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這是誰的地盤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3-08 16:44      字數:2409
  “李牧使今日有要事?”在街道上走了一會,樸孝民終於按捺不住,開口問道。

  崔鎮南笑著回答道:“正是。”

  簡單一句話,卻讓樸孝民無話可說。畢竟沒有哪條律令規定牧使要來接待備邊司官員,隻是按照慣例,樸孝民以往都享受了這種待遇而已。

  樸孝民回頭望了一眼,看到藏在隊伍不顯眼處的李瑞,朝自己搖了搖頭,於是樸孝民也不在這件事上糾纏了。

  一路上有不少濟州百姓好奇地看著樸孝民一行人,然而想到李祥正是被濟州百姓合謀殺死的,這種好奇的眼神,現在讓樸孝民感到不寒而栗。

  樸孝民甚至都不敢去看身後的李瑞,現在是什麽表情了。

  在崔鎮南的帶領下,一行人走到了濟州糧行門口。崔鎮南笑著說道:“明使就在裏麵,樸郎官請進吧。”

  門口那“濟州糧行”的招牌,依然樹立,隻是已經在李慶億口中了解到情況的樸孝民,看著這個招牌,未免有些尷尬。

  樸孝民用餘光瞥了一眼,發現李瑞原先風輕雲淡的神色,此時已經開始變得鐵青了。猶豫了一會,樸孝民咽了咽口水,迎著崔鎮南那玩味的眼神,邁步走進了糧行大門。

  剛走進糧行兩步,樸孝民就聽到崔鎮南在阻止自己的隨從跟著進糧行。

  “明使駐紮重地,還請隻選派兩人隨郎官進入,其餘人等勿進。”

  自從進了這濟州城,樸孝民的眼界大開。此時聽了崔鎮南這話,更是被氣笑了,強忍住憤怒說道:

  “崔同知,這裏並非慕華館,也不是太平宮,何來的這種規矩?”

  別看崔鎮南在李逸瀾麵前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真見到了王廷來的官員後,卻顯得格外硬氣:“樸郎官,大明使者駐處,即為明土!這是我東國的規矩。”

  樸孝民大手一揮,不願意再和這個莫名其妙的地方官員廢話:“一派胡言!一齊隨我進去!”

  崔鎮南搖了搖頭,悄悄閃開了。

  樸孝民“斥退”了崔鎮南後,帶著身後的隨從就打算繼續往糧行裏走。跟在隨從隊伍的李瑞也加快了步伐,心中藏著滿腔的憤怒,準備踏進這個曾經屬於他們家族、現在卻已經被仇人占為己有的糧行。

  然而沒走兩步,這群來自漢城的人們,就不得不停了下來。

  他們的正對麵,是三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卒。

  一個年輕人站在士卒前麵,朗聲說了幾句漢語。樸孝民身邊的譯官翻譯道:“他說,隻準三人進入。如果不聽勸告,別怪他不客氣。”

  樸孝民滿腔的憤怒,頓時像是被一盆冷水澆滅了。雖然樸孝民身後也跟著三十多人,但是其中有不少是下級官吏以及樸孝民和李瑞帶來的仆人等等,真正持有武器的士卒不過十人之數。

  真要來硬的,樸孝民還真沒有把握對付對麵這全副武裝的三十人。

  樸孝民通過翻譯和對麵的年輕人溝通。“對麵這位先生,可是大明使者?”

  陳得聞言笑道:“使者已經在屋裏等待,還請盡快選出人選進來。”

  要是單純由樸孝民決定,按照他的性格,這個時候絕對毫不猶豫就聽從對麵安排,帶兩個隨從進去了。

  可是現在真正能做決定的,可不是樸孝民本人。假意回頭點了一下人數,樸孝民拚命朝李瑞使眼色。

  公子哥,你倒是快做決定啊!

  敵眾我寡,李瑞糾結了一會,最終還是略微點了點頭,同意了對麵的意見。隨後,李瑞悄悄往後退了一步。

  樸孝民會意,帶上自己的譯官和記室,進了濟州糧行。

  .......

  李逸瀾坐於上首,樸孝民和譯官坐在左側椅子上,而陳得和林端則坐在右側。

  樸孝民帶來的記室找了一張桌子,準備好了紙筆,準備記錄。

  沒有了李瑞跟在身邊,樸孝民倒是放鬆了很多,開始按照既定的套路,逐一詢問起基本的情況,進行身份核驗。

  樸孝民問得極詳細,問到了李逸瀾等人的籍貫、姓名、年紀,以及出發自何處,要往何處去,期間水路情況如何,諸如此類。

  其中部分問題,陳得和林端代為回答了,而有些涉及隱蔽的問題,李逸瀾幾人則沒有回答。雖然樸孝民想要追問,但是看到屋內不時閃過的士卒,還是識趣地閉了嘴。

  問了半個時辰,樸孝民終於問完了所有的問題。

  李逸瀾讓勝姐過來倒了杯茶,遞給樸孝民潤潤喉,問道:“我看郎官方才的詢問,頗有章法,有條不紊,是否已成定例?”

  樸孝民接過茶杯後,放到嘴邊做了做樣子,然後放到了桌子上:“回使者的話,凡有飄到人,都由我備邊司進行問詢記錄,形成《問情別單》,回去之後再錄入《備邊司謄錄》,確實已成定例。”

  了然地點點頭,李逸瀾最關心的還是自己和漂流人們的去留問題:“在郎官來之前,不知王廷中對我等去留,是否已有定議。”

  樸孝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說道:“確實如此,朝中定論,決定護送李使者一行人到北京。”

  樸孝民話剛說完,就感到屋子裏氣氛為之一變。方才還和顏悅色的明使,此刻臉色已經沉了下來。

  李逸瀾和陳得、林端三人互相對視了一眼,其實幾人都不算意外,隻是在親耳聽到朝鮮王廷的決定之後,心裏沒有波瀾那是不可能的。

  之前折騰了半天,還是沒能改變朝鮮王廷的決定,最終還是要被遣送去清廷,李逸瀾心裏清楚,自己最初的目標已經失敗了。

  不幸中的萬幸,在等待結果的這段日子裏,李逸瀾沒有空度光陰,而是積極地做了準備。

  “郎官此來,想必是要將我等押送回漢城的吧。”李逸瀾靠在椅背上,盯著局促不安的樸孝民。

  樸孝民確實是帶著這樣的使命來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麽能夠說出口?支支吾吾了半天,樸孝民也沒能回答上李逸瀾的問話。

  雖然樸孝民沒有回答,但是答案已經十分明顯了。

  李逸瀾知道,樸孝民這麽一個低品級的官員隻能是執行命令,和他廢話也沒有用,想了想,說道:“樸郎官請回吧,我們是不可能去北京的。絕、無、可、能。”

  .......

  客舍內。

  李瑞緊縮眉頭,在房內踱步。

  跟隨李瑞來的仆人看得眼花,終於忍不住說道:“公子,那明使不僅占了我們的糧行,還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了那些士卒,看上去可不好對付啊。”

  李瑞沒有停下來,又走了幾圈,最後才坐在了椅子上,說道:“還在我的預料之中。明使的隨從多,對我們來說既是阻礙,同時又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