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六章 和平協定是用來撕毀的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24 23:38      字數:2103
  自一五二九年,大明喪失哈密衛後,接著又逐漸失去對關西七衛的控製,大明的西域戰略宣告失敗。

  策軍進入青海,代表著策軍挺進大西北的開端。

  “司令,在我軍偵查準格爾部的時候,無意中抓獲了一批俄國人。”李子雄匯報道:“他們自稱是俄國的使者,要到北京覲見崇禎皇帝。”

  “俄國使者?在什麽地方抓獲的,他們要見皇帝陛下的目的是什麽?”王越好奇的問。

  李子雄道:“抓獲的地點是蘇尼特鄂托克附近,據俄國人交代,他們要與我國皇帝交涉關於西伯利亞歸屬的問題。”

  “西伯利亞的歸屬?”王越笑了:“崇禎皇帝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我軍在西伯利亞的活動詳情,朝廷對西伯利亞的情況也是一無所知,和朝廷談西伯利亞不是對牛彈琴嗎?”

  “也許俄國人把我軍的行動看做是國家行為了。”王卓也笑了:“可惜他們找錯了對象。”

  李子雄問道:“那把俄國使者送來起點城?”

  王越搖頭道:“不必了,我沒有興趣和他們談,讓他們去京師找皇帝去吧。”

  現在的俄國還不是後來的北極熊俄羅斯,沒有實際控製西伯利亞的俄國,並非龐然大物一般的存在。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傳統,王越也沒必要為難俄國使者,所以下令放校

  俄軍指揮官阿列克賽·托爾布津·耶可夫上校兵敗遠東之後,又被王越放回了俄國。

  俄國沙皇米哈伊爾一世,在得知俄軍在東方的戰敗後異常憤怒,咆哮著要血債血償,必須讓明國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但是在詳細問詢了耶可夫當時的戰況和敵人裝備情況後,米哈伊爾一世震驚了,他認為耶可夫在用無恥的謊言來掩蓋自己戰敗的事實。

  連發火槍?上飛行的武器?不用牛馬牽引,行走自如的鋼鐵戰車?鬼才信!簡直無恥!

  不但米哈伊爾一世不信,俄國政府的所有人都不信。

  可是耶可夫的三千大軍,在遠東全軍覆沒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米哈伊爾一世揚言報複明國,在與群臣一番商議之後,有人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報複明國的法不切實際!

  首先明國是個大國,遠在萬裏之外,即使這次軍事行動控製在懲戒的範疇,以耶可夫戰敗的情況來看,最少要出動超過五萬精銳俄軍,才能取得預想的戰果。

  五萬以上的俄軍要穿過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跋涉七千多公裏到達遠東,後勤困難不,對我國的財政將是災難性的!

  總的來,這仗打的不劃算,要虧本!

  但是好戰派卻不這麽認為,俄國必須要在戰爭中找回尊嚴,西伯利亞毛皮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物資,明國嚴重傷害到了俄國的利益,所以必須打!

  好戰派代表了商人和既得利益集團的真實想法,這才是他們喊打喊殺的初衷。

  由此,俄國政府迅速分做兩個陣營,一番吵吵嚷嚷之後,米哈伊爾一世終於冷靜了下來,這個戰爭不是輕易能夠發動的,開銷太大了,財政吃不消啊。

  所以,俄國的報複行動就此不了了之。

  但事態的發展由不得俄國不做出反應,策軍在西伯利亞的東進速度很快。

  僅僅三年時間,策軍持續掃蕩俄國人在西伯利亞據點,活動區域已經擴大到北海以東,最遠曾到達葉尼塞河。

  策軍沈陽軍區用了五年的時間,摧毀了俄國人半個世紀的勞動成果,一個個的俄國人據點被拔除。

  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大部已在沈陽軍區控製之下,尤其是東西伯利亞,五十多萬漢人移民陸續踏上了這片土地。

  近三分之二的西伯利亞失去控製,俄國的毛皮產量銳減,西伯利亞毛皮和其他產出,是俄國出口歐洲的主要商品,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為百分之十五以上,如今銳減到百分之六以下,因此策軍勢力東進嚴重影響了俄國的經濟。

  除了經濟的影響,俄國還是一個對土地極度貪婪的國家,西伯利亞本是囊中之物,到嘴的肥肉竟然被另一個強盜搶走,嬸嬸能忍叔叔不能忍。

  為此,俄國主戰派再次占據上風,喊打喊殺聲四起,這時候因策軍東進,勢力範圍已經與莫斯科拉近至三千公裏左右。

  三千公裏在本時空依然是一個不的難題,加上從西伯利亞逃回來人口中,俄國政府通過一些零散的信息得出,耶可夫可能沒有謊,敵人確實火力強大,裝備精良,這個仗不好打。

  所以米哈伊爾一世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先禮後兵,派人出使北京,與明國交涉西伯利亞的歸屬。

  米哈伊爾一世還暗中囑咐使團長男爵費·阿·戈洛文,如果明國人態度強硬,俄國可以做出讓步,願意與明國以勒拿河為基準,勘定國界,瓜分西伯利亞利益,這是談判的底線。

  以勒拿河為界,等於俄國自願放棄了東西伯利亞的控製權,但是策軍必須撤出北海,並喪失現在一半的控製區。

  以俄國饒秉性,哈伊爾一世覺得他已經做出了巨大讓步。

  其實也是俄國情非得已罷了,西伯利亞太遼闊了,從前沒有對手,俄國在西伯利亞的活動一直順風順水,但是現在突然蹦出來一個有實力的對手,俄國人必須要麵對嚴峻的現實。

  俄國現在的國力不允許它發動大軍,進行一場萬裏遠征,即使在中西伯利亞地區擊敗了策軍,俄國也沒有能力與明國在遠東地區打一場大規模的國戰!

  也就是,就算俄國取得了勝利,打到遠東的時候,俄軍也是強弩之末,戰線實在太長了。

  米哈伊爾一世並非昏君,他對當前的形勢分析的很透徹,俄國需要時間消化西西伯利亞,再進取中西伯利亞,要是能有個兩三年的戰爭準備,所謂的邊境勘定協定,不就是用來撕毀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