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舍得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104
  來自長崎的船隊撤離,唯一留下來堅守的李鳳和他的手下,也隨著船隻墜入海中,南征軍終於可以集中精力對付駐紮在旌義港口的破虜軍了。

  鄭致和當然不會想到,為了和蔡政談判,破虜軍提督李逸瀾此時也在旌義陣地中。如果被鄭致和了解到這個情況的話,恐怕此時南征軍的進攻將會不惜代價。

  即便是此時不知道李逸瀾就在陣地之中,南征軍的攻勢依舊是十分猛烈。

  由於港口大小的限製,不是所有的南征軍都能參與到進攻當中,便有了趙俊博率領一千餘士卒南下想要進攻南部的猊來裏浦口。

  此時大部分的南征軍仍然待在港口外,負責進攻的主要是禁軍部分,即便破虜軍麵對的不是南征軍的全部力量,但卻是整體實力最強的禁軍。

  雖然白昊憲和金太應兩人心中已經暗暗產生了隔閡,但是在督師鄭致和眼皮子底下,兩人也不敢對著幹。

  最終是督師鄭致和傳令,讓白昊憲盡快組織第二次進攻,這才再次明確了禁軍的指揮權。

  金太應盡管心中不忿,但表麵上還是畢恭畢敬地聽從了白昊憲的指揮,仿佛之前那個悄悄搶奪指揮權的人不是他一樣。

  禁軍內部的指揮問題得到解決之後,很快白昊憲便發布命令,重新開始組織進攻。

  與之前金太應的策略不一致,白昊憲組織進攻的重點放在了登陸作戰,而非火炮對轟。這次禁軍的先鋒部隊,主要是通過猛船和快船靠近岸邊。

  雖然這些小船的運輸量較少,防禦能力也很差,但是勝在船小輕便,相比起龐大的板屋船,破虜軍的火炮更難攻擊到這些小船。

  事實也不出白昊憲所料,破虜軍的十餘門火炮轟擊了一輪之後,愣是連一艘小船都沒打到,最終便放棄了之前集體轟擊的做法,改由各炮自行把握時機。

  這樣一改,反倒有些效果,時不時有一枚炮彈成功集中了運輸禁軍的小船。但是這些船載人少,而炮彈命中的成功率又很低,因此最終對這些禁軍先鋒的影響不大。

  很快,禁軍先鋒陸陸續續成功上岸,這個時候先鋒們才真正麵臨挑戰。由於顧忌破虜軍火炮的威力,他們也不敢在岸上排兵布陣,必須分散開來,以免目標太過明顯和集中。

  但是先鋒隊的人數少的話,又沒有辦法突破敵軍布置的重重防線,如此一下,這些禁軍的先鋒也隻能在湊夠數百人之,才開始發動衝鋒。

  這等待更多戰友上岸的過程,才是禁軍先鋒危險的時刻。等到禁軍發動衝鋒之後,兩方士兵交戰在一起,破虜軍的火炮便投鼠忌器了。

  因此,盡管先鋒們有意識地拉開了距離,炮彈依然毫不留情地砸了過來,盡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費,但這也是破虜軍火炮最後的用武之地了。

  在這輪的密集轟炸中,有超過一百名先鋒士卒死於破虜軍的炮火之下。

  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禁軍先鋒終於湊夠了接近八百人,開始了他們的衝鋒。

  而他們的身後,依然有許多的小船,正在搭載著更多的禁軍士卒前來。人數上的巨大優勢,便是鄭致和、白昊憲等人最大的底氣。

  ........

  “第一防線告急!!!”

  其實不用士卒匯報,李逸瀾也看到了前線吃緊的問題。兩名在前線負責指揮的將官金永和宋主,有好幾次都得親自上陣,抵擋對方的進攻了。

  沙包堆已經被第一批進攻的禁軍先鋒破壞了大半,防禦效果大大降低,而這次衝鋒的禁軍士卒還特意帶上了為數不少的壕橋,專門用於對付破虜軍挖好的壕溝。

  四人抬著一個壕橋,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速度和靈敏度,因此破虜軍的火銃兵和弓箭手成功擊中了不少專門負責扛壕橋的禁軍。

  但無奈禁軍先鋒越來越多,最先扛著壕橋的四人倒下後,很快就有新的四個人跟上,重新將壕橋背起來,繼續衝鋒。

  在這樣不斷地犧牲和更換之後,禁軍最終還是將第一個壕橋搭上了壕溝,此後便是第二個、第三個。。。。。

  破虜軍這些壕溝,此前已經被禁軍推倒的沙包填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壕橋的加成,壕溝對於禁軍的阻礙作用一點一點地降低。

  從禁軍發動第二次進攻開始,過了半個時辰之後,雙方的士卒最終還是開始了麵對麵地近身廝殺。

  這也是禁軍第一次衝進破虜軍的前沿陣地,代表了禁軍已經開始突破第一防線。

  前線吃緊,金永和宋主已經開始親自上陣了,受到兩名前線指揮官的激勵,第一防線上的兩百士卒並沒有出現潰敗的情況,相反還三次將防守陣線重新反推到壕溝以後。

  但是,禁軍的先鋒不斷補充,雖然由於船隻的運量限製以及破虜軍火炮的幹擾,他們無法快速而大量地補充士卒,但是相比起人數捉襟見肘的破虜軍而言,這些數量不大卻細水長流的補充,最終還是影響了戰爭的天平。

  “提督,前線告急了!!!”金永再次派兵前來告急,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顯然是渴望兵力支援了。

  盡管知道金永的潛台詞,但是李逸瀾此時卻不能隻執著於第一防線的得失。

  援軍還沒有到來,再除去第一防線的士卒,此時李逸瀾能夠調動的隻有四百人了。戰爭是一場博弈,此時還沒有到將自己的所有底牌都亮出來的時候。

  雖然對麵的禁軍將領在不斷加注,但是李逸瀾最終決定,不跟!

  “傳令!換班撤退!”這是此前破虜軍重點演練過的戰術,雖然放棄第一防線了,但是不能倉促撤退,那樣容易造成前線的崩潰。

  兩百人從第二防線後麵出來,頂上了之前金永和宋主等人的位置,而原本駐守第一防線的士卒則開始有序後撤。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