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獎懲並舉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233
  李逸瀾將寫好的信交到宋主的手中,讓宋主送到正在防守旌義的方治那裏。宋主領命出去之後,李逸瀾從椅子上站起身,開始活動自己的脖頸。

  李逸瀾一邊活動放鬆,一邊拿起桌案上的一張薄紙。經過統計,今天戰鬥的傷亡報告已經出來了。

  在白天的戰鬥中,破虜軍雖然成功獲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陣亡的士卒有九十五人,傷勢較重者五十三人,至於那些輕傷的士卒,數量就沒有統計了。隻是統計傷勢較重的士卒和陣亡的士卒,李逸瀾所率領的這一部分破虜軍,減員就已經達到十分之一。

  人數偏少的威武鎮,在昨日的戰鬥中被李逸瀾寄予厚望,主導了反擊攻勢和奪船戰役,但是在參戰的三十人之中,最終也有三人犧牲,三人重傷,減員的比例甚至還要高於一般的士卒。

  由此可見,如果李逸瀾當時以穩為主,依托此前已經布置好的防線,而不去冒險反攻的話,破虜軍的傷亡隻會越來越大,最終崩盤。

  畢竟單從兵力的對比來看,南征軍還是要占據絕對優勢的。從戰後的統計來看,南征軍留下來的屍體便有四百八十具,還有一些已經被南征軍搬回去了,因此南征軍陣亡的肯定超過了五百人。

  雖然南征軍陣亡數是破虜軍這邊的五倍,但是相對於南征軍的體量來說,實際上並沒有傷筋動骨,戰損比和破虜軍所差無幾。

  因此,如果隻是僵硬地防守,采取消耗的戰略,那肯定是不行的。這一點不僅體現在白天的這一場戰鬥中,更是對整個的戰局都有思考的意義。

  在軍帳中轉了好幾圈,李逸瀾心中逐漸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坐回案前,李逸瀾提筆,又寫了好幾封信,分別派發給了幾名親兵,讓他們連夜送到了不同的方向。

  ......

  第二日一大早,破虜軍陣地又重新熱鬧了起來。士卒們集中在陣地裏的空曠處,李逸瀾正站在一個木台子上講話。

  李逸瀾先是慶賀了昨日的勝利,然後讓士卒們再接再厲,不要掉以輕心,繼續保持警惕,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這本來是一次例行的講話,講完了便可以散去,回到各自的戰鬥崗位上,但李逸瀾最後的一番話,卻讓場內所有人心中一驚,部分人則為之一振。

  “昨日我軍大勝,眾將士心中激動,想要分享心情,熄燈燭之後仍然要互相交流感受心得,這實乃人之常情。不過,軍法中不許熄燈燭後喧嘩,此乃定例!”

  “昨夜,念在是諸位初犯,且情有可原,故而我隻讓巡夜士卒采取了口頭警告的方式,而未做懲罰。從今夜開始,不嚴格執行軍令者,嚴格按照軍法處置。”

  沒有給台下的士卒們太多反應的時間,李逸瀾接著說道:“不過,昨夜巡營的士卒,也記錄下了幾個嚴格遵守軍法紀律的軍帳。”

  “這幾個軍帳,堪當全軍表率,特每人賞銀三兩,以資獎勵!”

  如果說剛才李逸瀾宣布的懲罰措施,讓將士們感受到的是軍威,那麽緊接著宣布的獎勵,則讓很多昨日開了臥談會的將士後悔不已。

  為了避免士卒們誤會獎勵的目的,李逸瀾最後說道,這次獎勵並不是長期性的,隻是為了表彰昨晚這些堅守了軍令的將士,但是以後會將這種獎勵的方式推廣的其他的事項之中。

  恩威並施,獎懲齊進,這就是李逸瀾的目的。

  .......

  李逸瀾的講話結束後,破虜軍的士卒開始各自到自己的崗位上。偵察兵被派到附近的海岸上巡邏,輔兵正在補修防守工事,威武鎮的幾名基層軍官,正帶著部分士兵熟悉昨天拿下來的兩艘板屋船。

  而更多的士卒則在將官的帶領下,繼續日常的訓練。

  在經曆過一場真正的戰事之後,士卒們身上的氣質已經有了一些奇妙的變化,他們正在從新兵蛋子,逐步積累戰場的經驗,最終成為一名沉穩而靠譜的老兵。

  不僅是普通的士卒得到了成長,就連李逸瀾和金克孝等等的將領,也經曆了作戰經驗從無到有的過程,破虜軍上上下下都在逐步的成長和進步。

  ......

  在昨日戰鬥中獲得的兩艘板屋船,由於破虜軍原本擁有的水手數量不足,而那些投降的水手則還不敢信任,因此暫時還停靠在港口中,暫時還沒有發揮海上巡邏的用途。

  暫時,破虜軍還是像之前一樣,用猛船來作為海上巡邏的主要船隻。

  入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海麵上沒有遮蔽,太陽光肆無忌憚地灑落下來,已經讓這些辛苦執勤的士卒滿頭大汗,如果不是知道海水越洗身上越難受,估計有士卒都準備拿海水來給自己降溫了。

  終於熬到了正午換班的時候,眼看著另外的幾艘猛船正在逐漸靠近,執勤士卒們臉上露出了笑容,馬上就可以休息了。

  “海麵有船!”

  就在此時,海平麵上出現了一艘船的身影,立刻引起了士卒們的注意,他們紛紛望向船出現的方向,希望可以盡可能地確認情況。

  “好像不是板屋船,是一艘商船!”

  士卒們緊繃的心微微放鬆了一下,但是手上的弓箭和火銃卻沒有放下來,繼續保持觀察。

  那艘船越靠越近,猛船上的士卒們終於是徹底確定了,這確實不是板屋船。還沒等士卒們開始問話,船上就站出來一人,大聲呼喊道:

  “我是禮曹參知洪宇亮,也是你們的上一任牧使,我這次來是想要見明使的,還勞煩諸君引見!”

  士卒們瞪大了眼睛,確認了洪宇亮的身份,心也放下來不少。

  洪宇亮在濟州擔任了五年的牧使,雖然稱不上政績卓著,但是憑借著當初開倉放糧的舉動,在當地百姓的心目中還是有較高的地位的。

  當下,這幾艘猛船便圍在商船的周圍,將洪宇亮護送到了港口之中,讓洪宇亮上了岸。

  重新踏上濟州島的土地,卻早已經是物是人非,人與人之間的立場和關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洪宇亮心中難免感慨萬千。

  已經得到了匯報的李逸瀾,帶上一隊士卒,親自在岸上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