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提出條件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179
  “所以,最後延平藩那邊來人了?”曾勝問道。

  軍帳內的其他人,此時也齊刷刷地看向林寅觀。根據林寅觀的描述,很顯然延平藩已經對濟州島產生興趣了。

  雖然從表麵上看,破虜軍和鄭氏集團都從屬於大明的陣營,但此時能夠坐在軍帳內的人,當然不會幼稚到真的將鄭氏當作自己人。

  林寅觀點點頭,證實了曾勝以及軍帳內眾人的猜想。

  ......

  八日前。

  在崇福寺又待了幾天之後,林寅觀終於見到了來自東寧的人。

  出乎林寅觀意料的是,這次竟然是禮官蔡政親自前來,足見延平藩對於濟州島的重視。

  相比起對待林寅觀的態度,寓居長崎的漢人船主們對於蔡政的態度明顯要熱情許多,接連兩日,前往拜訪蔡政的人絡繹不絕。

  長崎曾經是鄭氏集團的海外財庫之一,蔡政就曾經受鄭經命令來到長崎,取鄭泰存銀回到思明州。

  蔡政雖然是為了濟州島而來,但是剛到長崎的前兩天卻並沒有找林寅觀,即使被其他船主問起,也含糊應付了過去。

  林寅觀待在崇福寺,心中也是糾結不已。其實,當初他從東寧出發時,還是蔡政來給船隊送行,兩人之前早已經認識了。

  於情,林寅觀和蔡政是舊識,於理,蔡政是禮官主事,相當於是明鄭的禮部尚書,林寅觀自然應該是像那些船主一樣,過去拜訪。

  但是,現在的林寅觀的身份已經有了變化,從原先單純的明鄭官商,成為了破虜軍中威武鎮的正統領,要是貿然前去拜訪,那就是落了下乘。

  在這兩天的觀察中,林寅觀也發現了少數船主,對蔡政並沒有那麽熱情,其中代表性的便是林六使、顧長卿以及崇福寺的既非法師。

  旁敲側擊之下,林寅觀大概了解到,這些對蔡政以及蔡政背後的延平藩並不感冒的人,主要都是對鄭經的不滿。

  如果說國姓爺大體上還能夠得海上的人心的話,人們對於鄭經的評價就比較複雜了。林寅觀心中暗暗記下來不同人的態度,其中可能就有破虜軍可以爭取的勢力。

  等到第三天,蔡政終於是來了崇福寺,主動找到了林寅觀。

  蔡政先是和林寅觀敘了一下舊,隨後拿出了厚厚一封的信件,笑著遞給了林寅觀:“諸君離家這麽久,想必都很掛念家人了吧。最上麵這封,是林船主你的家書,而剩下這些都是水手的家人們托我們帶來的。”

  “此時此刻,家書抵萬金!”

  林寅觀猶豫了很久,最終將家書接過來,但強忍住了自己拆開來看的衝動,將書信隨意放在了一旁,繼續和蔡政侃大山。

  又聊了好一會,蔡政才引入正題,說了藩王鄭經對於濟州島的安排。

  沒錯,蔡政轉述時,用的正是“安排”一詞。

  在蔡政的口中,鄭經對破虜軍的舉兵和拿下濟州島的功績表示祝賀,不過話語的重點卻是落在了破虜軍提督李逸瀾的身份上。

  “據說,最初諸位是將李提督稱為大明延平王派去日本的特使?”

  蔡政此話一出,林寅觀後背已然是濕透。很顯然,蔡政準確地找到了突破口。

  李逸瀾的大明延平王使者的身份,當然是假的。但是,李逸瀾又正是依靠著這個大明使者的身份,才帶著漂流人們從無到有,建立了破虜軍,拿下了濟州島。

  到目前為止,李逸瀾的明使身份,在濟州島甚至是整個朝鮮,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林寅觀無法想象,當這個謊言被拆穿時,會是什麽樣的局麵。

  話說起來,最先給李逸瀾安排明使身份的人,正是林寅觀。而現在,又是林寅觀麵臨著蔡政若有若無的威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直到如今,林寅觀依然相信李逸瀾是媽祖娘娘派來的人,畢竟李逸瀾確實帶領漂流人從原先的任人宰割,成為了現在濟州島上地位最高的一批人。這種奇跡,隻有媽祖顯靈才能讓林寅觀相信了。

  但是,林寅觀相信,漂流人相信,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夠相信。畢竟其他人沒有經曆過從絕望到希望的曆程,很難理解林寅觀等人對於李逸瀾的信任和情感。

  因此,林寅觀最終也沒有將李逸瀾的“真實身份”說給蔡政聽。

  就在林寅觀內心焦躁不安的時候,蔡政適時地又給了林寅觀一顆定心丸。

  “雖然李提督並非使者,但是藩王認為李提督以百人起家,攻克濟州全島,為我大明立下了莫大功勳,因此不再追究冒充使者之罪。”

  “藩王寬宏大量,不僅赦為無罪,還有功賞,賜李逸瀾破虜軍提督印,林統領也有威武鎮將印,其餘諸將,依次按照軍職賜印!”

  “而且,不到萬不得已,藩王不會出動軍隊來濟州島。當然,現在朝鮮圍攻濟州的情況,藩王也知道,所以他還讓我帶了許多將印和號牌給長崎的漢人豪傑,如果他們接受將印和號牌的話,就得增援濟州島。”

  聽到這裏,對於破虜軍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好事,林寅觀連忙起身,朝南拱手而拜:“藩王英明!”

  “哈哈哈哈。”蔡政哪裏不知道林寅觀的心思,笑著打斷道:“林船主,如果你想要真正成為林統領的話,還得說服李提督同意一些條款。”

  .......

  “劃旌義縣和港口給從長崎來增援的船主們舶船經商,並且由東寧來的官員掌管旌義。旌義所得關稅,調撥二成作為破虜軍軍備之用,餘下部分則送至東寧。”

  “實地核驗過後,製定合理的納稅方案,將濟州島收上來的賦稅按比例送至東寧。”

  “待濟州島戰事結束,設破虜軍副提督兩名,一名由破虜軍舊將擔任,另一名則從東寧調來。”

  “濟州府人事安排,可由破虜軍提督提名,但是必須經過藩王蓋印,方能生效。”

  林寅觀小心翼翼地將蔡政提出的條款一條一條地轉述給李逸瀾以及軍帳內的其他人,而軍帳內的氣氛也隨著這些條款的提出而一點一點地冷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