  血螅抗議?

  這家夥思想出了問題,必須把它罵醒。

  馬修抓起小刀對著胸口就是兩刀,直接刺穿自己心髒,讓緊繃的血泵頓時爆裂開來,意識裏血螅瘋狂嚎叫。

  “敢和我比慘?誰能比我慘?”

  “聽不聽話?”

  “嗯?”

  “搞清楚誰是老大,誰是主人了嗎?”

  馬修瘋狂用刀戳胸口,戳得血螅意識裏發出顫抖的驚叫和求饒。

  這就不得不提馬修身為活屍的優點了。

  那就是,心髒哪怕沒了也沒關係,他現在的生理狀況特殊,受傷再嚴重也能恢複過來,充其量緩慢一些。

  血螅就不同了。

  常理來說,它寄生在人體內,和人最核心的能源中樞心髒融為一體,相當於掌控了人體安全開關。

  奈何馬修的構造不符合常理。

  所以血螅自己身陷囹圄,變成被囚禁在馬修心髒牢房裏的囚徒,馬修傷害心髒時,它受損最嚴重。

  血液快速流失和魔術不斷損耗,讓本來才蘇醒不久的血螅痛苦不堪,被瘋狂折磨。

  偏偏它還拿馬修毫無辦法。

  心髒不是馬修的死穴,卻是它的魔術反應堆核心。

  這就是馬修對血螅的血紋在手臂上蔓延一點不慌的依仗。

  在血螅成長到失控的臨界值之前,馬修會已經將它調教完畢。

  畢竟,寄生就是“寄人籬下地生存”。

  為了生存,多付出一些也沒什麽不對,很正常。

  馬修胸口血流如注,他除了臉更慘白一點,生理痛楚和略顯疲憊之外,並沒有瀕臨死亡的感覺。

  血螅卻頂不住了,意識裏釋放出強烈求生欲望,瘋狂求饒。

  馬修看向手背,眼裏顯示出血螅如今的數據麵板。

  魔靈(寄生)重傷:擁有部分意識的魔術反應體。

  價值:產量0,營養0(-2),飽腹0,精神-8,魔術4(-2)。

  增益:寄生改造。

  因受到重創,所以血螅的魔術值也在下跌,值得一提是營養數值居然也有了-2的提示,不難看出它需要盡快補充魔術反應堆的破損。

  確認徹底掌控了血螅,馬修這才停止了自戳胸口的動作,密密麻麻的傷口慢慢恢複,血液迅速止住。

  “這才對嘛。”

  馬修看著手背上的血紋:“聽話的魔靈,才是好魔靈。”

  由於智力低下,血螅對馬修的直接恐懼也是根深蒂固,對他的各種指令不敢再反抗違逆,這是馴養的初級成果。

  馴養動物有兩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巴甫洛夫的狗”和“習得性無助”。

  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經過試錯建立獎賞和懲罰機製,這種工具性條件反射就是寵物核心機製之一——讓人類開心,寵物就能獲得更好的食物獎勵,讓自己更被人類喜歡,就能得到更多的生存繁衍空間。

  同樣以狗來作為說明。

  把狗關在籠子裏,隻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裏逃避不了電擊。

  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這是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一項理論。

  有理由相信,人類將狼馴養成狗的過程裏會經常利用“習得性無助”,以剔除狼的野性,減少其主動攻擊性。

  在後續的時間裏,通過清晰的獎懲製度,一代代篩選合適的個體和品種,這個過程就是“巴甫洛夫的狗”實驗不斷重複循環。

  馬修走到堆積起來的活屍群旁邊,將手貼在屍體上,魔術回路連接到心髒。

  補充魔術損耗吧。

  得到他同意,血螅瘋狂汲取屍群的殘餘魔術……意識裏也變得愉悅和開心,對他發出卑微的討好。

  馬修很滿意這個效果。

  血螅對大多人來說是敲骨吸髓的吸血惡魔,但落在自己手裏,當然要把它好好改造,變成對人民,對王國,對羅斯特大陸有用的良好魔靈。

  那首歌怎麽唱來著?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把每個黑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