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扭轉頹勢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169
  當曾勝趕到林寅觀身邊時,戰事已經來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林寅觀一邊擦汗,一邊指揮著第二排的刀盾手和長槍手頂上去,取代了原先守在第一排的火銃兵和弓箭兵。

  不得不說,金太應麾下的這部分直屬禁軍,雖然人數不多,但幾乎人人都是精銳,在他們的衝擊下,林寅觀和他手下的五百名破虜軍顯得有些狼狽。

  畢竟這五百人都是從濟州府城調過來的,雖然說也輪換參加過幾次戰鬥,但是大戰的經驗還是明顯不足,和禁軍的這些士卒相比就更加不如了。

  這次率軍突擊前來的並不是金太應本人,但也是全程參與了南征軍和破虜軍戰事的前線將領,作戰經驗十分豐富,而林寅觀指揮作戰的經驗和水平相比起來就遜色不少了。

  將領和士卒的戰鬥素質都比不上敵人,也難怪當曾勝趕到的時候,破虜軍已經開始被迫短兵相接,局勢顯得十分被動。

  林寅觀正在焦頭爛額之際,曾勝適時出現,就如同是老天爺派來拯救他於水深火熱之中,生死關頭,林寅觀根本來不及思考什麽職位高低,直接將指揮權全權交給了曾勝。

  恭敬不如從命,曾勝也是一個務實的人,此時顧不上弄什麽推讓的把戲,馬上接過了林寅觀的棒,開始布置起防守來。

  “第一排刀盾手,第二排長槍手,每兩名長槍手對應一名刀盾手!”第一時間,曾勝想到得便是將他在威武鎮中推廣的三人戰術用起來。

  雖然三人小隊的戰術隻是在威武鎮中得到了普及推廣,但是作為戰場上十分有效的作戰手段,其他部分的破虜軍士卒同樣將其作為日常訓練的一部分,定期進行磨練。

  尤其是濟州府城的這些士卒們,在戰爭爆發的時期,他們大多接受陳得的指揮,訓練大綱也是由陳得主導製定的。

  而陳得本身作為船上的財副,對於訓練指揮並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隻是中規中矩地將當初在糧行中曾勝指點教導的訓練內容,照搬到府城士卒的訓練當中。

  因此,雖然在作戰經驗上府城士卒相對較弱,但此時曾勝接管之後,反而更加容易上手了。

  在曾勝的指揮下,原本顯得有些亂糟糟的破虜軍士卒逐漸找到了平時訓練中的感覺,陣型和作戰都慢慢找到了章法。

  “火銃兵、弓箭手向兩翼分散,自行尋找機會射擊!”緊接著,曾勝發布了他的第二條命令,將遠程火力布置到了陣型的兩翼,作為補充力量而用。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原先已經出現敗勢的破虜軍,重新站穩了腳跟。

  看到局勢已經慢慢穩定下來,林寅觀心中著實鬆了口氣。

  此次破虜軍的計劃堪稱完美,兩千多人的義軍幾乎是從朝鮮半島的東海岸一路穿行到西海岸,甩開了對方大軍的圍追阻截,唯一遇到的困難便是在最後關頭被一小撮禁軍給追擊了上來,而這最後的一個問題又恰恰是林寅觀所負責的。

  如果在最後關頭掉了鏈子,林寅觀丟臉倒不算是什麽大事,葬送了五百多名破虜軍士卒的性命才是最難受的。

  好在危急關頭曾勝回來拉了一把,要不然。。。

  林寅觀甩了甩頭,和曾勝簡單溝通了一會之後,兩人的角色開始調換。

  曾勝代替林寅觀來指揮防守,而林寅觀則抓緊時間調度船隻,確保待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離開。

  ........

  很快,林寅觀便將最後一批的義軍也送上了船隻,接下來便隻剩下四艘接應那些此時正在浴血奮戰的破虜軍們的船隻了。

  林寅觀回頭望去,隻見兩軍此時仍然是打得難分勝負。

  曾勝取代林寅觀來指揮之後,成功扭轉了之前搖搖欲墜的戰場局勢,但畢竟雙方的兵力差不多,而對麵禁軍士卒的個人素質甚至要比破虜軍更勝一籌。

  倚靠著粗糙的三人小隊戰術,破虜軍穩住了陣腳,但是一時半會也沒有辦法直接擊潰對方。

  林寅觀在後方看得焦急,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每耽擱一會,金太應率領的敵軍大部隊就更靠近岸邊,在金太應率軍到來之前,曾勝必須帶著殿後的破虜軍士卒成功上船,否則就來不及了。

  在岸邊焦急地踱了三十多步之後,林寅觀停止繞圈,帶著自己身邊的幾名親兵快步上船。

  站在大船的甲板上,林寅觀對於目前的形勢看得更加清楚了。

  經過一番廝殺之後,前來突襲的禁軍數目大約還剩下三百餘人,而曾勝統領的破虜軍同樣也還剩下不到四百名士卒,雙方的兵力差不了多少。

  隻憑借岸上士卒們的戰鬥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即使時間充裕,最後破虜軍大約也隻能獲得慘勝的結局。

  環顧四周,林寅觀試圖尋找一些盡快改變戰局的可能。

  然而,環顧一圈之後,林寅觀還是沒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船上固然有火炮,但是此時交戰雙方的兵力都不算多,真正的作戰範圍也並不大,如果貿然使用火炮轟擊,林寅觀擔心會誤傷敵軍。

  火炮的提議被他自己提出,然後又被他自己否決之後,林寅觀想了半天,最終才想到了一本不是辦法的辦法。

  “水手們都上甲板,舉起武器大聲助威!”發布完這個命令之後,林寅觀自己都感到十分羞愧,想了半天,自己才想到了一個加油助威的辦法,看來戰場真的不適合自己。

  .........

  出乎林寅觀意料的是,當船上的水手們陸續登上甲板助威的時候,岸上的破虜軍反而是有了陣型上的變化。

  火銃兵和弓箭手開始逐步退後,長槍手則開始作為撤退的第二梯隊,而曾勝本人率領著刀盾手則依然堅持在作戰的第一線。

  有曾勝在前線身先士卒,正在撤退的破虜軍並沒有出現一撤退便潰敗的局勢,但是曾勝等刀盾手此時傷亡卻比較慘重。

  林寅觀讓人下船,接應最早撤回來的火銃兵和刀盾手上船撤離,心中則為曾勝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