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二章 攻略西北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18 22:49      字數:2125
  蒙古義勇軍也是全火器部隊,人手一支安裝了刺刀的三七式步槍,事實證明采用定裝彈的三七式步槍射速更快。

  為了攜帶方便,蒙古義勇軍的火炮以六零迫擊炮為主,三七式火炮為輔,所以火炮的射程射速更快。

  武器裝備上,蒙古義勇軍全麵占優,但準格爾部騎兵勝在長期征戰,經驗更加豐富。

  終結騎兵的武器是機關槍的列裝,徹底終結騎兵的是裝甲部隊。

  所以在騎兵激烈而快速的對抗中,冷兵器對決不可避免。

  蒙古義勇軍步槍加刺刀,勝在長度;準格爾騎兵使用馬刀,勝在刀法嫻熟。

  在蒙古義勇軍統合諸部的戰鬥中,多以密集排槍和火炮打垮敵人,接著以快速衝鋒殺透敵陣,這是後世我兔騎兵的經典戰術。

  誰知準格爾部采取的也是同樣的戰鬥方式,雙方一照麵,便是火槍火炮的對決。

  由於都是滑膛槍,所以開火的距離都非常接近。

  但準格爾部騎兵在衝鋒的過程中,即遭受了蒙古義勇軍炮火的洗禮,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準格爾部騎兵在進攻中的傷亡遠高於蒙古義勇軍。

  蒙古義勇軍同樣錯誤估計了敵人重炮的威力和射程,在橫掃大草原的過程中,這是他們遇到的第一支純火器敵人,因而輕敵。

  駱駝回旋炮——二十世紀前橫行中亞的神奇火器。

  它是一種安裝在駱駝背上的輕型火炮或者大口徑滑膛槍,準格爾人將這種火炮安裝在了馬背上。這種兼顧了機動性和火力的武器,對蒙古義勇軍的威脅最大。

  當然,準格爾騎兵並非全部安裝了這種回旋炮。

  戰鬥開始後,雙方都為對方的火力所震驚。

  經過一日激戰,準格爾騎兵戰死重傷近千人,率先敗走;蒙古義勇軍陣亡超過三百,重傷一百多人,參戰的車臣部騎兵死傷超過兩百,傷亡比例前所未有。

  在這場遭遇戰中,第二團團長由原治安軍甲字旅的軍官擔任,他的一支三八式衝鋒槍就打掉了三個彈夾,打死打傷敵人二十多人。

  以九十發子彈,在高速運動中,取得這樣的命中率,實數難能可貴,也由此可見戰鬥之激烈。

  蒙古義勇軍的裝備水平,隻相當於治安軍乙字旅,但這場遭遇戰卻是天策軍建軍以來傷亡比例最大的一次,也是敵人從容撤退的一次戰鬥。

  肯特山前的這場戰情匯報,通過電波迅速傳遞給了遠在昆明的王越。

  “敵人非常狡猾。”李子雄道:“他們具有豐富的火器對戰經驗,由於采用散兵線作戰,我義勇軍的三七式步槍作戰效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火炮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而且敵人的機動性也非常強,應該都是百戰老兵。最令我們參謀部意外的是,敵人也是全員裝備了火器,以致義勇軍在作戰初期遭遇了較大傷亡。”

  “這個不能野責怪你們參謀部,其實是我輕敵了。”王越道:“準格爾部地處偏遠,我軍對他們的情況無法詳細掌握,失誤在所難免。”

  對於準格爾部,王越根據前世的曆史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由於事務繁忙,他沒有詳細查閱資料。

  以起點城和天策軍的發展形勢,準格爾部在王越心目中不過是煙雲罷了。

  但事實證明王越對準格爾部的估計不足,從這次的戰況來看,準格爾部的裝備水平已接近於歐洲,甚至強過俄國哥薩克,與蒙古義勇軍的裝備代差相差並不很懸殊,準格爾騎兵以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戰鬥技巧,拉近了雙方的差距。

  在曆史上準格爾部以大約十萬兵力,六萬精銳騎兵,西拒俄羅斯,東抗滿清七十多年,打遍中亞無敵手,建立起一個規模龐大的遊牧帝國,不是沒有依據的。

  若不是後來的繼任者葛爾丹好高騖遠,野心膨脹到要恢複黃金家族的輝煌,效仿薛禪汗(忽必烈)重建大元,與綜合國力毫無可比性的滿清死磕,或許準格爾汗國真的能夠雄霸中亞。

  李子雄道:“司令,準格爾部縱橫中亞,曆來順風順水,這次在肯特山前吃了大虧,他們很有可能會卷土重來。所以卑職建議蒙古義勇軍應該主動出擊,尋求決戰,粉碎準格爾染指喀爾喀蒙古的企圖。”

  “參謀部從即日起,拿出一個計劃,由山東、遼東抽調十個治安軍旅入蒙,協助蒙古義勇軍駐防。”王越想了想道:

  “蒙古義勇軍也要進行部分換裝,要求在一個月內,必須裝備兩個師的三八式武器,三個月內完成新武器的訓練。這兩個師將從蒙古義勇軍內部抽調整合而成,所有官兵必須政審合格。”

  蒙古義勇軍主要由蒙古族士兵組成,其士兵來源多為蒙古各部底層牧民,在入伍之初,已經接受過初步的政審。

  在幾年的作戰磨合和政治思想教育下,蒙古義勇軍官兵對天策軍的認同感逐步加強。

  原蒙古新附軍建立的基礎,歸降的蒙古貴族武裝人員,在經過多次整編和淘汰後,他們已轉為地方武裝部隊,天策軍司令部稱之為民兵。

  王越接著道:”命令馮源山的沈陽軍區,從現在起加大對蒙古義勇軍的糧食補給;起點城也要籌備足夠的戰略物資,由大同經歸化(今呼和浩特市)向塞外轉運;工業部也要盡快完成鄂爾多斯油田的前期開采工作,爭取早日出油;我軍的飛艇部隊也要進行擴編,並立刻抽調不低於二十艘飛艇支援蒙古義勇軍對敵作戰。”

  遼東因移民的大量湧入,糧食產量逐年遞增,成為糧食輸出地。

  蒙古義勇軍控製察哈爾諸部後,王越即命令石油勘探隊奔赴五原(今包頭市)南麵的鄂爾多斯,進行石油勘探,為進軍大西北就近提供充足的油料。

  鄂爾多斯油田的坐標已經由王越提供,勘探難度不大,但現在鄂爾多斯地廣人稀,難度最大的是生活設施基本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