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
作者:漢武揮鞭      更新:2020-02-29 05:30      字數:3304
  漢武揮鞭最新章節

  大夫,在秦漢有兩種不同意涵,一者是為二十等軍功爵的中等爵位,一者是皇帝幕僚性質的官位。

  一般而言,所謂的士大夫或公卿大夫,其中的“大夫”多指代官位而非爵位,也就是帝皇僚屬,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本為郎中令屬官。

  劉徹登基後,置尚書台,將諸大夫從郎署遷入尚書台,歸尚書令轄製,主帝皇策問謀議。

  尤為特殊的是,不少告老致仕的元老重臣都掛了大夫的虛銜,時常入宮陪太上皇劉啟種花養鳥,既可追憶往昔崢嶸歲月,亦搭接起某種溝通管道,更便於太上皇有意無意的表達對某些事的看法。

  倒不是太上皇劉啟放不下權力,還想著對朝政指手劃腳,恰恰相反,諸如推恩令之類的不少政令,經由他表態支持乃至代為頒布,遠比皇帝劉徹直接出麵要來得好,來自劉氏宗親乃至朝廷派係的反彈也會少得多。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正是這道理。

  莫要小瞧這群種花養鳥的老家夥,長樂宮禦苑裏的說笑閑談,每每傳出宮去,皇親國戚和世家勳貴們往往就能嗅出某種風向,懂得要如何與天家保持一致走向,甚至是識時務的主動“為君分憂”。

  光祿大夫,是為諸大夫之首,數量倒也沒有限製,現今的十餘位光祿大夫中,大半為告老致仕的公卿將相,諸如袁盎,衛綰,劉舍,石奮,竇浚,李廣……

  真正到未央宮宣室殿與皇帝策議國政的,更多是官秩稍低的其餘大夫,所以現今的光祿大夫沒甚麽實權,卻又在不同的軍政派係擁有著影響力,即便是刻意遠離政治核心的衛綰,也在文士中享有極高的威望。

  光祿大夫們地位超然,又識時務懂分寸,有助於穩定朝局,皇帝劉徹自是要尊重和善待他們,倒也符合漢人尊長敬老的好傳統。

  風和日麗的四月天,是外出遊玩的好時節。

  劉徹去歲曾應諾過太上皇老爹,說會盡快做出數列可載人的火車車廂,讓他乘坐試試,過把癮。

  漢人向來重信守諾,皇帝自然更是要言出必踐的。

  四月初二,立夏。

  光祿大夫們一大早便入得長樂宮,好些年沒上早朝了,起得這般早還真有些不大習慣,然老家夥們卻是興致勃勃。

  太上皇劉啟亦是起早,已然梳洗更衣,精神頭好得不得了,倒也不像頑疾纏身之人,顯見經過多年調養,病情確是有所緩解。

  尚食監早已備好宮宴,太上皇讓老臣們一道用過早膳,太子劉沐便也前來問安。

  立夏不算甚麽節慶,亦未逢沐日,若依往例,劉沐要到宮邸學舍上過晨課,才會前來長樂宮向皇祖父和皇祖母問安,然今日乃特例,蓋因要陪著皇祖父和光祿大夫們乘坐火車。

  昔年出巡陰城時,劉沐是坐過火車的,且學習了多年的理工之學,對火車的主體構造和運行原理也頗為了解,做陪遊講解自是合宜,太上皇和皇帝更是有意讓他借機與光祿大夫們多多親近,爭取到各派係更大的支持力道,日後承繼帝業也會更穩妥。

  皇帝若不懂得與派係領袖如何交流,一味乾坤獨斷,剛愎自用,那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溝通,權衡,妥協,製約……

  政治,其實是門美妙而深奧的藝術,劉沐尚嫌稚嫩,且有得學的。

  長安城南有三座城門,分別為西安門,安門,複盎門,其中安門居於正南,若非正式場合,無須擺大儀仗,太上皇或皇帝出城多是不走安門的,直接從複盎門或西安門就出宮了,能免卻不少麻煩。

  複盎門正對著長樂宮,出得此門便可下龍首塬。

  雍縣至灞西電站的鐵路途徑龍首塬南麓,早已全線通車,因是單軌,暫且每日以西邑西郊的“西驛”為中轉站,分段單列發車,沿途設置了大量供火車加煤補水的驛站。

  饒是現下火車隻用來運送石炭,然在路基建設和站點設置還是放眼未來發展的,預留了很大的空間,尤是臨近塬南邑北闕的龍首塬南麓,亦興建了一處大驛站,名為塬南驛,甚至嚐試鋪設了可人工扳道的分軌。

  太上皇要乘坐的載人火車,此時早已準備妥當,正候在塬南驛。

  劉啟領著眾人出了城,雖是輕車簡從,然禁衛們可不敢有半點疏忽,羽林衛早已在鐵道沿線布防,郎衛更是一路隨行。

  汽笛鳴響,少府精心打造的載人火車,載著一群老家夥和一個小屁孩,使出了塬南驛,一路往東駛去。

  若是掛上十列滿載石炭的車列,火車每個時辰僅能行駛二十餘裏,然換上載人車列,速度能超過每個時辰四十裏,雖遠不如縱馬奔馳來得快,但勝在持久,且比乘坐馬車要穩當得多,沒太大的顛簸。

  繞過龍首塬,上得長安東麵的灞西高原,太上皇及一眾老臣從車窗眺望遠處山川,感受晨風拂麵,心情舒暢得緊。

  這場景,正如皇帝劉徹預料般,跟後世的老幹部們組團旅遊也差不多的。

  駐守灞西高原的虎賁騎營派出了最精銳的部曲,待得火車駛入灞西高原,便是護衛著車列行進。

  大漢鐵血尚武,太上皇劉啟見得剽悍的將士,矯健的戰馬,更是老懷大慰,滿臉堆笑。

  太子劉沐出言問道:“皇祖父可要往灞上大營校閱虎賁?”

  劉啟笑著擺擺手:“無須多此一舉,免得耽誤將士操練,更不宜壞了軍中規矩,若昔年先帝般被軍士攔在營外,我這太上皇豈不有失顏麵?”

  他口中的先帝,即漢文帝劉恒,昔年文帝臨時起意,欲入灞上大營校閱細柳營,就是被周亞夫攔在營外,不見符令便不放行,禦駕入了大營也隻能按轡徐行,不得揚鞭驅馬。

  尊重將士,嚴守軍律,從皇帝做起,正是大漢強軍的基石,後世曆朝曆代皆無可比擬。

  劉沐撓了撓頭,複又道:“皇祖父若不欲興師動眾,待得火車停駐在下個驛站,倒不妨召見今日率部前來護衛的虎賁將官,勉勵幾句。”

  “哦?”

  劉啟微是揚眉,卻不言語,隻是笑著看自家這傻乎乎的孫兒。

  “……”

  劉沐訕訕而笑,神情頗是尷尬。

  隨行的老臣們都是人精,頗是識趣的找了由頭暫且避到其他車廂,隻留下這對祖孫倆和隨侍的宦官。

  劉啟待得眾臣盡皆退避,捋須道:“你是要替征臣說情?”

  劉沐猛地瞪大眼睛,訝異道:“皇祖父怎的知曉?”

  “嗬嗬,你真當我耳目昏聵不成?”

  劉啟嗤笑出聲,滿臉戲謔道:“你那父皇可不似你這般憨傻,不欲親自出麵壞了規矩,偏是要讓我這老家夥發話,依你看來,他可是不孝?”

  “……”

  劉沐哪敢答話,隻覺皇祖父和父皇都是人精,自個夾在中間著實左右為難啊。

  說實話,劉征臣擅闖灞上禁區,且被虎賁將士擒下,這事讓不少人都很為難。

  不罰,說不過去的,可怎麽罰,罰多重,都是問題。

  宗正府將她圈禁大半個月了,仍是沒個定論,畢竟是自幼深得天家寵溺的翁主,鞭笞和廷杖加身,對女兒家終歸不好,宗正卿劉很是遲疑。

  賢王劉非沒有入宮求情,不是不心疼女兒,而是此事涉及軍務,身為親王的他多說多錯,反倒陷女兒於更為不利的處境。

  皇帝劉徹也不好徇私,否則傳揚出去,以後還如何從嚴治軍?

  唯有太上皇發話,皇帝就能順水推舟的應下,大家都有台階下。

  然如此一來,太上皇無疑就要背上徇私護短的“小黑鍋”,劉啟是甚麽人,這點小把戲還能看不出來?

  尷尬,太尷尬了!

  劉沐是個孝順孩子,脾性又頗為耿直,此時實在是不知該如何自處,父皇交代他的那些話,他也再說不出來。

  劉啟無奈的看著自家這傻孫兒,突是頗為同情兒子劉徹。

  太子太老實了,不夠無恥,皇帝會很辛苦的。

  好在劉沐生性霸道強悍,否則豈非又一個漢惠帝?

  “罷了,罷了!”

  劉啟擺擺手,冷哼道:“我會召諭宗正府,準征臣以千金之貲贖罪!”

  “當真?”

  劉沐大為驚喜,族姊不缺錢,賢王府更不缺錢,拿出千金之貲對尋常世家權貴或許要傷筋動骨,但對賢王府來說還真算不得甚麽。

  劉啟老神在在道:“非但如此,我還會下旨賜婚,讓征臣下嫁那裴氏子,今歲入秋即正婚,且看你那好父皇,我那好皇兒如此行事!”

  “……”

  劉沐真真驚呆了,自家皇祖父不按套路來啊。

  依漢人習俗,多選在春秋兩季正婚,且門第愈高,婚儀形製就愈繁瑣,族姊劉征臣貴為翁主,六禮必不可少,現今已入四月,若入秋即正婚,婚儀籌備都來不及,那裴氏子現下官居虎賁軍候,父皇如何來得及將他遷調別處?

  待得正婚後,若裴氏子隨即被遷調為軍中文職,甚或直接卸甲退伍,那豈不是明擺著告訴大漢臣民,皇帝很忌憚賢王府,不樂見其與軍中將領結親?

  倒不至有太大影響,然皇帝也要顧及麵子,有些事終歸不能做得太硬,做得太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