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幸不辱命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193
  鄭致和決定自己獨立決斷一次,沒有和將領們商量,直接選定了這次攻擊的目標——旌義港口。

  雖然南征軍剛剛在旌義吃了一個大虧,準備了這麽長時間的偷襲計劃都失敗了,但是當詳細的戰報送到鄭致和麵前的時候,鄭致和反而是鬆了一口氣。

  很顯然,那支從長崎來的船隊,應該是一支東拚西湊的隊伍,不僅船隊的船隻不統一,其中還夾雜著很多商船。

  濟州島北岸李逸瀾和曾勝統領的破虜軍,指揮統一,彼此之間的配合默契,戰鬥起來更加有韌性。

  而現在旌義那邊的破虜軍,則可能是東拚西湊出來的隊伍,援軍和守軍之間的配合應該也不默契。

  最終,鄭致和權衡利弊,選擇了旌義港口作為這次南征軍總攻的突破點。

  督師鄭致和一聲令下,禁衛營都提調白昊憲、禦營廳提調金太應拱手遵命,這兩名禁軍統領將會是這次總攻的最高指揮。

  而趙俊博、薑九城也會在這次出征的隊伍之中,隻有申方洋作為全羅道的節製使,留守全州。

  至於鄭致和自己,也會隨隊出征,以便根據形勢及時安排。

  大小戰艦一百六十餘艘,士卒兩萬人,這將會是朝鮮近三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若是還不成功,鄭致和或許就要成仁了。

  .......

  半夜,濟州島。

  在濟州北岸陣地,旌義陣地和濟州府三地之間的中間,原先是一片開闊地,此時則顯得十分熱鬧。

  李逸瀾、柳馨遠、宋時烈、曾勝、樸治勇等破虜軍的部分高級將領和士人領袖,在一頂臨時搭建的軍帳中碰頭了。

  在過去的這一個月裏,他們幾乎沒有歇過,有人在前線奮戰,也有人在後方調配資源,破虜軍能夠撐到現在,他們和浴血奮戰的士卒們一樣,都是有大功者。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破虜軍立足防守反擊,至少殺傷了超過三千餘名南征軍士卒,這個數字甚至有些接近破虜軍自己的士卒總數。

  不過,現在破虜軍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對岸的南征軍船隻配備已經足夠,很快就會發動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而且,破虜軍還沒有辦法及時地掌握敵軍進攻的方向,這一點更加令人憂慮。

  幾人商量了一會,都感覺沒有什麽頭緒,而且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人沒到,缺少了他們,整個濟州島防守布局就很難進行布置。

  一刻鍾之後,軍帳外傳來一陣喧嘩的聲音,駐守在軍帳外的威武鎮士卒打了一聲招呼:“林船主!”

  “哈哈哈,我現在不是船主了,應該叫我林統領。”

  “是是是。”

  “提督在裏麵嗎?”

  “是的,大家都到了。”

  一番交談過後,林寅觀在威武鎮士卒的引領下進了軍帳,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駐守在旌義的金永。

  另外,還有兩人跟在林寅觀和金永的後麵,也進了軍帳。

  林寅觀和金永上前幾步,朝李逸瀾彎腰拱手道:“提督!”

  一個多月不見,兩人看上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金永留了胡須,努力使自己看上去成熟一點,而這些日子來帶兵的經曆,也確實讓他從原先“毛都沒長齊”的少年,變成了一名合格的戰將。

  林寅觀頭發都已經白了,整個人看上去疲憊了許多,原先眼睛中的那一抹亮光,已經消失不見。此時見到李逸瀾,林寅觀顯得很高興,笑起來皺紋也顯得更加的突出了。

  事實上,此時軍帳中坐著的人中,此前也有對林寅觀表示過懷疑的,隻不過在來自長崎的船隊恰好趕到之後,原先的質疑都已經消失了,雖然船隊來的時間不早,但是時機卻剛好。

  此時,看到已經滿頭白發的林寅觀,人們更是心存敬意。可想而知,林寅觀此次長崎的借兵之旅,有多麽的艱難。

  .......

  林寅觀倒是沒有注意這麽多,此時他激動地半跪在地上,朝李逸瀾抱拳道:“幸不辱命!”

  李逸瀾雖然一直在嚴厲打擊那些針對林寅觀的流言蜚語,但是他內心其實也曾經懷疑過、動搖過。

  甚至,剛才軍帳外威武鎮士卒的口誤,也讓李逸瀾心中微微一動,產生了一絲異樣的情緒——自己最為依仗的威武鎮士卒,其實原先也是林寅觀的手下啊。

  不過,之前的懷疑有多深,現在李逸瀾心中的愧疚就有多大。此時看到林寅觀半跪在地上,匯報自己完成了使命,李逸瀾既羞愧又感動,連忙過去將林寅觀扶了起來。

  “林統領,濟州百姓和破虜軍一定不會忘記你的功勳!”

  好不容易大家的情緒平靜了下來,林寅觀開始介紹自己帶來的兩人。

  “這位是崇福寺的鶴搏法師,這位則是長崎來的顧長卿船主。”

  鶴搏法師微微一側身,雙手合十,而顧長卿則是拱手向在場的眾人致意。

  林寅觀帶去長崎的幾封蔡政的親筆信中,有一封提到了崇福寺的華林禪師,希望通過化林禪師來聯絡旅日的漢人。

  “鶴搏法師,是化林法師的弟子。”林寅觀介紹道,“化林大師數月前圓寂了。”

  六月初三日,化林“發背癰大如升”,力疾而逝,終年71歲。等林寅觀帶著信到達長崎的時候,已經是化林圓寂三個月後的事情了。

  聽到這裏,李逸瀾心中一沉,化林和隱元、既非等僧人,都是反清事業中身在海外的重要任務,沒想到歲月不饒人啊。

  化林圓寂之後,崇福寺的住持一職,則重新由既非接過來。

  林寅觀去到長崎之後,第一站便是崇福寺。

  既非法師依禮接待了林寅觀,而看完林寅觀送來的信後,既非法師驚訝之餘,明確表態支持破虜軍,隻是無奈脫不開身,便派了化林的弟子鶴搏法師前來。

  聽完林寅觀和鶴搏法師的敘述,李逸瀾心中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應該說,在崇福寺的林寅觀,還是頗受禮遇的,那麽這滿頭的白發,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

  李逸瀾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顧長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