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李璌請賢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3-02 23:37      字數:2047
  在曾勝的布置下,五名士卒加上曾勝自己,一共六人組成一班。模擬戰鬥時,一班分成兩個三人小隊,一個人刀盾,另外兩個人一個雲南斬馬刀、一個長槍。

  此外,全班佩戴弓箭,以作為追擊敵人或者遠距離迎敵之用。

  曾勝搖搖頭惋惜道:”隻可惜我們現在人數不夠,六人隻能結為一陣。否則如果排成兩陣,前陣是藤牌和長槍,後排則是持銃,威力更大。”

  李逸瀾心中高興,問道:“當年你也是在此陣中?否則如何習得此陣。”

  “這是當年國姓爺對付韃子的時候,麾下鐵人軍的戰術。”曾勝朝李逸瀾介紹道,“周全斌雖然編製不是鐵人軍,但也仿照鐵人軍訓練,故而我也學得了此法。“

  ”鐵人軍,鐵人軍。“李逸瀾念叨道,”隻可惜我們現在盔甲嚴重不足啊。“

  曾勝臉上閃過一絲緬懷的神色,歎道:“那倒是,國姓爺當年從日本購置盔甲,再結合我福建地形進行改造,士卒披上盔甲之後,刀槍輕易入不得身,故稱鐵人!”

  ”當年鎮江一役,國姓爺佯敗,退至銀山之上防守。韃子一萬多精兵衝陣,硬是衝殺不動我軍。等到韃子力疲之後,我軍再大舉反擊,直殺得韃子人頭滾滾啊!“

  陳得、林端等人,雖然也在延平藩手下混了許久,但是多是走海路出身,又是以行商船為主,極少見識過鄭家軍在陸上作戰的情景,更不用說鎮江之戰這種正麵大規模戰鬥了。

  此時聽到親身經曆的曾勝說起來,包括李逸瀾在內,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李使者!”

  曾勝剛剛說完,濟州牧使李璌的聲音就傳過來了,李逸瀾讓眾人各自繼續練習,自己走了過去。

  李璌跟著李逸瀾走進房間,剛剛坐定便說道:“李使者,璌昨晚一夜未眠,想了一整夜的方略,此時正希望同使者商議。”

  李逸瀾也不跟他客氣,這時也是說道:“不瞞牧使,我昨晚也是徹夜未眠,心中也有些想法,待會還需要牧使相助。”

  ......

  李璌把已經寫好的三封信,逐一拿出來放在案子上,向李逸瀾說明。

  李逸瀾一邊拿起信件手稿細看,一邊聽著李璌說道:

  “這第一封,是寫給老師(宋時烈)的。自從三年前辭官還鄉之後,老師一直鬱鬱寡歡,惋惜於孝宗大王猝逝,而當今王上又不欲北進,反清複明遙遙無期。璌在信中告訴老師大明未亡,而李使者更是親至濟州,得到消息後,老師一定會星夜趕來的。”

  “而這一封,寫給的是磻溪先生。”

  “磻溪先生?”李逸瀾下意識追問了一句。

  李璌知道李逸瀾不認識,因此多介紹了幾句:“先生名為柳馨遠,字德夫,號磻溪。永曆九年的時候進士及第,但憤懣於當今空談尊明,實則媚清的國策,辭官不就。這些年,先生一直在遊曆我東國山水,考察民情。”

  “先生言必稱變法,不被朝野所喜,但是正可以用來作為使者的協助。”

  李璌說起年份來,已經不再用崇禎年號,而改用永曆年號,倒是方便了李逸瀾進行推算。

  “最後一封,是寫給左承旨金萬基的,他也是老師的學生,是我同門,平日裏行事謹小慎微。”

  說到這裏,李璌無奈笑道:“士人皆稱璌與左承旨,雖然皆是老師門生,但是行事風格卻截然不同,因此官位也有雲泥之別。隻不過,雖然左承旨行事謹慎,但至少也是老師的學生,而且為人信得過。”

  “他現在王廷,雖然未必會明著幫助我等,但讓他傳遞消息,卻是再好不過。”

  .......

  此時的金萬基,剛走出了漢城的昌德宮,就被都承旨閔維重纏住,追問不休。

  閔維重在朝議上吃了虧,心中本就一團火,又注意到和自己同在承政院處事,又同為山黨一派的金萬基方才未發一言,鬱悶又加深了幾分。

  “金兄,為何你方才不發一言,坐看彼輩定論,將大明使者送去建虜那裏受死?”

  金萬基歎了口氣,說道:“維重兄,當今王上的風格,你又不是不知道。”

  閔維重想起來,三年前清使到來時,國王在清使麵前卑躬屈膝也就不說了,還責罰了不願意迎接清使的大臣,直接逼迫宋時烈辭官還鄉,心中也是一歎。

  “我又何嚐不知王上會有何態度,隻是想著拖延決定。待散朝之後,再下去傳播輿論,給王上製造壓力罷了。”

  金萬基沉重地搖了搖頭:“如果隻有李慶億這樣的漢黨,在朝堂上宣揚遣送清國之論,我自當和維重兄一道駁斥。可未曾想到,反而是一貫中立的右議政,第一個旗幟鮮明地宣揚遣送之論,我們孤立無援,再加上本身王上也傾向遣送,很難了。”

  閔維重憤憤道:“右議政和當今王上,估計在沈陽的時候被嚇破膽子了吧!”

  金萬基連忙四周望了望,確認了附近沒有人之後,這才放下心來:“維重兄,慎言,慎言。”

  點點頭,又搖了搖頭,閔維重說道:“剛才有點衝動,隻不過按照當今王上的政見主張,隻怕我等心懷大明的人士,距離被驅逐出朝廷的日子也不遠了!”

  金萬基駐足回望了一眼昌德宮,沉默不言。

  在宋時烈下野之後,閔維重和金萬基可以說是山黨中新的領軍人物。但這兩人恰巧就同時被提拔到了承政院,擔任起為國王起草詔書的活。

  要是國王信任,承政院官員可以參與到詔書製定中,影響國家決策;但是遇上本身就不親近的國王,承政院裏的承旨們就隻是一個代筆的角色了。

  不幸的是,當今王上偏偏就與山黨不合。

  ......

  濟州糧行內。

  李璌展示完三封信後,朝李逸瀾總結道:“這三位,都是心懷大明,且才幹蓋世之人,若是都能幫忙,想來對使者會有很大幫助的。”

  李逸瀾笑著點點頭,說道:“我昨晚深思之後,也有一方法,請牧使從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