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援軍來了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229
  “旌義港口被攻擊了!”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讓李逸瀾心揪了起來。

  金克孝緊接著補充道:“不過已經被方治他們暫時擊退了,而且林寅觀統領從長崎也請到了援兵,參加了這場戰鬥。”

  驟然得到這兩個消息,李逸瀾心情經曆了大落到大起的過程。

  林寅觀這一去就是將近一個月,中途一點消息也沒有傳過來,其實破虜軍之中已經開始流傳一種說法,認為林寅觀這是借著去日本請兵的機會,趁機逃離了濟州島。

  雖然破虜軍及時懲罰了發表這種言論的士卒,但是該觀點在私底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事實上,就連李逸瀾自己也不敢保證,林寅觀真的沒有做出臨陣脫逃的事情來。在內心裏,李逸瀾隻能是寄希望於林寅觀是在請兵的過程中遇到了麻煩,而不是真的趁機離開濟州島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李逸瀾得到了援兵已至的消息,這無疑讓他感到振奮。

  李逸瀾趕緊接過金克孝遞過來的這封加急信件,拆開來查看。

  這是方治發來的緊急求援信。

  .......

  自從被李逸瀾任命為留守旌義港口的總指揮後,方治和同樣被留下駐守的金永一起,兩人盡心盡力地將旌義縣以及旌義港口的戰備給搭建了起來。

  除了李逸瀾當初留給他的三百名士卒之外,方治和金永也在當地廣泛征兵,利用大旱時期大量青壯閑下來的時機,以及征兵的銀子作為獎賞,也吸引到了額外的三百名青壯。

  再加上旌義縣城原有的兩百名地方士卒,方治、金永兩人在當地拉起了一支八百人的守軍部隊。

  雖然兩人都是軍事菜鳥,但這段時間來也經常向曾勝和李逸瀾傳信溝通,通過書信的來往,兩人充分了解到了南征軍在進攻過程中慣用的方式,再加上給他們準備的時間充足,倒也將防守布置的有模有樣。

  而且,李逸瀾在察覺出南征軍攻擊的一些不對勁之後,便已經派宋主前去給方治提醒,因此當南征軍的攻擊真正到來的時候,旌義港口並沒有第一時間崩潰。

  不過,南征軍的這次進攻,看起來蓄謀已久,而且參加進攻的兵力占據絕對的優勢。

  雖然方治和金永兩人之前已經有了精心布置,但是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麵前,還是難以招架,很快第一防線就淪陷了。

  危急時刻,方治和金永兩人親自上陣,頂在第二防線上。這兩人是破虜軍中最年輕的高級將領,而且都是從一次次的生死搏鬥中獲得李逸瀾的信任。

  雖然現在成為了將官,按理來說應該坐鎮中軍進行駐守,但是情急之下,兩人還是不由自主地衝上了前線。

  兩名將領身先士卒,雖然顯得過於衝動,但是卻成功激起了破虜軍士卒們的戰意,將官都頂在最前麵了,很多人都不好意思縮在後麵,硬著頭皮也頂了上去,總算是將處在崩潰邊緣的軍心穩定了下來。

  不過,南征軍的兵力畢竟還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破虜軍雖然受到主將的感召,沒有出現崩盤的情況,但是隨著戰鬥的進行,南征軍還是漸漸取得了優勢。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援軍來了!

  .......

  海麵上,二十餘艘大船破浪而來,旁邊還圍繞著許多的小船。

  仔細一看,這些船隻並不都是戰船,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商船改造而成的臨時戰船。

  但是無論如何,在雙方注意力都集中在陸地戰場的時候,這些船隻突然出現在南征軍戰船的背後,讓南征軍很是驚慌。

  此時南征軍的大部分兵力已經登陸,正在準備推進,而戰船上的防備則頗為空虛。

  而在此前的戰鬥中,破虜軍完全是一副無意於海戰的姿態,即使此前成功地奪下了兩艘板屋船,出於保護戰船的考慮,李逸瀾也讓人將兩艘板屋船安置到了南邊的猊來裏浦,避免和南征軍進行海戰。

  因此,南征軍根本沒有做好和破虜軍進行海戰的準備,對於自己身後會出現敵軍的船隊,更是毫無準備。

  甚至,南征軍都已經按照之前很多次的經驗,將很多船上的火炮搬到了陸地上,方便對陸地上的破虜軍陣地進行轟炸。

  此時,南征軍陷入了被兩麵夾擊的境地之中。

  隻要這批從長崎過來的戰船,船上配備了足量的火炮,一陣火炮轟擊過去,那麽南征軍很有可能毫無還手之力,直接崩盤了。

  隻可惜,火炮無論在哪裏都是稀缺貨,更何況這些援軍本身就不是專業的軍人。長崎來的這支船隊中,僅有不到一半的戰船上配置有火炮,而且炮彈的存量也很少。

  幸運的是,南征軍在慌亂之中,並沒有及時發現這支船隊中火炮缺失的問題。雙方就在這種情況下打了一個遭遇戰。

  .......

  起初,船隊借著出其不意的優勢,成功擊沉了南征軍的兩艘板屋船,取得了遭遇戰的開門紅。

  而岸上的破虜軍此時也是士氣大振,在金永的授意下,陣地上開始大聲呼喊:“敵軍中計了,現在已經被我們包圍!”

  正在陸地上作戰的南征軍士卒,根本看不清海上作戰的情況,又聽到破虜軍都在喊著敵軍中計的話語,心中難免慌亂,還以為真的被破虜軍給下套了。

  借著南征軍軍心大亂的機會,破虜軍趁機發動了反攻,將陣線重新推進回了第一防線。

  最終,南征軍指揮官發出了撤退的命令。方治和金永帶兵趁機殺了出去,追趕著南征軍撤退的步伐。

  不過,南征軍經過這麽多次的進攻,雖然沒有取得什麽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撤退方麵還是頗有心得,不會再出現被破虜軍趁機掩殺到岸邊,然後成功奪船的情況了。

  在扔下了數百具士卒屍體,還有三艘板屋船沉沒的代價之後,南征軍最終是撤出了戰場。

  這一仗雖然來的突然,但是最終天助大明,南征軍偷襲未成,反倒被長崎來的援兵給偷襲了。

  看完匯報,李逸瀾心中慶幸的同時,也感到一陣疑惑:這幾天濟州島北岸都在發生戰鬥,南征軍哪來那麽多的戰船,又出現在了旌義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