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兩麵夾擊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3-08 16:44      字數:2299
  林寅觀直愣愣地在岸邊看了許久,一動不動。和林寅觀一樣狀態的,還有剛從船上逃下來的五十多名水手。

  在船上處事老練的火長郭完,方才主動留下來斷後,是最後一個離開商船的人。但上了陸地之後,郭完卻顯得比其他人都要崩潰。此刻正跪倒在地上,發出一陣意義不明的哀嚎。

  林寅觀雖然是這艘商船的船主,但並不完全擁有這艘船的股權,像是陳得等船上的高層,其實都是商船的股東。

  郭完更是傾家入股了!這麽多年的打拚,從普通水手到火長攢下來的家產,頃刻間化為烏有,恐怕其中滋味,隻有郭完自己清楚了。

  此刻商船已經徹底燃燒了起來,在暗黑的海麵中,就像是一團火焰,越來越耀眼,越來越令人心碎。

  衝天的火光,驚動了猊來裏浦口沿岸的居民,大家紛紛從屋子裏跑出來,弄清楚了火光的來源之後,有的人開始打算救火,但是更多人清楚,這船已經沒得救了。

  堵在浦口的三艘板屋船,此時終於開動了,不過不是過來救援的,而是將船駛出了浦口,以免被火所牽連。

  水軍將領一方麵命令把船開出浦口,一方麵親自帶著幾十名士卒搭乘小船上了岸,走過來找林寅觀。

  看著一臉震驚的朝鮮將領,林寅觀雖然心中有所懷疑,但是事已至此,也不便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翻臉,婉拒了水軍邀漂流人上船的請求。

  看著一臉戒備的林寅觀,又看到岸上聚集過來的當地居民,水軍將領欲言又止,最終也沒有再強求。

  ......

  一天後。

  方治走到半路,就遇上了正在趕來濟州府城的林寅觀等人。一問情況,才知道好不容易修好的商船昨晚上已經被火燒了。

  “怎麽會這樣!!?誰幹的?”方治表示難以接受,從他十二歲登船到現在,六年的時間裏,方治在船上度過了自己的大部分青春韶華。

  相比起昨晚在岸上的失神落魄,現在林寅觀的神色看起來似乎恢複了不少。

  此時聽到方治的話,林寅觀搖頭說道:“這麽大的火勢,又是從外向內燒起來的,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水軍中派出的人幹的。這是專業的夜襲敵船的戰術啊。”

  方治還沒說話,跟著來的幾個水手已經憤怒的叫了起來:“找他們算賬!”

  搖搖頭,方治並不認同現在就去報仇,他說道:“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立刻到濟州府向李使者匯報情況,由李使者定奪,以免一時衝動壞了大計!”

  林寅觀心中詫異,這兩個月過去,方治似乎沉穩了許多,而且對於李逸瀾好像也言聽計從起來。

  點點頭,林寅觀製止了衝動的水手們:“現在加速趕路,爭取早點趕到濟州府城去!”

  說完,林寅觀轉過頭,看向了身旁的李德山和金耽仁:“二位真的想好了,也要一同前去?”

  金耽仁拱手道:“猊來裏浦口出了這麽大事,我身為座主,當然得當麵向牧使匯報謝罪!”

  其實,金耽仁此去濟州,除了要匯報情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親眼看看侄子金永現在到底混的怎麽樣了。

  李德山顫巍巍地摸著自己的胡須,語氣難得帶著憤怒:“竟有如此狂徒,簡直目無王法,我也要去濟州府見牧使,向他討要一個公道!”

  .......

  濟州府城內。

  一天前,李逸瀾已經派了方治去猊來裏浦口送信,邀請林寅觀來共定大計。

  在等待林寅觀等人回來的這段時間裏,李逸瀾也沒有閑著,此時,李逸瀾便全副武裝,雙手握著一把長槍,正在陣型中訓練。

  曾勝和李逸瀾在一個小隊裏,他左手持著圓盾,右手一把大刀,定在三人箭頭的最前麵,而陳得則扛著一把斬馬刀,和李逸瀾一樣站在曾勝的側後方。

  這正是曾勝提出的三人小隊方案,在李逸瀾這三人的右側,同樣還有一個三人小隊,戰鬥的時候,兩個三人小隊組成一班,共同對敵。

  在空地的另一處,有六名水手,正在一名士卒的帶領下,練習火銃的使用。隻不過大部分是打空銃的瞄準練習,畢竟火藥本來就不多,要省著點用。

  “李公子,你這一槍刺得還不夠快,而且力度也不夠。”曾勝停下來,指點了李逸瀾幾下。

  這兩個月來與李逸瀾等人朝夕相處,金永的漢語水平已經到了可以基本交流的程度。正站在另一個三人小隊中的他,聽到曾勝對李逸瀾的指點之後,自己也悄悄跟著練了幾下。

  金永沒有去練火銃,也沒有到練習弓箭的地方去,這段時間來都是跟著在陣列中充當長槍手。直到平日的訓練結束後,金永才會拿起自己的弓箭,一個人對著靶子練習,偶爾李逸瀾和方治也會跟著一起練。

  練習了幾次穿刺動作之後,正式訓練重新開始,李逸瀾眨了眨眼,把快要滴到眼睛裏的汗水給弄了出去,緊緊盯著前方的一個假想目標。

  等到曾勝舉盾作出格擋動作時,李逸瀾從曾勝靠前一步,將手中的長槍狠狠往前一刺!

  長槍從盾牌旁邊裂空而出,刺向了前方,隨後又快速地收了回來。

  “不錯!不錯!”曾勝一邊繼續演練,一邊肯定了李逸瀾的進步。

  正當糧行裏練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外麵突然傳來一陣騷動。隨後糧行外負責站崗的一名士卒跑了進來,向李逸瀾稟報道:“使者,城外出現了大約三百名官兵,來意不明。牧使已經去查看情況了,還讓使者做好準備!”

  ......

  客舍內。

  李瑞端坐在桌前,房間內站著十名或手持大刀,或拿著弓箭的家丁。郎官樸孝民站在李瑞旁邊,汗如雨下。

  樸孝民說起話來,聲音都有些顫抖:“公子,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雖然明使不願與我回漢城,但是態度還是很不錯的,說不定之後來的官員能夠說動明使呢?”

  李瑞露出了和善的笑容:“樸郎官不必如此緊張。待會這些壯士會護送郎官出客舍,一直到糧行前。”

  站起身來,李瑞親切地對樸孝民說道:“郎官甚至都不用再進糧行,隻需要在外麵大聲勸告明使,服從王令,一同啟程去漢城即可。”

  在李瑞溫柔的目光注視下,樸孝民勉強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那,那就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