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八章 求大明皇帝為安南做主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13 22:54      字數:2157
  巡閱使是民國時期的高級官職,類似於總督,相當於大軍區司令,通常所轄兩省以上,如張作霖的三省巡閱使。

  不過鄭芝龍的這個巡閱使沒有以上的權限大,因為他無權幹涉民政,但轄區兩成的稅收用於養軍,這個卻比大軍區司令員的條件更加優厚。

  王越之所以如此設置,也是為了使鄭氏有開疆拓土的積極性,中南半島還有不少國家,海外也有不少國家等著他們去進取。

  中南半島不會是殖民地,將來要納入中華版圖的,但現在還不是時候,王越其實是用類似於聯邦製的方式過渡,在形式上將新近的占領區納入起點城治下,而不是直接承認占領區內百姓們的公民身份。

  包括南洋也是一樣,所以南洋是總督區。

  這些地區不同於台灣,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在沒有完全接受中華文化之前,很難認同華夏,所以他們無法立刻獲得起點城公民所擁有的同等權利。

  “末將謹遵侯爺之命!”鄭芝龍還能說什麽呢?天策軍的強大他是領教過的,雖然現在鄭軍已坐擁十幾萬大軍,可他不認為鄭軍有和天策軍較量的資本,再說鄭軍的彈藥來源還在王越手中呢。

  王越強調道:“朝廷或許對你還有任命,你先接著,但你的職權範圍就是本侯指定的中南巡閱使。”

  鄭芝龍現在也是今非昔比了,朝廷自然會有新的任命。

  “末將自然以侯爺馬首是瞻!”鄭芝龍表著決心道。

  王越嗯了一聲道:“另外,天策軍將於近日從安南撤軍,今後你的主要工作是配合起點城教育部門推行漢化教育,隻有的這些新進疆域內的百姓接受了我中華文化,才能做到絕對的長治久安,你可明白。”

  今後起點管委會隻對中南半島采取形式上的管轄,天策軍不會過深介入這些地區,其過渡期大約是三十到五十年,或許更長的時間。

  起點城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王越的經營重點依然是本土,這個本土也包括台灣。

  王越要建設一個完全工業化的本土,這個周期其實很漫長,全球第一個完全工業化的地區,是無比強大的,其附屬地區當然不會因為無法掌控而脫離。

  大明境內仍然有許多貧困地區,等待著王越去開發,所以起點城的資源隻能有限的用於外部。

  正如墨西哥曾經整體要求並入米國,被拒絕;原米國殖民地波多黎各,不願意獨立;還有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也不願意獨立。

  起點城的情況也是類似,如中南半島算是由代理人管轄,算是一國兩製了。

  “末將明白。”鄭芝龍道:“正因為如此,芝龍已在原占城之地推行儒學數年矣。”

  “你做的很好,但還不夠。”王越道:“從今天起,中南半島上的漢化教育要逐步與我起點城接軌。”

  “末將尊令!”鄭芝龍道。

  無論是鄭芝龍還是起點城,都存在一個師資力量匱乏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王越一直放任鄭芝龍在原來的占城推行儒學,其實儒學在大明周邊國家已經傳播了上千年,那是有基礎的,鄭芝龍不過是以儒學推行漢化罷了。

  起點城的師資力量始終處於不斷稀釋狀態,這和起點城的所控範圍急劇擴大有關,到目前為止有所緩解。

  自十二月十五日開始,天策軍陸續從安南撤軍。

  應王越的要求,原升龍府改名為河內,河內將作為中南巡閱使的首府。

  天策軍唯一保留的地區是距離河內一百公裏外的下龍灣,這裏將建設一座港口,用於溝通中南巡閱使轄地和開發附近的鴻基煤礦。

  鴻基煤礦是後世中南半島最大的煤礦,無煙煤儲量超過二十億噸。

  與鴻基煤礦東西相望的正是海南島,海南島西岸的石碌鐵礦是一座儲量驚人的富鐵礦。

  由於海運的便利,這兩座礦藏將在近期納入開發計劃,首先開發的將是鴻基煤礦。

  一座大型煤礦,需要的人力是海量的,鴻基煤礦的建設技術比較原始,中南半島戰爭產生的俘虜終於有了去處,當然這些地區被鎮壓的反抗份子,也將被投送到這裏。

  天策軍與鄭芝龍不到一個月就推平了安南黎朝,黎朝右相國範妥才剛剛到達京師,安南黎朝就已經亡國了。

  驚聞惡耗,範妥範大人長跪於紫禁城金水橋前,以頭搶地,悲呼道:“安南何辜,遭此大難,求天朝皇帝陛下,為安南做主呀!”

  他已經弄明白了,這是忠貞侯王越與鄭芝龍的私自行動,或許安南還有挽救的可能。

  王越與鄭芝龍合流,因安南事件終於曝光,此時的大明朝廷也是亂做一團,哪裏還顧得上安南?

  “獻匪覆滅,大西軍已遷至域外,臣建議撤銷五省總督區,忠貞侯也該歸朝交令了。”吏部尚書田唯嘉啟奏道。

  “臣請封鄭芝龍為安南伯,兼任安南都統使,提督原安南、占城、真臘三地軍務。”內閣首輔周延儒也道。

  安南都統使本為大明冊封安南皇帝的職務,鄭芝龍這個都統使的管轄範圍更大了。

  意思很明顯,把到處搞事的王越招回,撤銷五省總督,抬高鄭芝龍的地位,鄭芝龍做大後,自然難附王越尾翼,也等於削弱了王越的勢力。至於安南,誰還有閑情關心?

  “統統準奏!”崇禎皇帝黑著臉拍板道。

  要說王越確實是惹事精,張獻忠已經被剿滅,五省總督區反而愈發熱鬧了。

  一個大規模的移民行動,將各省的原官府幾乎架空,五省總督有令,移民工作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將無地的流民遷移至海外,是得到朝廷允許的。

  在正常年代,封建王朝視人口為國家根本,大量的向外移民是不可能的。

  但崇禎年是特殊的,流民是流寇滋生的土壤,朝廷也無力賑濟,移民無疑是調整土地關係徹底杜絕流寇的無奈選擇,因此王越大搞移民,崇禎是默許的,但五省總督區的移民規模也太大了。