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向已決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28 02:06      字數:2159
  看著林寅觀一副神神秘秘的樣子,方治心中有種不詳的預感。按照方治的判斷,他感覺林寅觀有可能在想辦法對付曾勝。

  畢竟曾勝最近風頭太盛,直接壓過了破虜軍二把手林寅觀,林寅觀心裏有想法也是正常的。方治當然不會坐視這樣的事情發生,雖然心中焦急,顯得有些口不擇言,但是方治還是委婉地勸說了一下。

  聽了方治的委婉勸諫,林寅觀顯得有些驚訝,笑道:“沒想到你小子還挺聰明,不過我這不是衝動,而是深思熟慮之後得出的結論。”

  一聽這話,方治心裏已經涼了半截,正要再勸,林寅觀已經說出來他的真實想法——原來,他是準備辭去破虜軍威武鎮正統領的職務,舉薦曾勝接替!

  剛才,林寅觀和方治兩人都覺得自己猜到了對方的心思,其實是兩人都有些誤會了對方的意思。方治以為林寅觀心懷不平,打算給曾勝使絆子,而林寅觀則以為方治已經猜到了自己的意思。

  “啊?!?”聽到和自己預想中完全不一樣的話語,方治吃了一驚,“請辭?這,船主為何如此突然。”

  短時間內,方治接連見了曾勝和林寅觀兩位之前在船上共處許久的人,不經意間,方治用回了原先在船上時的稱呼。

  做出這個決定,是林寅觀這幾天一直思考之後,得出了的最終結論,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由於前往長崎請援,自從戰事爆發以來,我們破虜軍大大小小數十戰,我一次都沒有參與。”林寅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事實上,在如今破虜軍的諸多將領之中,我名義上是在提督之下,眾將之上,但是指揮作戰的水平恐怕卻是倒數。”

  想了想,方治正打算用駐守南邊的猊來裏浦口的林端和金耽仁的例子來解釋一下,由於戰場分布的原因,其實破虜軍中也有一些將領沒有怎麽經受過戰爭的考驗。

  隻不過,還沒等方治開口,林寅觀已經繼續說道:“我原以為,這隻不過是戰場經驗的問題,隻要多磨練幾次,我未必不能夠肩負起和我職務相匹配的責任。”¥愛奇文學iqi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但是,這次接應曾統領的任務,我主動請纓,還特意找了郭老來助陣。”林寅觀說著,搖了搖頭,“隻是最終還是差點出了岔子,如果不是曾統領回來坐鎮指揮,恐怕你此時已經見不到我了。”

  林寅觀看上去心意已決,最後說道:“我也想明白了,戰爭這事不適合我。我本身就是一個從商的人,沒必要為了所謂職務上的虛名而硬著頭皮做,這樣下去害人害己。”

  ........

  聽了林寅觀這番袒露心聲的談話,方治心中原本已經想好的勸解詞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軍隊這事,和海上跑商的人有聯係,但是經商和真正的戰爭之間又有很大的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從跑商和海員的身份,跳到將領士卒的身份。

  之前的漂流人之中,有的人已經在戰爭中建功立業,在軍中打出了自己的名聲和地位,但是也有不少人不太適應,隻是中規中矩的度日罷了。

  如果是普通的士卒倒是沒有什麽關係,但林寅觀本身是商隊領袖,船隊之主,現在又身為軍中二把手,如果他不適應的話,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的不僅是林寅觀一人,還可能是整個破虜軍。

  其實,剛才猜錯了林寅觀的心思,得知林寅觀的真實想法之後,方治心裏反倒是鬆了一口氣。

  由於林寅觀長期隻是在威武鎮掛名,身為威武鎮副統領的方治,之前其實是威武鎮士卒們接觸最多的高級將領,對於威武鎮當然也更加了解,更有感情。

  此時得知林寅觀準備辭去職務,舉薦曾勝作為繼任者,對於這個決定,方治當然是沒有異議的。

  畢竟,從威武鎮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作戰經驗豐富的曾勝當然是一個更加好的領導者,跟在曾勝的旁邊,方治也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樣想,林寅觀辭職,對於破虜軍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不自覺先考慮了破虜軍的未來發展利弊之後,方治這才開始擔憂起林寅觀起來,辭去了威武鎮正統領的職務之後,林寅觀的下一站將會是哪裏呢?

  .........

  林寅觀已經不是容易衝動的小年輕了,方治心裏的擔憂,林寅觀當然也有考慮到。或者說,在做出辭職的決定之前,林寅觀就已經想好了自己接下來的計劃。

  當然,無論是辭職還是下一步的計劃,林寅觀都得先征求過李逸瀾的同意才行,此時林寅觀倒也不急於和方治說。

  讓方治先去應酬一下其他人,林寅觀找到了李逸瀾和曾勝所在的方向,走了過去。

  ........

  曾勝方才打算問一下金永的情況,不過林寅觀當時一臉神秘地走過來,曾勝感覺林寅觀像是有什麽事情和方治說,自己便先離開了。

  離開兩人之後,曾勝找了一圈,發現了李逸瀾的身影,便找李逸瀾問問情況,順便詳細匯報一下自己這次率隊奇襲的收獲和觀察到的情況。

  “金永恢複得不錯,現在還需要靜養。”說起這事來,李逸瀾笑了起來,顯然金永的恢複情況還是很好的,“我讓他到濟州府城休養了。”

  放下心來之後,曾勝便開始向李逸瀾說起自己在慶尚道、忠清道這段時間的作戰經曆和所見所聞,詳細進行了匯報。

  李逸瀾尤其注意的是兩點,一個是忠清道對於破虜軍的態度,一個是在慶尚道邊界上投軍的那些僧兵們。

  雖然戰事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隻要朝鮮一日還是清廷的藩屬,兩方勢力之間的衝突就不會停止,出於未雨綢繆的考慮,李逸瀾也需要在朝鮮半島尋找一些可以合作的夥伴。

  外聯內強,這是李逸瀾給破虜軍製定的方略。

  當林寅觀帶著自己的計劃走過來的時候,李逸瀾和曾勝正談得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