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降維分析、改造的影響
作者:姑蘇獻芹人      更新:2021-06-06 00:52      字數:2567
  時之塔,位麵探索層,位麵學者專用的操作間內。

  ??夏多一番操作將位麵探索陣列設置為主動探索,目標則是已經被時之塔錨定的黃沙半位麵,並命令塔靈將結果投影出來。

  ??片刻過後,操作間正中六組數據,每一組探測數據,都是一個由1200多個簡化奧術幾何圖形符號組成的群落,彼此間界限。

  ??這樣一組數據,在地球上可以稱之為“1200維數據集”,位麵探索陣列就是通過這1200多個維度來描述感知場域在以太間層探測到的時空狀態。

  ??這其中就隱藏著和位麵有關的信息,當然這一個數據中肯定不止包含位麵相關的信息,還有更多信息,或許能反應出這個世界的部分本質。

  ??當然主要還是和位麵相關,畢竟是位麵探索陣列收集的數據嘛!

  ??就如同描述人的狀態,可以用身高、體重、愛吃甜這三個維度,但還可以有更多。

  ??描述以太間層的時空狀態,當然也可以有更多維度,而不僅限於,1200多維。

  ??當然,這1200維僅僅隻是夏多簡單粗暴地將1200多個奧術幾何圖形分別當成了一個維度,才有1200維之多。

  ??或許裏麵隻存在120個維度,而每個維度都用10個奧術幾何圖形來描述具體的參數。

  ??至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夏多現在還無法得出結論,暫時將其按照1200維數據集去處理總歸是沒有問題的。

  ??數據分析的過程其實就是給數據降維的過程,現在隻是稍微繁瑣了一點而已。

  ??在地球上,別說是1200維數據了,就算是12000維都不稀奇,隻不過地球上有計算機可以利用,在這裏夏多就隻能人工手動降維。

  ??但也不至於複雜到哪裏去,隻要摸清楚其中的主要脈絡即可,就比如他現在將要做的——

  ??六組反應以太間層時空狀態的數據,都是位麵探索陣列在以太間層投射的感知場域所記錄的包含黃沙半位麵數據,其中比較容易發現的就是黃沙半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外顯特征。

  ??在去除半位麵在以太間層自主遷移導致的數據偏差後,所得到的就是恒定時空中較為穩定的黃沙半位麵外顯特征了!

  ??現在的夏多對於以太間層暫時還沒多少興趣,當然也可以說暫時還沒能力去研究這個,他更關心位麵本身。

  ??因而,這六組1200維數據在進行降維後,實則就是黃沙半位麵在恒定時空中的外顯特征數據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隻有672維的數據集。

  ??這個數據依然很複雜,但夏多現在又不是要研究這672個特征點與黃沙半位麵的全部對應關係。

  ??他要的隻有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接著,夏多便從隨身空間中取出一本早就用完的筆記,這是他在綠野位麵戰爭之前,來這裏記錄的黃沙半位麵在恒定時空中的外顯特征數據。

  ??或者更直白地說,是進行位麵改造前的黃沙半位麵,在恒定時空中的外顯特征數據。

  ??如此兩相對比,直接就排除了一大半暫時還搞不明白的特征點,剩下一百多個特征點,就是位麵改造使得黃沙半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變化了。

  ??從1200維數據,到100多維數據,簡化了不是一點兩點。

  ??實際上,夏多還可以進行更多針對性的改造實驗,以確定更多特征點所對應的位麵根源變動。

  ??這還隻是黃沙半位麵,後麵還可以有藍晶位麵,或者其他什麽位麵。

  ??而在這一係列實驗之後,又能得出位麵與以太間層時空狀態之間更為清晰的關聯,得出一個更為準確、更為實用的位麵外顯特征模型,從而提高發現新位麵的效率!

  ??……

  ??在找到這段時間的位麵改造對黃沙半位麵在恒定時空中的狀態變化關鍵特征點後,夏多又將其代入到時刻變化的以太間層時空狀態中。

  ??借此找尋這組100多維的數據集在那個原始的1200維數據集中的位置變化,也即位麵改造對黃沙半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實際影響。

  ??或者用地球上的話來說,就是找到數據變化背後的物理意義!

  ??數據分析本身是枯燥的,但如果將其與各種具體事物聯係起來,那就變得有趣起來了,至少也不失為一種苦中作樂的方式。

  ??一邊從腦海中調取時之塔藍圖中關於位麵探索陣列感知場域的那部分信息,一邊結合這部分信息所對應的以太間層時空狀態,分析那組100多維數據集的實際意義。

  ??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月底,當然,在這期間夏多也沒忘了在每天對黃沙半位麵進行根源改造後記錄它在以太間層中的、全新的外顯特征數據。

  ??如此長期且不間斷的數據收集、研究分析,在月底時,夏多終於得出了一個關於位麵改造的初步結論——

  ??位麵改造,特別是根源改造,對位麵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這會直接改變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時空關係!

  ??但這樣的改造並不會改變半位麵本身的錨定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位麵狀態確實會發生變化,但變化後的位麵遷移規律卻沒有改變。

  ??類似於地球宇宙中某星球質量發生了變化,這會導致其在恒星係內的運行軌道發生變化,但圍繞著恒星運轉這一點本身並不會便。

  ??時之塔錨定半位麵,並非是限製其自主遷移,雖然也確實可以這麽做,但黃沙半位麵的錨定卻僅僅隻是計算其遷移規律。

  ??其與主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關係,就類似於行星與恒星的關係,隻要確定了遷移規律,就可以時刻定位它的準確位置。

  ??次位麵的錨定也差不多,是記錄位置。

  ??所不同的是次位麵類似於主位麵,並不會發生自主遷移,其在以太間層中時空位置的變化,更多是因為以太間層本身的變化。

  ??因而,次位麵的錨定反而比半位麵錨定更簡單些,隻要記錄了次位麵相對於元素位麵的六維坐標,就輕易不會改變。(不是內部位置的六維坐標,是位麵本身,宏觀上的,隻要確定了與主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時空距離,就相當於有了一個比較固定的位麵坐標)

  ??實際傳送也會比半位麵更為簡單,當然這僅僅是指相同時空距離上的兩個位麵的傳送難度。

  ??一般情況下,次位麵與主位麵在以太間層中的時空層次距離更“遠”,而半位麵則更近,有些甚至直接就限製其自主遷移,將其與主位麵固定連接了。

  ??跨(次)位麵傳送法術,大都是8環起步,而半位麵,如果與主位麵完全重疊的話,甚至直接走進去即可,都不需要任何法術。

  ??即便不完全重疊,隻要限製了其自主遷移的特性,一般也隻需要一個5環法術就可以完成跨位麵傳送了,甚至更“近”些,3環法術也勉強可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